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策略

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策略

时间:2022-03-29 09:54:15 来源:网友投稿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了解有生命的物体却要使用课本这种无生命的东西来体现,对于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理解上来说都是有难度的。相对于老教材,在新课标中,语言的叙述更重视尽量从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力避深奥、学术化。在新课改的帮助下,教师再使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而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过程中需要保持三个性质:一是通俗性、二是串联性、三是严密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课堂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能力。”因此,课堂语言对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枯燥为有趣,记忆效率提高,很大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在使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时,不能忘了生物毕竟是一门科学,需要正确使用学术语言,例如DNA或RNA是不得更改,举例时一定要强调只是把他们比喻成什么或相当于什么,而不能说成就是什么,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所谓神似而不形似,就是这个道理。在学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这个知识点时,我用了如下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果将整个细胞比喻为一个大工厂,则细胞核相当于这个工厂的指挥部门,基因就位于这个部门,核糖体相当于生产车间,蛋白质就在这个“车间”里合成。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呢?指挥部门(细胞核中的DNA)发出的指令到“生产车间”(核糖体)后,开始进行生产(合成蛋白质),这其中需要一个通讯员(mRNA)将部门的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生产车间”。

“通讯员”(mRNA)到达“生产车间”(核糖体)后,“搬运工”(tRNA)则把细胞中各种游离的氨基酸运输到“生产车间”并连接起来。但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接合的顺序是非常严格的,怎样才能确保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呢?——当“搬运工”(tRNA)把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时,首先要和“通讯员”(mRNA)对“暗号”(碱基配对原则),如果“暗号”正确,氨基酸就在这个位置上“安家落户”,否则,这个氨基酸就要到其他能够与它对上“暗号”的位置去。氨基酸就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固定下来,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最终形成蛋白质。

那么,“通讯员”(mRNA)是怎样接受并传达“指令”(遗传信息)的呢?“搬运工”(tRNA)与“通讯员”(mRNA)之间又是怎样对“暗号”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这种讲解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化无形似有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应该以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去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轻松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无味。其实,只要日常生活中多听听新闻和看看动物世界等节目就能获得很多有趣的资料,然后用风趣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把材料遵循这三个性质组织起来,就能将死气沉沉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化为愉快地共同探讨学习,将繁琐化为简单,将枯燥变为丰富。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县一高)

推荐访问: 课堂教学 新课标 策略 语言 生物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