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关于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考

关于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3-28 10:05:4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介绍铜梁县蔬菜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中取得的成效,指出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形势,提出加快发展元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建议,以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铜粱县;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93-02

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产品的生产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视质量的提高。当前,农产品安全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铜梁县按照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抓调整,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需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增强蔬菜深加工企业规模及生产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给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推进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1 铜梁县蔬菜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重庆市进一步加快重点蔬菜基地建设进展,促进蔬菜产业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安全供给,提高当地蔬菜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铜梁县蔬菜基地自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1.43亿元,在高楼镇、平滩镇、安居镇、侣俸镇、南城街道办事处、土桥镇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蔬菜基地6150hm2,基本实现了“公路到基地,便道到菜园,沟渠相通,能排能灌”的要求;采取边建边种、政策鼓励等措施,积极开展瓜果长廊等立体特色蔬菜生产,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加快铜梁县蔬菜产业发展步伐。到2010年底蔬菜年播种面积达到1.55万hm2,蔬菜总产量43.87万t,产值达到7.42亿元,所产蔬菜除县内自给以外,供应主城及周边城市24万t以上,已逐步承担起“蔬菜核心基地县”保障主城供应的任务。继2008年铜梁县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西部“绿色菜都”建设重点县和主城蔬菜供应核心基地县后,2010年全市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中,铜梁县被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认定为“重庆市无公害蔬菜产地县”,2011年6月又获得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称号。

2 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铜梁县政府始终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全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立足提高主导产品基地规模和档次,不断发展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种植面积2000hm2,2009年种植面积2000hm2,2010年种植面积1330hm2,2011年种植面积1340hm2,形成了以电能温室、改良大棚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和育苗移栽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二是蔬菜营销体系逐渐完善。初步建立以城区超市和产地批发市场为销售网络的蔬菜流通体系,形成一批蔬菜销售公司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如2008年已注册的公司有重庆龙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涪江农业开发公司、重庆荷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等;蔬菜专业合作社有白羊镇天马蔬菜专业合作社、安居蔬菜专业合作社、安居杨寿蔬菜专业合作社、高楼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岚峰黄花专业合作社、铜梁兴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土桥莲藕专业合作社等,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流通框架。三是蔬菜就地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但深加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无公害蔬菜生产当前面临的形势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蔬菜量已超过300kg,大大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102kg。蔬菜商品尽管在外观品质上有较大提高,但在内在品质、标准化、规格化、包装化、无公害化等方面与国内消费者需求及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蔬菜生产只是表面过剩,处于买方市场,实际是“过剩”与“短缺”并存,属于结构性过剩。过剩的是低品质的蔬菜商品,短缺的是高品质的蔬菜商品。若要在蔬菜市场面向全球开放的形势下参与国际竞争,首先应立足于国内市场,在确保国内消费者都吃上放心菜的基础上,才能参与绿色壁垒重重的国际市场竞争。要认清形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充分抓住现有机遇,增强紧迫感,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开拓出口渠道,大力发展蔬菜出口创汇。在观念上做到“三个转变”;一是各级领导改变过去主要注重数量、保证供给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和卫生转变,实现从“装满菜篮子”到一净化菜篮子”的转变。二是要改变过去产、脱节的状况,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农户”、“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向产销一体化转变。三是要从倚重国内市场向利用国内、国外2个市场、2种资源转变。

4 加快发展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措施

4.1 发挥政府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中的引导职能

4.1.1 选准消费群体。目前,在大城市中虽然无公害蔬菜销售价格比普通蔬菜价格高,但是消费者还是十分喜爱,普遍认同接受无公害蔬菜。在消费群体和市场选择上,要瞄准高消费市场,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研究大中城市消费需求,产品必须突出特色,在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由政府出面牵线搭桥,广做宣传,为铜梁县蔬菜能进入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提供条件,为蔬菜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1.2 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农民,大幅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加强食品安全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民关注环境和健康,倡导无公害农产品消费,提高全民环保和健康意识。加强国际和国内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宣传,确保农民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4.1.3 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按照“供应主城,致富农民,政府支持,业主运作”的发展定位,铜梁县人民政府为此制定了“关于渝遂高速公路(铜梁段)1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铜府发(2008]3号文件),出台了10多项有关蔬菜基地建设、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业主在蔬菜基地规划区内实施规模经营,促进蔬菜基地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通过部门协调营造更宽松的环境,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为蔬菜产销工作开绿灯。同时,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搞好土地流转协调工作,以促进主导产品区域化和规模化经营。

4.2 完善六大服务体系建设

无公害蔬菜服务体系建设要着重在农技推广体系、信息网络体系、良种繁育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做文章。

4.2.1 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实和技能的升级,积极营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任意一个新品种的推出都需要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否则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与

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机制,进行配套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包乡包户制度,实行技术服务与蔬菜种植经济效益相挂钩。既能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实现“双赢”。

4.2.2 强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大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建立与完善县、镇、村和农业种植大户综合信息网络。加快科教兴农步伐,着手组织网络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建设,开展网络农业商情、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农产品交易、远程实时农技推广、农技培训、生产现场诊断与指导等活动,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农民,从而使信息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手段。

4.2.3 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良品种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为确保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须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要做到良种超前,保证良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4.2.4 强化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要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监测体系,无公害蔬菜生产区要配备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残留农药、重金属、传染病和环境污染等各项技术监测,并确保各项指标合格。对无公害蔬菜的监督管理,主要通过“五项制度”来实施:一是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台帐制度。要求蔬菜生产重点大户对每一批次的蔬菜监测情况按要求记入台帐;二是建立蔬菜生产田间档案制度。对蔬菜重点大户要求建立田间档案,就蔬菜主要品种及生产布局、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使用情况、蔬菜肥料使用情况、农药肥料购买数量等如实记载;三是建立蔬菜生产者自监制度。要求蔬菜重点大户对每一批次的蔬菜在上市前进行检测,每月底报县农业部门,高温季节加大检测频次;四是建立部门监管制度。在菜农自监的基础上,县农业委员会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大户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部分批次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蔬菜禁止上市供应,并在有关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对仍在生产上使用违禁农药的给予从严从重处理:五是建立产地标志卡制度。产地标志卡就是通过对蔬菜生产者详细情况的记录,建立一种可追溯制度,是今后蔬菜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的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对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认证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品牌创建等工作,予以资金奖励。狠抓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农药禁用和限用制度,严厉打击销售劣质肥料和禁用农药的行为,定期开展农药经营市场整顿,规范农资经营。大力推广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农药新品种。强化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验收标准,形成检测网络,大力实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等制度。

4.2.5 强化市场销售体系建设。完善硬件设施,逐步提高市场知名度。通过建设大型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与各镇产地蔬菜批发市场相互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建设可采取多方融资方式,在批发市场的运作中。购置必要的检测设施,严格执行无公害蔬菜标准,确保进入市场的均为无公害蔬菜。同时坚持以诚信打造市场,逐步确立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市场的知名度。

4.2.6 强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成立蔬菜产业协会,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构筑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鼓励扶持多种经济成分兴办无公害蔬菜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村级经纪人队伍,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行业服务协会,为无公害蔬菜绿色产业园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系列化、专业化服务,拉动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加强监督和自律,强化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群众对蔬菜质量管理的自觉性,这也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

4.3 强化按照标准生产

4.3.1 按照标准生产,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新观念。农产品之所以要建立标准,实行分级制度,是由农产品的生物特性所决定的。按照产业化的要求,蔬菜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及销售都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选择品种、确定播期、施肥、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实施蔬菜的标准化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促进蔬菜的品牌化。

4.3.2 建立农民使用农药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农技推广部门对农民进行农药安全使用方面的知识培训,期满合格,发给结业证。只能凭结业证购买和使用农药。工商部门可以委托农业部门对申请销售农药的经销商进行培训,期满合格,发给农药经销许可证。要求经销商对售出的农药进行严格记载,建立资料管理系统,增加可追溯性,以便追究责任。

4.3.3 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走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之路,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控制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建立档案记录,以便可追溯。以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农业,做到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施药和统一收购。

4.3.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农业后续效益、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蔬菜的深加工,实现蔬菜商品等级化、包装规格化,不仅可以增强产品承受市场风险和出口竞争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转移市场风险。

推荐访问: 铜梁县 无公害 基地建设 蔬菜 思考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