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桃树是一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树种,栽培起来比较容易,此外,桃树定植之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结果,早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高。本文对桃树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桃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桃树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其果形美观,肉质甜美,营养价值高。桃中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外,其含铁量为苹果和梨含量的4~6倍,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桃含钾多,含钠少,适合水肿病人食用。桃仁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的辅助治疗。
1开园
1.1选地
园地要求相对集中连片,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宜,海拔高度适中,桃树喜阳光,坡向最好向南,光线充足,坡度不宜太大,一般以25°以下为宜。山顶造林最好,选山麓地带,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最好,肥瘠比较容易改造,已成林的林地最好保留,尽量避免毁林种果。
1.2综合规划
山、水、园、林、路、农、林、牧综合考虑,能相互结合的尽量结合,如林果结合、草果结合等,因地制宜,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山地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持水土,发展桃树种植,就能改造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开山造园,首先要安排好道路、沟渠、防护林(片林和林带)以及办公楼屋、宿舍、仓库、工棚、畜禽舍等等建筑物,以方便工作与生活。田间还要设置粪池、贮水池等。
2幼年树管理
2.1整形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即在定植后在离地面50cm左右处剪截定干。剪口下应有6~8个饱满芽,到春季萌芽抽梢后选3~4个生长健壮、方向不同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主枝着生点要有一定距离,强弱可用改变角度控制。其余的枝条如有与主枝竞争的要去掉,弱的保留作辅养枝。到5—6月主枝生长健壮、长度已达60~80cm的可以摘心,促发二次枝,培养二级主枝和副主枝,扩大树冠。剪口芽一般留在外侧,另在下面萌发的侧枝选留一个位置适当而生长健壮的枝条作副主枝。各主枝所留的副主枝应在同一侧向,避免空虚或相碰。这样1年可培养二级主枝,第2次再留二次枝就可形成树冠,到第3年投产。
2.2扩大改土
继续扩大改土范围,在原开穴或挖沟处向外挖深40cm左右的园沟或条沟,施入有机质肥,以改良土壤。扩大时应与原穴相通,防止留下隔层。扩大可改土范围在定植后2~3年内完成,以秋季进行为好,也可在冬季进行。
2.3施肥
除定植和扩大改土时需施基肥外,可在每个生长季前追施速效肥,施用尿素等肥料0.05~0.10kg/株。
2.4园间间作
幼年园地空隙可间作各种作物,增加收入,稻秆作肥料翻埋或覆盖,用豆科或豆科与禾本科作物混种,对培养地力最有利,还可用作饲料,梯壁上也可种护坡的草类,最好使地面都覆盖绿色作物。
2.5排水和保水
桃树最怕积水,在雨季要注意排水,背沟淤塞的要清理流通,将淤土培在树盘上。旱季树盘可用松土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散失。
3成年树管理
3.1修剪
桃树花芽很容易形成,一般以长中结果枝结果为主,有的品种长中短果枝都能结果。初结果树树冠继续扩大,以长果枝和徒长性结果枝较多,要轻剪长放,不宜重剪,以防徒长,培养三四级主枝,而下面形成中长枝组结果,较直立的枝条可以拉开角度和适当摘心,控制树势。成年树长果枝可采用单枝更新,即长果枝在留8~10个饱满芽处短截,使部分花芽结果。结果年龄增长,树势渐衰退,长果枝长势减弱,可以剪得重些,而中短果枝增加,可以适当剪裁或不剪裁使其结果,过密时要疏去一部分。长果枝减弱后通过短截不能更新长出长果枝时,可采取双枝更新的办法,即在同一枝组内,一长枝轻剪便继续结果,另一枝留2~3年重剪,使长出2~3个长结果枝,使一枝在来年结果,另一枝到冬季如上重剪更新,保持枝势。结果位置尽量靠近主枝,如果结果部位外移,则要回缩,控制树冠在一定范围内。在修剪时对过密枝、交叉重叠枝、病虫枯枝等要疏去,使树冠通风透气良好。修剪一般在冬季落叶后进行,但生长期的摘心、抹萌等也很重要,可以及时处理掉一些生长不良的枝条,减少营养消耗,靠近果实的叶片也要疏去,可减少虫害。
3.2土壤管理
3.2.1施肥。基肥应在秋季施入,以农家肥为好,如有种绿肥,也可用绿肥翻埋。成年树施50~100kg/株,土壤酸度高的加石灰、过磷酸钙0.5~1.0kg/株。分别在萌芽开花前(2—3月)、幼果期(4—5月)和采果后(6—7月)用速效性肥料追肥,共计追肥3次。桃树对钾肥要求高,要注意增施钾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1,一般生产100kg果,需要纯N1kg、P2O50.5kg、K2O1kg,以及少量钙、镁、铁、硼、锌、锰等。
3.2.2树盘耕作和覆盖。一般树盘要常保持疏松状态,以利于土壤通气,减少水分蒸发。在干旱季节可用覆盖法保湿,覆盖材料可用稻草、山草、绿肥茎叶等。
3.2.3排水。春、夏季多雨季节要清沟排水,防止积水危害。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桃树种植产业中关键性的环节,根据桃树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危害特点,结合本地区自然气候等客观因素,将植物检疫,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综合运用,产生整体的合力,相互补充、协调,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防治效果好、产品安全、经济的目的,为桃树的高产、稳产、优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4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4.1.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法是从源头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培育无病虫种苗,将地区性高危病虫害消灭或是控制在地区范围内,还包括进行种苗产地检验、消毒等具体工作。此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实现安全引种的目的,是防治检疫性病虫害传播为害的关键措施。
4.2.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从病虫害、植物生长与外在环境条件的复杂关系出发,研究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其发生与为害的相关因素,找到病虫害生长繁殖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栽培技术等措施,进而达到消灭病虫害或有效抑制其生长发育、发生为害的目的。此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措施:选育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土地深耕细作、轮作换茬、科学施肥、科学浇灌、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修剪等。
4.3.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防治的方法,通过选择有益生物消灭或拟制病害虫达到防治目的。主要利用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有益生物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微生物、鸟类、寄生性昆虫等,对于病害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利用有益菌和抗生素、抗菌素等生物制剂控制病害。
4.4.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主要通过研究桃树植株、害虫的生理结构、病原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其习性等生理规律,利用自然因素和机械因素,如光照、温度、风力、比重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育种选种、温度控制、诱捕诱杀、隔离防护等。
4.5.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桃树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方法,通过化学制剂喷洒来消灭和预防病虫害,使用范围较为普遍。此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应用面较广、防治效果好、在短時间内达到防治目的等优势,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杀害有益生物、毒性残留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万民,贺宗津,康文安,等.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0(6):25-27.
[2]张锦喜,程勉礼,张林霞.棚栽桃树的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2007(7):9.
[3]李东芝,胡剑训.大棚桃树果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51.
推荐访问: 栽培技术 桃树 病虫害防治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