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为研究模型,从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应用转型改革,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实验教学内容,创新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了实验考核方式,从而在各个环节的改革过程中贯穿学生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初步探索,该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应用转型改革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分析化学实验;应用转型;材料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5-0022-01
一、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务院相继出台了重要文件,以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湖南文理学院是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材料专业”)又是湖南文理学院转型首批试点专业之一。分析化学实验是材料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在材料的合成指导、结构表征、性能分析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地方高校材料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阻碍应用转型的问题,如实验开设课时偏少、实验开设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方法落后、实验考核方式偏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材料专业应用转型的要求,必须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也进行相应的“应用转型”改革,使学生真正能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获得材料专业学生所需的分析检测技能。
二、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应用转型”综合改革举措
(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环节课时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优化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学院根据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修改和完善。其中,在分析化学课程上,理论课课时由36课时缩减为32课时,而实验课课时由32课时增加至40课时。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课时,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材料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应用能力
要顺应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的要求,改革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我们对材料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于部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做了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个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例如,柳叶湖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常德沅江水质钙镁含量测定、鲜橙多总酸度的测定等。这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际应用能力。
(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一方面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开展研讨式的讲授,另一方面将理论教学中用得较多的多媒体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来,使学生对个别较难判断、容易混淆的实验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观察,不仅对所学相关理论知识有了更准确的把握,而且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客观加强应用考查
首先改变了考核比重,更加注重平时成绩,将其比重增加至60%。其次,对于平时成绩的评阅,采取教师评阅为主、学生互评为辅的方式,一方面使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直观了解,另一方面通过互评也增强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最后在期末考试中不仅考查实验技能,也包含分析化学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查,促使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三、“应用转型”综合改革初效
我们将所构建的分析化学“应用转型”改革方案在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进行了实施、评价和完善,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验兴趣明显加强,实验技能显著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加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有多位学生在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獲奖,初步显示了该改革方案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松柏,胡霞,张智丽,等.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144-146.
[2]张松柏,张智丽,杨基峰,等.独立学院分析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016,44(12):210-212.
[3]库尔班江,李紫薇.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方法[J].高师理科学刊,2012,32(1):91-94.
推荐访问: 分析化学 转型 探索 实践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