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肉牛瑟氏泰勒虫病的临床特征及其综合防治

肉牛瑟氏泰勒虫病的临床特征及其综合防治

时间:2022-04-06 09:45:4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肉牛瑟氏泰勒虫病是一种血液原虫病,是由于牛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寄生有瑟氏泰勒虫而导致,主要临床特征是高热、出血、贫血、体质消瘦,以及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该病会对肉牛的健康发育以及各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严重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及健康发展,现总结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肉牛;瑟氏泰勒虫病;病原特性;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125-01

1病原特性

瑟氏泰勒虫主要在肉牛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寄生。虫体呈多种形状,如卵圆形、杆形、圆环形、逗点形、三叶形、梨籽形、十字架形和圆点形等,但通常呈杆形,这也是瑟氏泰勒虫区别于其他泰勒虫的主要特征。据报道,病牛寄生的虫体初期主要是呈杆形和梨籽形,大约可达到67%~90%,但在不同病程阶段这两种形态的虫体比例会发生一定变化,如在上升期,60%~70%呈杆形,15%~20%呈梨籽形;在高峰期,杆形和梨籽形都呈35%~45%;在下降期和带虫期,35%~45%呈杆形,25%~40%呈梨籽形。另外,其他形态虫体的比例在下降期和带虫期也稍微有所提高。对于杆状虫体,其中一端尖细,而另一端粗钝,或者在末端存在一个着色较浅的膨大部,经过姬姆萨染色可将原生质染成浅蓝色,并存在1~3个呈紫红色的染色团,如果感染虫体数量较多可在1个红细胞中看到1~7个虫体,虫体大小在1.7~6.0 μm,且超过2个时就会向虫体中部排列。

牛瑟氏泰勒虫的整个发育过程可分成蜱体内的有性生殖和牛体内的无性生殖。蜱吸取病牛血液时,则虫体的配子体就会侵入蜱肠管内,然后从红细胞内逸出血液型虫体,接着逐渐发育成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二者结合后就会形成合子,然后进入到唾液腺,在该处继续发育成子孢子。然后蜱在吸血时就会将子孢子注入到其他健康牛体内,并在牛体内继续发育和繁殖。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15~35天的潜伏期。病牛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39.6~41.8℃,精神萎靡,有时双眼不停流泪;大量流口涎,瘤胃蠕动减弱,反刍缓慢,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体质明显消瘦,发生腹泻或者排出干燥粪便;眼结膜充血、潮红,可视黏膜苍白,症状严重时会存在蚕豆样或者针尖样出血点;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和慢性贫血,且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

3剖检变化

病死牛尸体明显消瘦,全身皮肤黏膜发生黄染,血液稀薄,血凝较差;肩前淋巴结、胃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脾淋巴结和肾淋巴结发生肿大,切面多汁,存在灰白色结节和暗红色病灶;肝脏呈棕黄色,发生肿大,在实质中和肝表面上存在暗红色或者灰白色病灶,呈针尖到高粱米粒大小不等;胆囊发生扩张,含有大量的浓稠胆汁,且黏膜面存在小出血点;脾脏发生肿大,呈紫红色,被膜存在出血点,切面明显隆起,髓质发生软化;肾脏发生肿大,其表面和切面上都存在灰白色结节病灶和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真胃黏膜大面积发生出血,并存在不同大小的溃疡和糜烂,且容易发生脱落,小肠黏膜存在出血点。

4防治措施

特效药治疗。贝尼尔,按体重使用5~7 mg/kg,添加适量的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5%~7%溶液,每天进行1次深部肌肉注射,一个疗程连续使用3天。如果用药后症状没有减轻,则可经过24h再用药1个疗程。咪唑苯脲,按体重使用2 mg/kg,添加适量的注射用水配制成5%~7%溶液,每天进行1次肌肉注射,连续使用3天。焦虫净,按体重使用1~2 mg/kg,添加适量的专用溶剂稀释,每天进行1次肌肉注射,连续使用3天,如症状严重则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焦虫片(每片有效成分为22.5 mg),可按体重每30 kg灌服22.5 mg,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对症疗法。根据病牛症状的轻重程度,可选择静脉输入相应的药物,如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安钠咖或者强尔心注射液、止血敏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每天1~2次;如果出现继发感染,可肌肉注射特效米先或者长效抗菌剂等;如果严重贫血,要采取输血治疗,成牛每天输血1500~2000 mL,间隔1天或者间隔2天1次。

中药调理。病牛可使用八珍汤加减进行治疗,即取20 g玄参、15 g当归、15 g川芎、15 g甘草、15 g白术、15 g熟地(阴虚发热者使用生地)、15 g白芍、5 g青皮、15 g木香、10 g肉桂、15 g茯苓、10 g黄芪、15 g陳皮、20 g党参、20 g麦冬,眼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但温度适宜后灌服。

药物预防。在该病的流行地区,可每年在4月下旬到5月初给牛群注射适量的血虫净(三氮脒),可有效预防发生该病。一般来说,本地牛按体重肌肉注射3 mg/kg,外地引进的牛按体重肌肉注射5 mg/kg。

药物灭蜱。在春季肉牛放牧前,可在牛只体表喷洒驱蜱药物,防止蜱叮咬,从而避免发生该病。另外,氰戊菊酯也具有很好的避免媒介蜱叮咬的作用,可取1 g氰戊菊酯,添加5 L水进行稀释,在舍饲牛放牧前喷雾体表,直到完全喷透。氨基甲酸脂、溴氰菊酯等化学驱虫药也能够很好的驱蜱。

推荐访问: 泰勒 综合防治 肉牛 临床 特征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