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猪弓形体,猪付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症状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可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弓形体病是刚地弓形虫在多种动物和人的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在我国河南有一个小县城,有一家养猪专业户,他们家新进一批猪,在猪进入猪舍的第五天,开始给猪注射猪瘟苗,5天后有三头猪发病,发病的初期病猪体温为40.2℃到41.6℃,呈稽留热,可视黏膜黄染、苍白。在猪发病初期给猪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安疼定等药物治疗,但是治疗后,猪并没有好转迹象,偶尔出现体温下降,但是没多久就会再次复发,并且伴随着食欲不振的现象。养猪人最初以为是猪瘟,为预防猪舍内原有的猪被传染,因此为原有的猪也注射了猪瘟疫苗,在注射疫苗的第八天,猪舍内原有的猪中也开始有猪发病,发病程度各不相同。从猪弓形体,猪付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中看,患病的猪会出现发烧现象,平均温度在40到41摄氏度左右,个别的病猪体温可以达到42℃,出现食欲废绝,甚至不吃饭现象,打垛寒颤,病猪的眼睛从逐渐发红到后来发白,并且逐渐消瘦,小便发黄大便发干,大便的形状类似于球形,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病猪的全身会出现斑块,这些斑块主要呈现出紫色,发病中的猪呼吸不正常,经常采用复试呼吸,走路十分不稳,摇摇晃晃。
二、 猪弓形体,猪付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方法
(一)病猪的治疗
针对发病的病猪,应该及时使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或者附弓注射液、5%贝尼耳3.5mg/kg体重,1日1次,交替使用。注射有效药物控制病情的同时,还需要在病猪的食物中加入土霉素。另外为了避免新型病毒对本地猪的伤害,尽量避免从外地购买猪的幼崽,如果必须要从外地引进小猪崽,一定要看好猪场的免疫情况,新猪不要急着放进自家猪舍,先隔离观察两个星期,确认健康后在一同饲养。
(二)进行消毒
整个养猪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消毒,猪雏入猪舍前、饲养过程中、卖出猪雏后,每个阶段都需要严格的消毒。首先是猪雏入猪舍前,我们需要将猪舍里里外外全部消毒、反复消毒,消毒次数要超过三次,这样消毒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猪舍内的细菌,刚入猪舍的猪雏抵抗力比较弱,容易感染病毒,因此要反复消毒,确保猪雏的环境安全以及猪雏的健康成长。其次猪饲养过程中的消毒,应该在猪舍附近设一个消毒地点,定期更换消毒水,消毒水易挥发,因此不定期更换,会失去作用,从而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另外在喂猪前需要更换专业的服装与手套,服装与手套同样需要消毒,确保外面的细菌不被带入猪舍内。第三是猪卖出后要对猪舍进行消毒,将猪粪清理干净,猪用过的餐具,饮具都需要反复消毒。
(三)接种疫苗
养猪应该按照地域情况进行疫苗接种工作、正确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猪的年龄是按照天计算的日龄,接种疫苗时应该严格按照猪的日龄接种。疫苗有很多种类:滴眼、滴鼻、滴口、注射等,在给猪使用疫苗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比例进行,需要稀释的疫苗,要使用要求的稀释液或者蒸馏水,按比例进行稀释后再给猪使用。饲养中的猪必须接种疫苗,疫苗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或者阳光暴晒。还需注意经过滴鼻或者滴眼的猪二十四小时之内不可以进行水雾消毒。
(四)定期通风
由于个别季节风大,空气质量较差,因此这些时期的猪容易感染病毒类疾风,这个疾病完全可以通过给猪定期喂药预防。风大时期是猪弓形体,猪付红细胞体混合感染高发期,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猪的大小以及猪舍的卫生环境有关,因此我们每天按时消毒的同时,必须定期给猪投放预防各类疾病的药物。不同大小的猪容易感染的疾病种类大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积累猪的日龄,按照猪的日龄正确投放不同的预防药物。
(五)病猪的处理
做在前面,如果还是有猪生病或死去,應该及时处理病猪,防止病毒在猪群中扩散。关于猪的健康状况就需要我们每天仔细观察猪的活跃程度、精神状态、以及粪便的形状,除此之外还需观察猪的饮食情况,倾听猪的呼吸声音等。一旦出现病猪需要及时隔离治疗。
(六)病猪的管理
猪是有一定的生产性能的,因此管理好猪,才能将猪的生产性能最大化。不同时期的猪管理大不相同。在猪雏阶段,最重要的是控制室温,温度过低极易引起猪雏的呼吸道类疾病,致使猪雏批量死亡。在初春时期,猪舍温度尽量控制在36摄氏度左右,猪雏的日龄每增加七天,猪舍的温度就降低2摄氏度左右。猪舍的适宜温度还可以通过对猪观察来调节,温度适中时,猪的分布状态比较平均,当温度低于适宜温度时,猪会抱团,缩在一起;当温度太高时,猪会分开的比较远,并且伴有喘息的情况。
猪舍应该定期通风,可以有效预防猪的呼吸道类疾病,猪的粪便中含有氨气,氨气在空气中容易挥发,猪舍中的有害气体以及病菌,可以在通风的过程中排除,因此保持猪舍中空气新鲜也十分重要。
(作者单位:111200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推荐访问: 细胞体 弓形 诊治 混合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