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转基因作物演进中

转基因作物演进中

时间:2022-03-31 09:43:01 来源:网友投稿

农业转基因技术正经历着升级换代。两大作物性状抗虫和抗除草剂,推动了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增长。

qm]~(jbߊzm{M?awi7@mAimAiOtA_}iMu]}iM?_{Bhq|u޶]u瞵v]z�?'趼ơ大学教授彼得·拜尔(Peter Beyer)经过八年时间,通过转入黄水仙和一种常见土壤细菌的基因,使得稻米中能够产生β-胡萝卜素,它进入人体后能被转变成维生素A。

“黄金大米”被认为是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

五年后,第二代黄金大米研制成功,与原先相比,其β-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了23倍。这样,通过主食大米就可解决欠发达地区广泛存在的维生素A缺乏症了。

“黄金大米”的思路,也激发了乌干达对转基因技术的期待。与非洲大部分热带地区一样,三分之二的乌干达人以香蕉为主食。乌干达政府希望通过改良香蕉让国民的主食更有营养。由于大部分香蕉品种不长种子,只能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衍,其种质很难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得到改良。因此,转基因技术成为首选。

现在,乌干达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联合试验了一种转基因香蕉,其富含β-胡萝卜素和铁等营养成分。这种香蕉具有抗盲、抗贫血及抗腹泻的作用,试验成功后,可以推广至维生素A缺乏症非常普遍的东非国家。

香蕉成为国民主食,也在于大多数的作物难以适应非洲贫瘠的土地和干旱,如何使作物在此生长,以解决非洲粮食匮乏问题,正是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另外一个热门。

不久前,阿根廷研究人员在试验田中播下一批转基因小麦种子,如果顺利的话,三年内这种新型小麦将投放市场。通过增强种子抗逆性,这批小麦种子可以在干旱和盐碱环境下,产量比普通小麦提高10%到15%。

所谓抗逆性,是指作物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如耐旱、耐涝、抗盐碱等。美国也在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抗逆性的转基因玉米。

而一种名为表观遗传修饰的技术更具迷人魅力。它通过直接修改作物自身的基因来获取新的性状,而不用导入其他物种的基因。

比如,与其将耐旱细菌的基因转化到作物中去,不如直接调整作物自身的基因,使之获得抗旱性状。问题是,这种没有转入外源基因的作物,还算转基因作物吗?

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布莱恩·希普就建议,欧盟应从法律地位上确认,这种不涉及外源基因的技术属于非转基因范畴,这将对欧洲的农业创新给予有力支持。

实际上,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分类监管大大抬高了门槛和相应成本,这让中小公司和公共机构的技术离商业化遥不可及,只有那些种业巨头能够负担这种监管成本。

技术梯队

第二代转基因作物离规模化种植还有较长距离。

一方面,还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攻关;另一方面,不管这些新作物有多神奇,它们仍然需要通过各种田间试验,历经层层审批,而且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从企业角度讲,会先做技术储备,等到时机成熟,再放出来。”大北农集团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告诉《财经》记者。比如,孟山都公司的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其开始研发计算,大约要15年左右才能收回投入。

目前,美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水平上占据了制高点,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欧盟和日本为第二梯队,多个跨国种业公司分布于此,在生物技术领域积累了雄厚的研发优势;中国处于第三梯队的领先地位,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超过第二梯队,后面有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在积极追赶。

科技部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其中,转基因重大专项把突破重点聚焦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五大作物。

自正式实施以来,转基因重大专项鉴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300多个,完成了80多个营养品质、抗旱、耐盐碱、耐热、养分高效利用,以及产量等经济性状基因的功能验证。

由于部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以及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停滞不前,这导致中国转基因农业发展水平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速度也已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分析,这种影响会逐渐阻滞研发,继而使中国技术掉队。

为了消解公众的恐慌,前述修改作物自身基因的方法,或可使公众更加容易认可转基因作物,因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排斥,很大程度上来自转入的外源基因。

而中国的研究者也正在发展一条新技术路径,即通过植物组织的特异性表达,可培育出在食用部位不含转基因成分的转基因作物。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拥军教授就在做这样的尝试,在新一代转基因抗虫水稻中,抗虫蛋白只出现在害虫食用的叶和茎等部位,而在水稻的胚乳即人们食用的米粒中没有转基因成分。他告诉《财经》记者,“对于很多不接受的人来说,这更容易克服心理障碍。”

推荐访问: 转基因 演进 作物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