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药剂:50%丙草胺EC(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10%解草啶EC(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50%丁草胺EC(市售),10%苄嘧磺隆WP(市售),300 g/L丙草胺(扫茀特)EC(市售)。
供试种子:杂草稻种子(籼型),2017年采集于长兴县虹星桥镇宋高村;栽培稻种子为粳稻品种嘉67。
施药器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2 方法
试验地点选在长兴县虹星桥镇宋高村2017年杂草稻发生较重的田块,为了增加杂草稻的发生密度,在翻耕前适当均匀播撒杂草稻种子。栽培方式为小苗移栽(机插)、大苗移栽(手插)、翻耕直播、免耕直播4种方式。试验为大区试验,大区面积120 m 2,随机排列。为了试验田同一时间翻耕操作,移栽区采用提前异地育苗,大苗移栽提前25 d育苗,小苗移栽提前15 d育苗,试验田于6月7日翻耕,6月9日播种和移栽,直播区6月10日(播后1 d)施药,移栽区6月16日(移栽后7 d)施药。种子处理采用25%咪鲜胺EC 1 000倍液室温下浸种48 h,在发芽箱内28 ℃催芽48 h后播种。
1.2.1 移栽田杂草稻防控。
移栽方式分大苗移栽和小苗移栽2种。通过提前育秧移栽方式,利用时差选择,提高除草剂对栽培稻的安全性。在移栽后7 d(秧苗活棵后)进行化学封杀。大苗移栽区应用50%丁草胺EC1 800 mL/hm 2+10%苄嘧磺隆WP 300 g/hm 2拌尿素撒施,小苗移栽区应用50%丁草胺EC 1 500 mL/hm 2+10%苄嘧磺隆WP 300 g/hm 2拌尿素撒施,施药后保水7 d。播后30 d调查杂草数量,每个处理调查3个点,每个点调查0.11 m 2,计算杂草防治效果;8月下旬杂草稻抽穗后,每个大区平均分成3块,全田调查杂草稻数量,计算防控效果。并观察水稻的安全性。
1.2.2 水直播田杂草稻防控。
直播方式分翻耕直播和免耕直播2种。通过安全剂浸种或拌种方法,使栽培稻提前吸收安全剂,提高除草剂对栽培稻的安全性。在播种后1 d进行化学封杀。免耕直播区应用300 g/L丙草胺EC 1 500 mL/hm 2(含安全剂)+10%苄嘧磺隆WP 300 g/hm 2加水30 kg均匀喷施;翻耕直播区设丙草胺与解草啶合用和分用处理,安全剂合用为300 g/L丙草胺EC1 500 mL/hm 2(含安全剂)+10%苄嘧磺隆WP300 g/hm 2,安全剂分用在常规浸种的基础上设10%解草啶EC 300、600、1 200倍不同浓度在室温25 ℃下浸种48 h和5.0、2.5、1.0 mL/kg不同剂量在播种前2 h拌种6个处理,播种后1 d用50%丙草胺EC 750 mL/hm 2+10%苄嘧磺隆WP 300 g/hm 2,加水30 kg均匀喷施。施药时保持畈面湿润,7 d后上水。解草啶浸种催芽后每个处理随机清点100粒种子,重复3次,计算发芽率;喷施丙草胺后7 d调查秧苗数,每个大区调查3个点,每个点调查1 m 2,记录出苗数量;防控效果调查同“1.2.1”。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le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解草啶浸种对栽培稻发芽率的影响
解草啶能缓解丙草胺对栽培稻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提高栽培稻的抗逆能力[11]。在25%咪鲜胺EC 1 000倍液的基础上,加10%解草啶EC 300、600、1 200倍液浸种,各处理发芽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10%解草啶EC 300、600、1 200倍液浸种对栽培稻发芽比较安全(图1)。
2.2 解草啶不同施用方法对栽培稻出苗量的影响
丙草胺作为苗前土壤处理剂,对杂草稻和栽培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丙草胺施药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解草啶浸种能降低丙草胺对栽培稻的抑制作用,但高浓度解草啶对栽培稻有胁迫作用[12]。播种后1 d喷施300 g/L丙草胺1 500 mL/hm 2(含安全剂),10%解草啶EC 300、600、1 200倍液浸种和10%解草定5.0、2.5、1.0 mL/kg拌种,播种后1 d喷施50%丙草胺750 mL/hm 2,与空白对照出苗无显著差异,10%解草啶浸种、催芽后拌种和催芽播种后1 d喷施均能有效地缓解丙草胺对栽培稻的毒害作用,50%丙草胺750 mL/hm 2剂量下对栽培稻出苗安全(图2)。
2.3 不同栽培方式及安全剂分用对杂草稻的防控效果
2.3.1 不同栽培方式。
采用移栽方式,在移栽后7 d(秧苗活棵后)应用50%丁草胺EC1 800 mL/hm 2 +10%苄嘧磺隆WP 300 g/hm 2和50%丁草胺EC1 500 mL/hm 2+10%苄嘧磺隆WP300 g/hm 2拌尿素撒施封杀一次,对栽培稻安全,对杂草的防效为86.32%和84.50%,其中对千金子、稗草等单子叶杂草防效达99.09%和98.78%;对杂草稻的防效为97.90%和94.75%,而直播各处理防效为37.13%~53.06%。移栽稻田杂草稻的防效优于直播稻田,差异极显著(表1)。
2.3.2 直播田安全剂不同使用方法。
在直播方式下,解草啶与丙草胺合用,用300 g/L丙草胺(含安全剂)1 500 mL/hm 2 封杀,翻耕直播区杂草稻的控制效果为15.06%,免耕直播区杂草稻的控制效果为10.51%;解草啶与丙草胺分用,采用10%解草啶EC浸种后用50%丙草胺750 mL/hm 2 封杀,各处理的防效为42.56%~53.06%;采用10%解草啶EC拌种后用50%丙草胺750 mL/hm 2 封杀,各处理的防效为37.13%~40.81%。各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在45%左右,对千金子等单子叶杂草的防效在95%以上,但对稗草防效较差。解草啶浸种处理对杂草稻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拌种处理,极显著优于解草啶与丙草胺合用;翻耕稻田杂草稻的控制效果略优于免耕,但差异不显著(表1)。
3 结论与讨论
直播稻田前期以湿润为主,有利于杂草和杂草稻的发生;移栽稻田前期以灌水为主,不利于杂草和杂草稻的发生。夏汉炎等[13]认为直播田杂草萌发在播后10~20 d和25~40 d有2个出草高峰;而移栽稻田仅在移栽后10 d左右出现1个出草高峰,出草时间集中。大多数杂草稻种子没有休眠性,部分杂草稻具有弱休眠性,但较容易丧失,条件适宜即能萌发[14]。在土壤湿润情况下,大多数杂草稻种子在3 cm土层以下出苗率较低;在淹水条件下,2 cm 土层深度几乎无杂草稻出苗,绝大多数杂草稻的出苗率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15]。据田间观察,杂草稻主要是随着栽培稻的播种(移栽)而萌发,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第一峰发生时间基本吻合,栽培稻秧苗移栽时耐药能力提高,加强移栽稻田前期田间保水管理,结合除草剂丁草胺的应用,能有效防控杂草稻的发生,其防控难度比直播稻田小。因此,改直播方式为育苗移栽方式,制造栽培稻与杂草稻抗除草剂能力方面的差异,是杂草稻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
安全剂解草啶采用浸种、拌种及播种后喷施,均能有效缓解丙草胺对栽培稻的毒害作用,但对杂草稻也有缓解毒害作用。解草啶播种后喷施时,在全田均勻分布,栽培稻和杂草稻同样吸收,丙草胺对杂草稻基本失效;解草啶拌种时,在栽培稻种谷外壳表面附着较多,播种后在栽培稻种谷附近水分中扩散,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丙草胺对杂草稻的防控效果;相比而言,解草啶浸种时,在栽培稻种谷外壳表面附着较少,播种后栽培稻种谷周围解草啶较少,丙草胺对杂草稻的防控效果显著优于解草啶拌种和播后喷施。在直播稻田应用解草啶与除草剂分用技术,应以解草啶浸种为宜。
在水稻直播田杂草稻防除中,该试验在安全剂与除草剂分用上丙草胺用量设计为375 mL/hm 2播种后1 d一次封杀,探索了解草啶不同使用方法和不同浓度下,使用丙草胺对栽培稻的安全性和杂草稻防控效果的差异性,为直播稻田杂草稻的防控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但对丙草胺有效施用量方面有待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 刘冠明,林青山,江奕君,等.杂草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9-13.
[2] 宁国云,王蓓,彭志清,等.长兴县杂草稻的分布、特性及发生规律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14-2217.
[3] 王红春,娄远来,李宜慰,等.杂草稻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9(6):190-191.
[4] 李亚卉,马静,吴斌,等.宁夏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1):32-38.
[5] 吴文革,季雅岚,习敏,等.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30-33.
[6] 马静,王兴盛,段彩林,等.宁夏杂草稻外观和碾磨品质分析[J].种子,2018,37(2):55-58.
[7] 温广月,沈国辉,钱振官,等.上海地区杂草稻形态学和农艺性状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194-201.
[8] 郭勋斌,季宏昇,冯长云,等.杂草稻的发生及危害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589 -8590,8711.
[9] 刘长令.世界农药大全:除草剂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59-261,268-270,332-333.
[10] ZISKA L H,MCCLUNG A.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cultivated and weedy(red)rice to recent and projected increases in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J].Agronomy journal,2008,100(5):1259-1263.
[11] 张彬,金燕,张自常,等.解草啶浸种减轻丙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机制[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6):1345-1349.
[12] 张彬,张自常,金燕,等.丙草胺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2015,41(2):205-209.
[13] 夏汉炎,张夕林.水稻直播稻田主要杂草发生特点及其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49,206.
[14] 马静,孙建昌,吴斌,等.宁夏杂草稻的生存传播习性研究Ⅲ——杂草稻种子的休眠性和存活能力[J].种子,2016,35(9):75-77.
[15] 曹旦,戴伟民,强胜,等.不同土层和水层深度对国内15个杂草稻种群出苗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4):750-755.
推荐访问: 杂草 栽培 防控 技术研究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