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对中学短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探讨

对中学短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2-04-10 09:15:5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短跑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进行研讨分析。研究发现,在相关文献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力量素质的提高:运用生理学“敏感期”学切入力量训练;结合短跑特征及其影响成绩因素提出对力量素质训练的构建;根据力量训练本身的目的及本质进行科学训练。最后,强调中学生进行短跑力量素质训练应得到重视,并提出相应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短跑力量素质敏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速度”和“力量”成为现代短跑训练的核心。在运动素质敏感期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与运动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而从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发展中学时期短跑运动员力量素质是重中之重。

一、运用生理学“敏感期”切入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各种身体素质都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段时期所对应的身体素质能力发展相对迅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儿童少年时期,如果错过了相应的敏感期,则所对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适宜的训练年龄阶段:对于少年儿童来讲,负荷过大的力量训练会阻碍其身体的成长发育,在少年时期进行力量训练应适当的安排,针对少年儿童的肌肉发育、用力姿势等的力量训练。力量素质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一般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2-15岁。在此阶段,注重动力性力量练习,强度不宜过大,发展快速力量。专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5-17岁。在此阶段,加大专项力量练习的比重,增大肌肉横截面积,提高肌肉间的协调能力为主。

针对生理特征提出训练原则:生理学研究表明:完成运动所需要的力量参与决定运动的肌纤维多少,与运动的速度关联不大,低强度的练习首先使用慢运动单位,随着强度的不断增加,则需要越来越多的力量输出,肌肉的快运动单位就增多。因此,进行大强度的训练才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激活快运动单位的正确方法。

二、结合短跑特征及其影响成绩因素提出对力量素质训练的构建

短跑技术的“蹬摆结合”新观念现代体育运动中,随塑胶跑道的普及与使用,以及对短跑技术训练研究不断深入,在运动实践中,提出了重视“快速摆动”的技术,在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伸髋与积极落地”技术,进而提出“蹬摆结合,以摆为主”的新观念。但遗憾的是此时提到的摆动主要是指下肢摆动。

影响短跑力量训练的上、下肢因素:跑是周期性动作,在支撑过程中,为了增大后蹬效果,要求上、下肢积极摆动,为维持人体快速平衡的运动,人体各关节肌群力量必须全面而均衡发展。

三、根据力量训练本身目的及本质进行科学的短跑训练

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素质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进行力量训练就是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短跑速度和速度的动力。短跑的力量训练的本质就是,促进身体各个环节的肌肉速度力量得到均衡协调发展,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

四、力量训练影响因素

(一)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具备足够腿部力量,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才能提高速度。

(二)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教速跑、途中跑及终点冲刺都有很大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增强后蹬效果,快速摆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两腿的交换频率,提高速度。

(三)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的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经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应加入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的力量的训练。

五、结论与建议

短跑力量素质训练应该在中学阶段得到重视:7-9岁需注意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的训练。8-13岁主要是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通过肌肉的协调的改善来发展力量。以动力练习为主。15岁以前不宜进行单纯的力量练习,而应着重发展速度力量。16-17岁可用大重量的重复练习肌肉横断面增大,是增长最大力量的较好时期。13-16岁时不可对专项中有决定意义的肌肉群作特殊的重点训练。而16-18岁时必须日益重视这些肌肉群的训练。应安排比赛动作相似的练习。

力量训练中上、下肢训练的注重点:要使人体在短跑运动中的上、下肢技术得到同步提高,必须是在下肢速度力量提高基础上,需要上肢速度力量得到同步提高。即在实践中必须加强上肢肌群的力量,如肱二头肌、胸大肌等。同时还要发展上肢远端肌群的力量,即肱肌、指伸肌肌腱等肌群的力量。最后兼顾发展腹直肌、复外斜肌和腹内肌为主的肌群。使身体各个环节的肌肉速度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相对均衡的协调发展。

科学的短跑训练:1.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即每个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的差异,所承受负荷量的不同,给每个运动员都制定个人力量训练计划,达到全面发展;2.力量训练后要注意肌肉放松,尽快恢复;3.力量训练要持之以恒,使力量不间断的不断增长;4.配合力量训练制定相对应的营养饮食。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田径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2] 邓树勋,王建,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推荐访问: 短跑 运动员 探讨 素质 力量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