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现代物流运输包装优化研究

现代物流运输包装优化研究

时间:2022-03-27 08:26:4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论文首先分析了研究运输包装优化的意义,总结了我国物流运输包装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众多影响物流运输包装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链中运输包装优化的可行性方案,指出了保障货物安全、降低物流包装总成本和推进绿色包装的措施。最后,指出我国缺乏物流包装数据,缺少对技术方法和评价工具的研究,从而确定我国物流包装应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0.引言

现代物流理念形成之前,包装一直被认为是生产的终点,属于生产领域的活动。产品的包装设计通常是从生产终结的要求考虑,因而一般不能满足流通的要求。现代物流理论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更加密切。将包装纳入物流系统之中进行研究,是现代物流对包装的定位。

从产品包装功能上分类,可以把产品包装分成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两大类。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市场迫切要求加快包装工业的发展和商品包装的改进。运输包装作为物流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效率。因此,现代物流业迫切需要优化和改进运输包装。

1.我国运输包装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包装设计体系

现在国际上运输包装的设计一般遵循一种共性化原则:标准化、系列化原则;多元化、专业化原则;大型化、集装化原则;通用化、联运化原则;科学化、经济化原则。而国内运输包装设计缺乏标准化系列化,在国内和国际间流通使用时,效率低下,问题较多。运输包装器具在其结构设计上不符合国际装载系统标准。许多产品在集装化包装时,空间利用率较低,大大增加运输成本。运输包装容器设计使用途径单一。国内、国际间实行联运时包装器具不能实现通用化,水、陆、空联运实现比较困难。同时,国内一些生产厂家在进行包装设计时,未充分考虑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储运、装卸、运输等环节特点,导致运输包装件流通领域较小。另一方面,包装设计缺少理论依据,对于包装形式和缓冲材料的选择、缓冲衬垫面积和厚度的选择缺乏理论指导。

1.2流通环节包装件损坏严重

流通过程是对运输包装质量的一大考验。所谓流通过程,指生产工厂为起点,消费者为终点的中间经历的全部过程。它包括了商品及包装的运输、中转、装卸、仓储、陈列、销售等环节。其中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要经历的外部因素主要指运输、中转、装卸、仓储。因此在运输环节,对货物包装件造成伤害的原因主要包括:冲击、振动、气候条件等。

1.3运输包装本身质量差

现在我国企业对包装件进行一些试验考核时,试验项目和试验强度不合理,产品在实际流通过程中破损率仍然很高。由于对包装材料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很多物流企业和生产厂家对其使用的运输包装材料缺少量的控制,甚至不知道在哪些性能参数上来进行规定,导致运输包装不合格并不是由于设计的不合理,而是由于材料的性能不合理造成的。包装材料缺乏对国际新型材料的认识,一些绿色环保缓冲材料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影响运输包装的因素

2.1保证货物安全

保障货物的安全,是运输包装的基本要求[3]。要求物流货物到达用户手中时,保证产品在使用时能执行其预定功能。现代物流链中的各环节侧重的利益点不同。流通中心和承运商最关心的是搬运的效率问题,他们并不重视搬运中的保护问题。而商品供应商最关心包装的保护作用,而不是搬运效率。由于利益侧重点的分歧,导致物流供应系统并不能最优化运行。

2.2节约成本

物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三个利润源,许多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企业总经营成本中的大部分,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每个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包装成本一般约占物流成本的10%,有些生活消费品的包装成本在物流成本中的比例高达50%左右。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工成本的提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开始从包装成本上入手,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2.3绿色环保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使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凸显。党和政府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国际贸易中,任何一项环保举措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可能成为贸易壁垒。

3.运输包装的优化

3.1建立运输包装的标准化

物流包装标准化是以物流包装为对象,对包装类型、规格、容量、使用材料、包装容器的结构类型、印刷标志、产品的盛放、规格、缓冲措施、封装方法、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给予统一的政策和技术措施[4]。物流包装标准化是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及企业间无缝衔接的基础,也是提高物流包装质量的技术保证和物质保证。物流包装的标准化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合理利用,提高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提高包装制品的生产效率,保证整个物流链的畅通和准确沟通。

3.2采用合理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

(1)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在保护功能中,起基础作用。针对产品包装的不同要求,包装材料应能有效地保护产品。所以,包装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刚性、韧性和弹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应对水分、光线、异味、热量等具有一定的阻挡能力。包装材料应具有防虫、防蛀、防鼠、抑制微生物等性能。包装材料本身毒性要小,以免损坏产品和影响人体健康。

(2)包装技术

产品在一系列流通环节中很可能导致使用价值的降低,甚至报废。为保护产品质量和使用价值,需要合理选择运输包装技术和方法,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应重视与物流包装损失及其综合治理有密切关系的包装技术,如防震缓冲包装和防潮、防锈、防霉包装等[5]。

3.3降低成本

运输包装的有效设计方法,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4]。概括而言:

(1)选用更好更经济的初始包装;

(2)尽量减少二次包装的物量;

(3)研究一种新的集装运输模式,用较少的包装材料,但能提供相同的保护功能,同时提高集装箱利用效率;

3.4发展绿色包装

随着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绿色包装是未来运输包装发展的趋势,也是打开国际贸易壁垒的必要措施。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它要求商品包装不损害生态平衡,不损坏人类健康。具体而言,绿色包装指包装用料节省资源,尽量减少包装废弃物;利于回收再利用;填埋时少占土地并易于降解。实施物流运输中的绿色包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

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应建立绿色观念,认清绿色包装在国际流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发展绿色包装既能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又能提高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加强绿色包装的设计和绿色材料的应用

包装设计应该具有加工性能好、易成型、易回收,且成型及充填工艺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高速化的特点。面对国际市场上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的开发。

绿色包装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对生态环境污染小,易降解回收,再生利用率高,对人体不造成危害。包装材料技术是绿色包装顺利实施的关键。另一方面,可回收容器一直是物流系统的一部分,在物流包装中应广泛采用可回收容器。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众多跨国公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运输包装工业也成为了世界性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未来我国现代物流的运输包装显示出与国际接轨、绿色环保、运输包装成本和保证物流货物安全之间寻求平衡的趋势。但是由于缺乏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缺乏有效可靠的包装评价数据收集技术,物流链中个节点环节缺乏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运作效率的热情,致使现代物流链中运输包装设计与管理方面缺乏统一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评价工具,这也是现代物流运输包装研究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王斌义,李冬青,聂国平等.现代物流务实[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秦小辉.现代物流下我国公路货物运输主要问题及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04)

[3]骆光林,付云岗.现代物流对运输包装的要求[J].包装工程,2004,25(5)

[4]金国斌.物流链中的运输包装优化问题[J].包装工程,2005

[5]戴宏民.包装管理[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

[6]徐晓静.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7]赵娜.当下绿色包装形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推荐访问: 现代物流 优化 运输 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