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岭南文化,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原生性文化,植根于岭南大地恬静秀丽的山水,在勤劳的岭南人民手中代代发展,不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书写出辉煌篇章。在这片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岭南文化发展出了迴然不同于中原文化的自身特色,在岭南文化中我们看到了恢弘壮丽的中原文化和经世致用的海洋文化的完美结合,其具有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质更是成为其自身在当今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而探究于岭南文化的源头,我们不难发现岭南文化是一个很重视学习借鉴、开放包容的文化,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以务实开放为核心,兼采各路外来文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而它的最最中心的部分,就是岭南人民,居住在祖国南疆面向大海的窗口,岭南先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经历了从蒙昧到文明的历史阶段,开拓了自己独有的天地,而这片天地的第一章,可以说就是秦帝国的征服了。
关键词:岭南文化;先民;秦帝国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2
岭南文化,我们自称为广东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往往是作为文化研究的优秀题材,其异于中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悠久的历史性使其具有不可辩驳的研究价值。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无不是植根于岭南地域的山山水水,而成就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培养了岭南人民与众不同的自觉的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学艺术表达形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原生性地域文化,当代的岭南文化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文化遗产而是体现在岭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鲜活的文化财富,岭南人民成为大家了解岭南文化的最直观的窗口,而当代岭南人民又与岭南地区的原住民——百越,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
要说到岭南文化的源头,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这方面可谓大有推进。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深圳咸头岭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红烧土、陶质生活用具和锛、斧、凿、铲、刀等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经过专家和仪器测定,咸头岭出土的器物是距今6000年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岭南先民的杰作,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把岭南文明的历史源头推进至距今7000年前,即与闻名的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汶口文化同期,百越先民创造岭南文化的足迹也因此大大提前。
然而,居住在岭南地区的百越族并没有像中原大地其他地区一样发展出辉煌的文明,在同为百越族聚居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证明当地农业发展成熟,是世界上栽培稻谷的起源地之一,该地区的百越族被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栽培稻谷的民族;同时从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家猪尤其是幼猪的骨骼,表明中国饲养家猪的历史,也可以远溯到七千年以前,从而代表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猪的国家之一,则百越族还因此被认为是最早饲养家猪的一个古老民族;在江浙地带居住的百越族还有一项极高的成就,那就是闻名的铸剑技术,干将莫邪的故事流传至今……与之相对应的,出于岭南地区的潮湿温热的气候、难以开拓的险恶原始森林、山丘遍布的地形、金属矿藏的稀缺,这种穷山恶水对本地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正如《汉书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所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岭南地区的原住民们并没有发展出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成熟的水田农业耕种作业方式,也没有发展出像北方黄河流域一样辉煌的青铜时代,因此也就难以在物质资料生产极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先进的奴隶制社会制度文明和与之对应的奴隶制先进文化,相反的,百越氏族一直停留在较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种农业,其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同时以石器木器与极少量金属器并用的生活工具为主,社会组织架构也以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氏族部族联盟式社会制度阶段为典型;在秦统一前,尽管多数地区已由原始社会初步进入到奴隶制社会阶段,但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习俗,比如“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兄死弟妻其嫂”,文化上,也有着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原始特征。因此可以说,在秦汉以前的岭南地区,还处在黑暗蛮荒的蒙昧时代。
因此,对于岭南文化来说,秦帝国的入侵和统治是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笔,而在这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历史事件中,岭南百越也真正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发展之路,秦帝国的征服也成为锻造岭南人民精神的极为重要的事件,可以说是岭南进入文明时代发生的第一个大事件。在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随即拉开了史称“秦越战争”的战争序幕,然而,秦军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却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遭遇了始料不及的困局,战争的持久性和惨烈性都远远超出帝国当局的最初预计。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战争伊始,秦军五十万大军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百越部落军队,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在战前,秦军考虑到了粮草可能会出现问题,也考虑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的不适应;但是秦军到了两广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超乎寻常的凶悍顽强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数万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实力悬殊的惨烈激战,秦朝大军步步艰难,节节受挫,损兵折将,迟迟不能进入越人的世居领地,期间,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战死后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中与秦军继续作战,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并且不断对秦军部队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迫使秦将屠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说秦军粮草已经不足,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此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屠睢战死,前线秦军基本全军覆没。在这次两败俱伤的战役之后,秦越两军进入为期三四年的对峙状态,这时的秦军急待补给休整,而根据史料记载越军已经战斗减员至仅剩数千。一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且粮草充足之后,征集“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近10万,加上原先剩下的20万秦军部队,帝国再次集中了30万大军向百越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秦军军事长官,即后来南越国的君主赵佗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与列国统一战争期间迴然不同的策略,他首先采取诱敌措施,针对百越军擅长夜间袭营的特点,命令士兵点燃篝火布置军帐,然后撤至军事营地附近伏击点待命,果不其然百越军半夜突袭而中埋伏,被秦军活捉不少,此时赵佗并没有处决战俘,而是把这些越人送去“学校”接受“再教育”,传授其文字和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之后遣送回其故乡,百越的首领见到这些战俘回家后不仅为人礼貌、生活首规矩、同时又懂得耕种稻田,纷纷向赵佗投诚,大大加快了征服岭南的进程,再加上百越那区区几万人马早就被耗尽了,最后秦军几乎未遇到大的抵抗就占领了全部岭南,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这已经算是第二次秦攻岭南的战争了。加上第三次秦越战争秦帝国夺取了广西至今越南中北部地区的雒越,从此以后,广西和广东成为了中华版图的省份,期间虽然在秦末汉初时期曾经由秦将赵佗建立了南越国而独立出去,但岭南地区已经开始了纳入中华文化圈的进程,岭南地区渐次文明开化。这场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虽然民族的融合往往都要经过残酷的战争,但岭南地区人口锐减的同时,秦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两广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且更长远的影响,则是百越先民们对待中原先进文化的态度,不同于蒙古元人极力贬低中原人的地位和清代统治者固守本族传统,岭南越人以其开放包容的态度来拥抱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以实用主义、灵活变通的精神积极地向先进的文化学习,而不是抱着对入侵势力的敌对情绪不加分辨地抗拒外来事物,而笔者认为,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使得岭南文化得以在远离中原的偏远之地保持着新鲜的活力,岭南地区不断输入外来新鲜文化,不仅仅包括了中原文化,也包括了东南亚各地的文化,使得岭南文化不仅具有其特殊性、地域性,更有其实用性,丰富性,包容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帝国的征服是影响深远的,广东当下的文化与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开放融通、包容并蓄、择善而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一脉相承并且在不断拓展着的。近代以来,岭南地区成为中国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涌现了一批如梁启超、孙中山等推动着旧中国向近代迈进的先行者,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学习中原文化传统和吸收西方外来文明的良好结合,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岭南文化的优越性。进入新时期,岭南文化经世致用与求异革新的思想也同样体现在当代广东文化之中。比如广东人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呈现出许多务实求实、不蹈虚空的特征。像顺德人所进行的体制改革, 只要是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 政府就可以顺应企业的要求对政府机制进行调整。它没有太多的理论诉求, 只做不说, 也不争论, 求得自身的发展就行, 在发展中探索, 在发展中成熟。这种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发展的思想就是岭南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在当代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秦帝国的征服至今,漫漫两千年中这样能保持着长久活力的岭南文化,必将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继续推动者岭南地区的人们紧跟世界潮流,做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推荐访问: 岭南 当代 秦征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