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与此同时,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传统企业战略理念已无法适应当今的内外环境变化,也无法有效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企业生态学正以其独有特色、创新理念和运营机制对当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121-02
[作者简介]畅玉玺(1987-),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013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GRI2013140);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基于企业生态系统的新疆企业成长能力研究”。一、引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创新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大数据”、“大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所面临的的环境越来越充满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企业理论只高度关注竞争和企业自身利润和自身发展的狭隘思想不仅难以有效解决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反而会严重阻碍了企业成长和发展。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和流行,到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主张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彭罗斯和沃纳菲尔特的资源基础理论到后来的蒂斯和温特的动态能力理论。他们都只以单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为视角,未能从系统的角度加以阐述。随着从强调竞争转变为追求合作共赢,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使得企业生态学出现和发展不仅有了理论基础,而且还具备了社会基础。企业生态学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二、企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1993年,保罗·霍肯(Paul Hawken)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出发首次提出“商业生态学”概念。在其著作《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中,指出要打破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架构,努力去利用生态学思想来系统研究商业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企业发展惟一的真正出路”。随后,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弗·穆尔(James FMoor)发表《新的竞争生态》一文,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他以仿生学的角度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指出现存企业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商业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并认为除了竞争之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应引起关注。1996年,穆尔在著作《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中,定义了商业生态系统是“以个人和组织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并认为该系统是由消费者、市场中介(包括代理商、销售渠道、销售补充产品及其提供服务的人)、供应商和企业自身构成的,企业被视为是企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物种。同时,该系统不同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商业领域的简单运用。他认为“企业发展战略应关注整个企业生态系统的共同进化,使其成为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主导力量”。为了使商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高层管理人员应经常从产品、市场、顾客、组织、过程、风险承担者和政府与社会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作为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企业成员不应以战胜竞争对手为目的,而应以促进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同进化为目标,创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
三、企业生态学的研究类型
1企业个体生态学。其从考察单个企业为出发点,探析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和企业为应对环境因素变化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主要研究单个企业和其所生存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内在联系。企业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市场行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成长环境系统。
2企业种群生态学。其考察对象是处于相同产业特征的企业或产品具有相似性和替代功能的企业,主要研究范围不仅是处于企业种群中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涉及到群体企业与之交叉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学科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对要研究的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特质进行分类,然后拿出其中的一类来进行深入研究。
3企业群落生态学。其考察对象主要是像原始社会的“部落”群居那样,同行业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的各种企业在某一个地理区位集聚的现象。主要研究处在企业群落中每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内部关系及整个企业群落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揭示企业群落集聚的演化规律和自适应调节机制,进而探析这种现象对每个企业绩效和成长的影响。
4商业生态系统生态学。同企业生态系统学,即把所有企业和所有消费者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由企业(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环境三大要素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揭示这种系统开发、扩展、发展和进化的规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
四、企业生态系统理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一)打破传统的企业界限,强调用系统的眼光审视整个市场
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里重点强调了系统思考的意义,传统的局部分析问题的方法虽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其本身隐藏的局限和问题也随之日渐凸显,比如容易让人断章取义、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损人利己等。企业生态系统理论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指出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与己相关的各种资源,而且还要拓展自身发展界限,把不相关的变成相关的,加强自身的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同时,企业也应意识到自身是整个企业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二)转变了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目标
“产品导向型”和“企业自己创造价值”的观念一直是传统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企业所追求的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顾客导向型”和“企业和顾客一起创造价值”,企业追求的是与之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发展应该把追求“价值创造”放在战略的首要位置,企业只有在所处系统的整体价值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的基业长青。据此可以把企业分为“生命型企业”和“利润型企业”。“生命型企业”关注的是自身创造的价值(顾客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等)有多少;“利润型企业”则关注的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未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目标是在自身所处的“企业生态系统”中成为“价值型和生命型企业”。
(三)强调共同进化的发展模式
传统成员企业间的关系多是个零和博弈,即许多企业为了争夺生产资源和抢占更大的市场而进行着“一山不容二虎”的恶性竞争。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伤害其他企业利益为代价。然而,企业生态系统的内在核心理念强调企业在获取自身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其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整体利益和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升级,最终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处于生态系统中的每个成员企业都必須改变原来那种水火不容的竞争关系,更多地采取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这种共同进化的理念不仅包含竞争与合作,而且还超越了价值链、供应链和协同效应的内涵,是一种新的企业成长、发展模式。
(四)有助于分散和降低创新风险,缩小交易成本
由于企业的发展受到历史条件和自身能力的局限,再加上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某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仅不可能满足当前消费者的众多需求,更难以保持其经营效益持续的增长;同时也很难应对创新所需的成本和带来的风险问题。企业生态系统强调自身是一个开放的、与社会的各种资源有着全方位交换的、不断在进行内、外部调整的动态系统,而且能够把整个系统内的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和重组。因此具有单个企业或多个企业简单联盟所无法具有的新的特性和功能。正是这种特质不仅有助于分散和降低单个企业创新风险,而且还有助于缩小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企业个体可以没有完整的附加价值链,但要看清生态形势,顺势而为,通过适时调整战略,清楚知道这些能力来源并加以利用。学会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企业结成一种基于竞争-合作的自适应和自调节的机制,以发挥整体效力,以此来赢得最大的生存和发展主动权,并为生态的健康、繁荣作出贡献。
(五)有助于改善企业决策者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是人们头脑中“简化了的假设”。 人们脑子里装的并不是活生生完整事物的图像、景影,而是概念化了的假设、成见、印象,人们正是通过自己特定的心智模式去观察事物、采取行动的。因此,不同行为主体的“心智模式”对其行动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生态系统的理念将有助于企业领导者摆脱过分分工和一味竞争的思维束缚,改善其“心智模式”,使其完成将思想和机会转变成顾客使用价值和投资者利润这一基本任务。这同时也更能使企业决策者以“主人翁”的心态和更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去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当企业生态系统学的管理思想变得越来越普及,当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共同进化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时,经济的发展将会呈现出指数般的速度;社会资源也将会得到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和谐友善。
五、结语
企业生态系统不仅是一种微观的经营策略,更是一种宏观的经营理念。它不但能够使企业经营者要注意企业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生命力,更能够使他们深谋远虑,洞察到企业生态的变化,以此来不断调整自身能力来应对环境。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坐等死亡。出生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以什么状态活着、用什么方式去活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生存、成长、健康、长寿不仅是人类生命的追求,也应是企业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胡斌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及运作研究[D]河海大学,2006
[2] 许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企业生态机理及生态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6
[3] 杨忠直,陈炳富商业生态学与商业生态工程探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4)
(责任编辑:牟洪波)
推荐访问: 企业 生态系统 理论 成长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