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时间:2022-04-09 10:17:1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为了培养面向社会的创新型体育人才,对实验教学提出的特殊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作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实验法是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运动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而且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生理学实验除了要与理论教学紧密衔接外,还应根据培养目标、实验设备条件,突出它的实用性。既然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就应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掌握常用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价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能运用所掌握的科学方法组织教学和开展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的需要[1]。为此,我们根据培养目标、实际条件,对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手段做了一些调整。

1 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端正实验态度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要得到实践的检验。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运动生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他们对于灵活多样、动手能力强的实验教学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作用下,他们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每一节实验课。同时,鲜活的实例加深了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加强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考试试题中出现的实验内容,学生往往都答得很好。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风气和端正的实验态度[2]。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实验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也是科研实验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的良好习惯;教授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学时的减少、学生人数的增加,旧的实验计划已满足不了当前的需要[2]。因此,我院运动生理学教研组全体教师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参照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情况,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包括专业设置、实验设施、师资力量、实验经费等方面),重新制定了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计划,并编写了新的实验指导。在设计新的实验计划时,我们本着这样的原则:(1)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尽量将可以完成的实验开设出来。面向体育教育专业的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我们在36学时实验课中共开设了人体安静时心率与动脉血压的测定、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最大吸氧量的间接测定、PWC170的测定等l7项实验,和兄弟院校相比算比较多的。面向社会体育专业的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我们在10个学时实验课中开设了6个实验项目。(2)缩减或删除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开设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和与现在科研水平同步的实验,特别是体育实践中运用性强的实验。(3)开设综合实验课,加强学科交叉渗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开了两个难度较大、跨学科知识的实验内容。希望能通过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对自己身体机能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更主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较为简便实用的测试方法,锻炼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还加强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1]。

3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3.1 实验课的安排

3.1.1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以往的实验安排由于多种原因经常滞后于理论教学,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地通过实验得以验证,造成人为的障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而到做实验时,先前的知识已忘记,又要重新复习,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我们克服困难,做到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3.1.2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率

目前,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各高校大都面临着实验设施不足、实验经费紧张的局面[3]。为了圆满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不断开发自身的潜力。目前我院仅有一间运动生理实验室,现有实验器材每次课只能供给30人左右的小班使用。而我们的理论课却又是大班授课(每个大班由2个小班合起来组成)。这样每次实验课就会出现人员与仪器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在实验课时将大班拆为两个小班,各开设不同的实验,轮流交换。

3.2 实验方法的选择

3.2.1 难度较大、无条件开设的实验

这类实验课可以通过电教的方式演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过程。如神经干扰动作电位的观察,由于目前实验室不具备很好的条件,且实验较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好,我们就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学生既可以看到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又可以看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3.2.2 应用性不太强的经典实验

这类实验课也可以通过电教的方式演示给学生。如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肌肉的收缩形式、肌电图的测定等,考虑到将来在基层应用不多,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录像,通过录像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规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

3.2.3 方法陈旧的实验

这类实验,我们采取了引进新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对比实验进行教学。如血红蛋白的测定,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虽然正确但已很落后了,且实验误差大,实验测试结果很不准确,目前化验室根本用不了。我们就向学生介绍了现在体育科研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同一样本进行对比测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

3.3 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将是大势所趋。实验教学的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还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并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环境。因此,利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来多方位呈现实验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速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还可以声图并茂,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4]。例如我们将一部分实验原理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便于学生掌握。此外,我们还可以用数码相机将实验器材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制作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实验仪器熟悉了解。对于一些我院不具备的先进仪器,我们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下载,提供给学生,扩充其科研知识。

3.4 引进先进的实验器材

我院实验室基础差、底子薄,长期以来,经费紧缺,仪器设备匮乏,实验器材总价值不足30万元人民币,致使不少课程实验课不能全部开出,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受到严重的制约[5]。在校、院领导重视下,我院加大了经费投入。2006年投入了120余万元,引进了一批急需设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仪器不足与教学需求增加的矛盾。

3.4.1 无创性仪器的引进

运动着的人体生理实验,其基本手段要求尽量无创伤性,因为创伤造成的过度刺激产生的机体应激,极有可能与运动产生的机体应激发生交叉和混淆,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及可信性,导致错误反映或不完全真实反映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的机能变化[6]。有鉴于此,运动生理实验较之一般人体生理实验,对无创性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无创监测设备。

3.4.2 便携式仪器的引进

很多运动生理实验为了反映运动的实际情况,需要在运动现场完成测试[6],这就要求实验仪器尽可能做到体积小、重量轻。电子集成化的便携式实验仪器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开展更多的运动生理实验课程。

4 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运动生理学是专业理论课之一,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1]。在校期间如能在实验教学方面认真抓好技能训练这一关,不仅可为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毕业后,根据不同的条件开展工作的能力。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掌握好实验操作技能,只有通过细心的指导和严格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我们认识到实验不只是让学生按照实验指导做简单的模仿,而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条件允许时,还安排学生帮助从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中,教师注意加强指导,及时检查、引导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培养理论联系实践、分析思考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

另外我们规范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做到描述准确、记录详细、书写整洁,写明实验结果,对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还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分析与讨论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要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特别是对非预期的结果要查找可能的原因,要突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认识,做到言之有据、科学认真。实验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仅凭实验报告作为依据,而是根据实验课的平时操作、提问、实验结果分析等综合评价得出,这就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学习,由初期的好奇与依赖转为求知与思考,实验过程也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进行。

小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我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实验课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要。当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江民.专科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突出实用性的尝试[J].西江大学学报,2000,(2):94.

[2]刘昭强等.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体育科学研究,2005,(4):71.

[3]孔晓霞,李琳,陈宝琅.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44-45.

[4]尤桂杰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3.

[5]汤丽清等.对体育综合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6):89.

[6]孙飙等.适应时代发展的运动生理实验教学之体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46.

推荐访问: 生理学 课教学 改革 实验 运动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