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光合细菌复配菌剂在棚栽油麦菜上的应用研究

光合细菌复配菌剂在棚栽油麦菜上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31 09:53:1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yMunuM6i,{az؜-z= uiըky材料与方法

1.1 光合细菌的培养

(1)基础培养基:牛肉膏1.5g,蛋白胨2.0g,氯化铵1g,乙酸钠3g,氯化钠0.8g,硫酸镁0.2g,磷酸氢二钾0.2g,pH值8.5,水1000ml。121℃下灭菌20min 。

(2)接种与培养:按照5%的比例向无菌培养基中接种光合细菌制剂,在27℃,3000—5000Lux条件下培养7天,至培养液颜色变为鲜红,光合细菌菌体大量附着侧壁后,得到光合细菌培养液。

1.2 光合细菌复配菌剂的制备

在光合细菌培养液基础上,向其中再次加入1%牛奶,0.5%甲壳素,0.3%木醋液,混合均匀,在光照厌氧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20-30天,制成光合细菌复配菌剂[4]。

1.3 实验方法

(1)种子处理 取1:500倍稀释液,浸泡莜麦菜种子4小时,阴干,用纱布包裹,在22-28℃条件下催芽;以清水浸种为对照。每组处理设5次重复,从第4天开始记录种子的萌发率,并测量发芽种子的平均根长及芽长,进行对比。

(2)实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与2015年10月25日至12月20日,在沈阳地区新民市某蔬菜大棚中进行,整地施基肥。精选幼苗,定植,管理方式一致。两个实验组面积各100平方米。

(3)叶面喷施[5] 取1:300倍稀释液,对莜麦菜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10天一次,整个生长期喷施4次。对照组不喷施。对莜麦菜生长状况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合细菌复配菌剂对莜麦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经过数天的培养以后,莜麦菜种子逐渐萌发,对5个平行组发芽进行测定,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过功能性光合细菌复配菌剂浸种处理的莜麦菜种子发芽率高于常规组莜麦菜种子发芽率,由此可见,功能性光合菌复配菌剂能够提高莜麦菜种子的发芽率。

2.2 光合细菌复配菌剂对莜麦菜种子芽长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过功能性光合菌复配菌剂浸种处理的莜麦菜种子芽长高于常规组莜麦菜种子芽长。

2.3 光合细菌复配菌剂对莜麦菜种子根长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功能性光合菌复配菌剂浸种处理的莜麦菜种子根长高于常规组莜麦菜种子根长。

2.4 植株生长情况

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实验组取1:300倍稀释液对莜麦菜进行叶面喷施,整个生长期喷施4次。从莜麦菜生长第20天,两组不同处理水平间莜麦菜的生长态势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实验组莜麦菜生长正常,叶色浓绿,茎叶粗壮;对照组莜麦菜茎叶伸长较快,但细长软弱,叶色为黄绿色。生长至第33天,实验组莜麦菜叶片的数量和宽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株高增加,植株生长更加健壮旺盛,叶色进一步加深,为浓绿色[6]。

2.5 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在整个生长期,对照组共喷施7次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莜麦菜进行病害防治,实验组未喷施任何化学农药[7]。整个实验期间,两组莜麦菜均未出现明显病害。由此可见,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施用光合菌复配菌剂后,莜麦菜植株的抗病性明显有所提高,在莜麦菜白粉病等疫病的高发季节,光合菌复配菌剂能够起到化学农药同等的防病效果。

2.6 对莜麦菜经济产量的影响

最终产量,实验组总计采收278.7kg,对照组总计采收232.1kg,表明光合菌复配菌剂能够显著促进莜麦菜的生长,能够提高莜麦菜产量20%左右。

3 讨论

从整个生长期的生产数据来看,光合菌复配菌剂能够有效影响莜麦菜的生长特性,以1:500倍稀释液浸种,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根系生长;以1:300倍稀释液对莜麦菜进行叶面喷施,能够显著提高莜麦菜的生长态势,叶色浓绿,叶片的数量和宽度均有显著增加,能有效提高莜麦菜的产量,并能控制疫病的发生[8]。

由于光合细菌的代谢产物营养丰富,富含各种维生素、氨基酸、辅酶Q10 和抗病毒因子等生理活性物质,能激活蔬菜细胞的活性,诱导农作物防御系统的完善,提高光合作用能力,调节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配合部分生物农药合用,能够增进植株活力,使蔬菜增产丰收。生物制剂的大量使用,必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量的有效替代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如林.光合细菌及其应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5-32.

[2] 谷军,杨旭.光合细菌菌肥在素蔬菜种植上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6) :4-6.

[3] 周茂洪,邹邻邻,陈再廖.水稻根系血色红假单胞菌的分离及生理生态特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2,14(1) :28-33.

[4] 蔡邵珍,陈振德.蔬菜的营养与施肥技术[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83.

[5] 王红旗.优质莜麦菜生产技术[J]. 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06):24-27.

[6] 林俊芳,林义章,丘武昌,等.不同氮素水平对莜麦菜栽培效果的综合评价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05):15-18.

[7] 周淑荣,包秀芳,郭文场等.莜麦菜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2,(06):42-44.

[8] 马红明,麻淑芬,李利等.防治莜麦菜霜霉病农药筛选试验[J].中国园艺,2013,(12):42-44.

作者简介

武士威(1975 -) 男,辽宁沈阳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相关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 光合 油麦 细菌 研究 复配菌剂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