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作为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正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化学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素养外,还必须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大学化学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化学前沿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交叉结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和生命化学等,使化学研究的范畴更加广阔。目前,与纳米材料有关的亚微观体系的化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以绿色能源开发与应用为目的的高新技术研发为加快解决日益出现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支持,必将引起化学领域的新突破。为此,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为己任的化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这些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前沿发展动态。另外,由于大学化学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原理多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因而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有必要将化学的前沿发展动态及相关应用结合到课程的教学中来,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或其他著名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及突出贡献。另外,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能源紧缺、环境恶化、健康危机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给出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虽然板书教学具有良好的示范功能,但多媒体教学却具有课堂信息量大、抽象概念内容形象生动化、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优势。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常规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表面活性剂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如用传统方法教学比较枯燥,不够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表面活性剂的发泡、乳化、洗涤等应用原理做成小动画,变抽象、简单的文字为具体、形象的动画,就可以很好地使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形象性。
另外,对于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如物质结构这部分知识,教师讲解时就可以以多媒体技术教学为主,借助动画、图表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以板书为辅来提高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但传统的大学化学考核方式一般为单一的期末考试,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就决定教师教学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的优劣,是与当今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考试的形式应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以笔试为主,辅之以小论文、学习报告、综合设计等形式。就考试内容而言,命题要反映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着眼于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而不是单纯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为此,我们采取的化学期末考核也是以笔试、科学小论文以及平时成绩三部分内容组成的。
例如,笔试部分考核的主要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出题的形式由知识分割、单向思维的记忆型题目向知识综合、复合思维的创新型题目转变。
又如,科学小论文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题主要从教材中因學时有限不能在课堂上讲解的化学与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应用模块的知识内容为主。
再如,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听课、完成作业和完成“学习信息卡”的情况。“学习信息卡”主要包括本章学习自评、问题解答、师生交流等内容,此卡能够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采取以上考核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改变死记硬背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创新上。
总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想使大学化学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
□责任编辑:周瑜芽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课堂 探索 大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