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要求学生完成古典园林构景手法归纳表。用网络平台或APP下发归纳表模板,归纳总结后回传。在蓝墨云班课中发布本章节有关的练习题,设置开始和结束时间及评分标准。
3.课后
利用蓝墨云板课、QQ等APP或平台,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作业进度及作业的质量。对学习不积极或者作业质量差的同学,可以用“提醒未参与的同学”功能进行提醒或者“指定重测学生”功能进行重测。利用蓝墨云班课的“答疑/讨论”功能,对热点或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二)“互联网+”背景下模块教学的实施思路及优点
1.实施思路
2.“互联网+”背景下导游基础知识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1)使模块的教学内容清晰和多元化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依据各模块任务的完成情况反馈信息,控制性的发布模块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而教学内容上更多元化,互联网中各种各样的线上视频、新闻、音频等资料都可以成为教学材料。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实用,同时模块化教学结合实际工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增加学生模块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一般,微课微视频这种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时间,激发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成果又直观地在组内和组间展示,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模块各环节的评价机制更灵活丰富
“互联网+”模式下,教学的评价机制更灵活和丰富。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学生和行业专家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组间和组内也可以作为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出勤、发言、完成任务、测试等都是评价的方式。评价过程的连续化,使用蓝墨云班课等教学APP,可以准确地将每一次评价记录下来,评价不局限于几次作业及期中、期末等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反馈的及时化,利用互联网技术,评价的结果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评价。
(4)使模块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
模块化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和应用型,模块化教学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时间段不能完成目标。“互联网+”的方式使模块任务更加细化,其中部分任务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前或者课后有效的完成。
(5)使模块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主要在课上完成,需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和节奏进行。而“互联网+”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料、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场合。
三、实施结果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在把旅游管理专业2018级作为实施对象。学生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三部分组成。2018—2019学年第1学期在考核上更注重过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中成绩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蓝墨云班课含“经验值”、纸质作业、演讲汇报等部分组成。提高了过程考核的权重,避免成绩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的点滴过程。
通过一学期的实施,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通过率从2017级92.5%提高到2018级的100%。学生全国导游基础知識的知识的掌握有明显的提高。(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79.55%的学生都认为“模块化教学”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提升非常有效。同时68.18%学生认为采用“互联网+”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3)企业关注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课内实践的教学方式是“小组任务”,占到了57%。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模块化教学、其次是案例教学。(4)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知识素养”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学改革,课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在这一学期贴近行业的导游讲解、线路汇报等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为我专业在2018级旅游新生中选拔出4位好的苗子参加“浙江省导游技能大赛”,其中两位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这是历年来大一新生作为比赛选手比例最高的一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为课程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教学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尝试,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更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继霞.“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8(8).
[2]崔素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9(1).
[3]陈丽荣.网络环境下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自主学习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纳税,2018(6).
编辑 赵瑞峰
推荐访问: 互联网 教学改革 基础知识 模块化 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