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索拉非尼联合放疗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4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0例, 对照组采取单纯放射治疗;研究组在放射治疗后口服索拉非尼。观察比较治疗后的两组肝癌患者疗效。结果 口服索拉非尼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 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索拉非尼药物用于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 拥有明显增敏作用, 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此药物对治疗肝癌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索拉非尼;放射治疗;肝癌;临床疗效
本文以4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组采取单纯放射治疗及联合口服索拉非尼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肿瘤科2010~2013年期间收治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 患者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 年龄最小44岁,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肝癌, 所有患者均经检查测定无索拉非尼药物及放射治疗的禁忌证。为方便研究, 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放射治疗, 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于术后口服德国生产, 批号为BXG64C1的索拉非尼药物, 服用方法, 2次/d, 剂量为400 mg/次。术后患者若有呕吐、恶心等术后不良反应, 可减少为1次/d口服, 并适当减少服用剂量, 至患者呕吐等不良反应缓解后, 再恢复剂量。
1. 3 观察指标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
1. 4 疗效评价 根据mRECIST标准对肝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 分别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疾病进展, 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口服索拉非尼药物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0%和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和50.0%, 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明显, 呈下降水平;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无明显变化。见表2。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死亡率居于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1]。对于癌症患者应用最多, 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放、化疗治疗方法。由于肝脏肿瘤对射线有一定的抗拒作用, 使肝癌的放疗疗效较差[2]。有研究者采取在放、化疗治疗中给予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药物,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索拉非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 可抑制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分泌的血清VEGF, 而血清VEGF具有增加血管通透能力、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在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肿瘤生长、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3, 4]。
有研究资料显示, 对化疗疗效较好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低, 对化疗无效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高。有学者提出血清VEGF水平越高, 化疗反应越差[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在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口服索拉非尼药物疗效好于单纯放、化疗患者, 本组结果与参考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 将索拉非尼药物用于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 其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总有效率及疾病的控制率, 对治疗肝癌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及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青然, 宋金龙. 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TAC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19(12):944-945.
[2] 李宏江, 敬静, 汪静,等.乳腺肿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分布.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36(2):288-289.
[3] 谢占涛, 孙建军, 魏思东, 等. 索拉非尼在预防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中的临床价值.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4, 2(1):21-24.
[4] 蔡浩, 孔文韬, 周铁, 等. 索拉非尼对兔VX2肝癌热消融术后残留肿瘤组织增殖的影响.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4, 20(2): 128-132.
[5] 陈路锋, 苏洪亮, 徐克, 等. 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 (1):33-36.
[收稿日期:2014-06-05]
推荐访问: 放疗 肝癌 口服 观察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