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第23号公告,宣布从2015年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以下简称新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同时公布了调整后的票面特征和钞票图样。在此,笔者就按照人民银行公告的内容,结合人民银行网站有关新版100元券宣传内容和公开的图案,对新版人民币做一个解析。
一、新版人民币仍属于第五套人民币
这一次100元券人民币由2005年版升级为2015年版并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至少在一些钱币论坛上前几年就经常有帖子在讨论人民币换版的问题。实际上,钞票换版是各国发钞机构的一项常规工作。从国际范围来看,经过10年左右对现有流通的钞票进行改版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比如欧元,2002年发行后,从2013年起就启动了欧元换版计划。美元、英镑、日元等货币也都经历过多次改版。一般而言,除了少数改版是由于政权更迭引起的外,绝大部分改版的主要原因都是增强钞票的防伪技术水平,取消不适应要求的防伪技术,增加新的防伪技术。
这次人民币的改版也基本按照这一做法,既有新增的防伪技术如光彩光变油墨,镂空开窗式安全线,也有取消的防伪技术如光变油墨、凹印手感线。此外还恢复了1999年版人民币中的竖号码。与旧版100元券相比,新版100元券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防伪技术的应用,而且在防伪技术的分布上更为均衡。总体来看,旧版100元券的防伪技术偏向于票面左侧。比如在视觉上,左侧有多层次水印、白水印、光变油墨,右侧是雕刻凹版印刷头像。在机读特征方面,左侧有安全线和磁性号码而右侧没有机读特征。新版100元券的分布就更为均衡。一是增加的右侧安全线既有视觉特征也有机读特征,右侧增加的竖号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右边的防伪能力。
正如公告所说,新版第100元纸币在保持2005年版100元纸币规格、正背面主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国徽、盲文和汉语拼音行名、民族文字等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图案做了适当调整,对整体防伪性能进行了提升。所以,新版的仍然属于第五套人民币的范畴,并非是流传的第六套人民币。
二、增加的防伪措施
(一)光彩光变面额数字。公告原文:“票面中部增加光彩光变数字‘100’”。实际应用是将行名下方原采用红蓝两色凹印接线印刷技术的阿拉伯数字调整为光彩光变技术印刷。这应该是新版100元券最大的亮点之一。这项技术由瑞士SICPA公司研发,该公司称之为SPARK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是OVMI(光学渐变磁性油墨),近年来,由于OVI(光变油墨)的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各国改版的钞票中OVI的身影逐渐消失,而取代OVI的正是以OVMI为核心的SPARK技术。虽然在字面上,OVMI和OVI的区别仅有一个“M”即Magnetic(磁性)之差,但是两者的原理完全不同,表现出来的变色效果也截然不同。按照SICPA公司介绍,SPARK技术的基本原理源于磁光效应,油墨中含有通过真空技术产生的多层光学渐变颜料,位于中间的层面具有磁性。OVMI中的颜料在快速UV烘干过程中,运动方向具有特殊的流变学方面的特性。当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入,通过磁光效应,各个层面、不同方位的光的干涉与折射作用,产生了流动的、不同视角的反射。观察光彩光变技术印刷的图案,当视角发生改变时,图案颜色会发生变化;晃动钞票时,图案的明暗将发生流动性的位移,同时颜色也逐步发生改变。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该技术的首次应用是2008年哈萨克斯坦发行的纪念该国货币“坚戈”发行15周年的纪念钞中。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个使用该技术的是人民银行发行的奥运纪念钞,其正面左上方的面额数字即使用了该技术。改版后的人民币取消光变油墨而改用光学渐变磁性油墨早在意料之中。这不仅是因为光变油墨这项技术已日渐式微,需要有替代它的产品要求,而且也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作出这一推断的主要理由是,在香港2010年版的港币、香港和澳门最近几年的生肖纪念钞中都采用了光彩光变技术,而中银(香港)公司发行的港币是委托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印制的,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对该项技术的掌握已经比较成熟。而且笔者注意到,与OVI一般用于大面值钞票不同的是,光彩光变技术在包括20港币等很多小面额钞票上都有应用,因此可以判断这项技术的成本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据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如果以后小面额人民币要改版,很可能也会使用光彩光变技术。

(二)镂空变色安全线。公告原文“正面主景图案右侧增加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这是人民币中首次使用该技术,也是新版100元券的一大亮点。该项技术源于著名的英国DeLaRue公司研发的Mag Form技术,该技术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最明显效果的是改变观察的角度安全线会变色。其次是透光观察安全线上有镂空效果的文字。这些文字有的是用小文字构成大文字,比如2010年版港币安全线上的字母“H”和“K”,用放大镜观察,分别由多个极为细小的“H”和“K”构成。由于目前尚未看到新版100元券实物,尚不能判断新版人民币安全线上“¥100”的镂空文字是否由更小的数字组合而成。最后,该安全线既然有Mag,也就是磁性,表明很可能有机读特征。与2005年版人民币使用的全息磁性开窗式安全线相比,这次开窗式安全线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增加宽度,2005年版100元券安全线为2毫米,而新版增加到4毫米,增加安全线宽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施放的难度,让伪造几乎成为不可能;另一方面安全线宽度增加后,加大了开窗部分的面积,让安全线上的视觉防伪特征更加明显,更易于公众识别。达到了难伪造、易识别的目的。二是开窗部位由背面调整至正面,在2005年版100元券中,安全线开窗部位在背面。笔者认为这种安排应该是考虑到正面有了光变油墨这一视觉防伪特征,如果同样是视觉防伪措施的安全线开窗部位的全息图案仍放在正面,显得重复。并且钞票背面没有视觉防伪特征,将开窗部位放在背面比较均衡。但实际上社会公众在识别钞票真伪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不注意钞票背面。所以将开窗部位放在钞票正面正是适应了社会公众的需求。三是开窗部位由全息图案改变为变色效果。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该项技术最早的运用很可能是2008年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公司发行的奥运纪念钞中,在后来发行的2010年版港币中也有应用,对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来说,应该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三)竖号码。公告原文“正面主景图案右侧增加……竖号码。右侧的竖号码与其说是增加不如说是恢复。因为在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的右侧就使用蓝色的竖号码。有很多国家的钞票使用了多号码,其中也包含横竖双号码的设计。对于人民币而言,采用横竖双号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可兑性。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规定: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可以全额兑换;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以上四分之三以下可以半额兑换。如果票面不能连接,则不能合并计算剩余面积。在钞票两侧都印有冠字号码,如果冠字号码完全相同且没有变造痕迹,可以推断为同一张钞票,就可以合并计算剩余面积,从而可以减少群众的损失。二是可以提升防止变造货币的能力。在变造的货币中,有一类占比较大的造假方式是采用左右拼凑的方法,将假币和真币粘贴在一起制作而成。左右都有号码可以让社会公众迅速识别此类变造手段,从而有效防范此类变造行为。
三、调整的防伪措施
(一)原光变油墨位置调整为对印图案。公告原文“取消左下角光变油墨面额数字,调整为胶印对印图案”。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光变油墨的产品生命周期已经到了衰退期,所以在新版中取消它完全在情理之中,代替它的是胶印对印图案。这也恢复了1999年版100元纸币的布局,不同的是将原来的古钱对印图案改为面额数字对印图案。对印技术一般采用正背面同时印刷的方法,在钞票的正面和背面都印刷一个不完整的图案,迎光透视钞票正背面同一部位的局部图案会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且对接无错位。而假币由于没有正背面图案同时印刷的技术,迎光透视时正背面图案难免会出现重叠、漏白或者错位现象。值得称道的是,这次使用的对印图案比以前更大,更利于公众观察,可以预期其效果也会更好。
(二)全息磁性开窗式安全线调整为全埋式安全线。公告原文“取消了右侧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公告中并没有明确说将全息磁性开窗式安全线调整为全埋式安全线。但是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公布的资料表明新版100元纸币采用了双安全线设计。指出“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采用双安全线也是很多国家钞票常见的设计,比如新版100美元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双安全线一明一暗,作用各异,开窗式安全线主要供社会公众识别,全埋式安全线则供机具识别,很好地兼顾了不同的识别方式。另外,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一左一右,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四、取消的防伪措施
(一)凹印手感线。公告原文“取消了右侧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和右下角防复印图案”。2005年版100元纸币正面最右侧竖向排列了12根采用凹版印刷的线条,手感强烈,在新版100元纸币中消失了。取消凹印手感线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新版钞票的右侧增加了安全线和竖号码两项防伪措施,如果再继续保留凹印手感线,整个票面的布局的均衡感被打破。票面左侧是水印窗,几乎没有图案,而右侧部分连续摆布了三项防伪措施,显得过于繁杂。这种考虑有一定道理,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具体原因在后文分析。
(二)隐形面额数字。旧版100元纸币正面右上方团花采用凹版印刷技术,形成隐形文字。只有在面对光源且眼睛与钞票成特定角度时才能看到其中的面额数字。笔者认为,取消隐形面额数字的理由是:一是右侧已经没有再放置隐形面额数字的空间,如果再保留,会进一步打破票面的均衡感;二是识别隐形面额数字有一定难度,不符合钞票防伪“易识别”的要求,公众认知度相对较低;三是新版钞票用于视觉的防伪特征极大增强,同样是视觉防伪技术的隐形面额数字在这里显得无足轻重,取消它是在权衡利弊后作出的正确选择。
(三)背面右下角防复印图案。公告原文“取消了右侧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和右下角防复印图案”。2005年版100元纸币背面右下角有若干个小圆圈组成的图案,这些圆圈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角度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设置。当彩色复印机判断待复印材料中有符合设定标准的图案时将拒绝复印。取消防复印图案的主要原因是此位置调整为对印图案,且背面右上方保留了原有的防复印图案,取消右下角防复印图案不影响钞票原有的防复印功能。
五、两点遗憾
(一)未使用SD对印技术。SD凹印对印技术是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曾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项技术首次亮相是在公开出版的《人民币防伪技术及其真伪鉴别》一书中的“齐白石试样票”,其中“SD”字母和齐白石头像均使用SD凹印对印技术。特别是试样中的齐白石头像,正面是红色,背面是蓝色,迎光透视不仅两个头像精准重合,而且头像的颜色变成紫红色。近年来,包括香港和澳门发行的生肖纪念钞中在内的多枚钞票的主景图案都采用了SD凹印对印技术,表明这项技术正日趋成熟,很可能已经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但是在新版100元纸币中,并没有见到SD凹印对印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取消凹印手感线。前文说过,新版100元纸币取消凹印手感线是有其考虑的,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笔者认为,在钞票票面设计中,在必要时,视觉效果应该让位于功能。新版100元纸币中虽然有很多凹印技术,但这些凹印部位的触觉效果与凹印手感线不可同日而语。凹印手感线不仅具备防伪功能,还具备方便视障人士识别钞票面额的功能。比如,2010年版的港币和2013年版的欧元。左右两边都安排了手感线。并且,不同面额的港币的手感线数量、密度以及排列方式也有差异,让视觉不良的人员能够通过触摸手感线就能对钞票的面额进行分辨。在钞票两侧都设置手感线的做法,不仅让普通人能够顺利检查凹版特征,也兼顾到了左利手的利益。研究表明,左利者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钞票作为交换的媒介,几乎与所有的社会公众密切相关,在钞票设计中照顾到不同类型人群的特点,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而新版100元纸币在这个方面似乎缺少一点考虑。
推荐访问: 纸币 漫谈 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