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职学校低起点与高实用的化学教学法

中职学校低起点与高实用的化学教学法

时间:2022-04-13 08:25:43 来源:网友投稿

职业中专的学生综合素质不低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培养的方向与普通高中不同,文化课的教学更应侧重于实用、应用、可用。本文阐述的是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对基础差、起点低的中职生这一特定对象的教学的看法。

一、化整为零,消除心理障碍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新教材,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淡化化学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化整为零,在具体活动里,恰当地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英国分子物理学家斯诺曾说:“科学过程有两个动机:一是为了了解自然界;二是为了适应自然界”,教学也好,学习也罢,总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其中的方法就是分析和综合。首先,解读教学大纲是一次“化整为零”的过程。再次,细品教材又是一次“化整为零”的过程。最后,复习构思又是一次“化零为整”的过程。学与教的过程中开始先了解一下化学学科的概况,看到模糊的“森林”;然后钻进“森林”逐一考查和研究各式各样的“树木”;最后从“森林”中走出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这片“森林”。此时,我们眼前的“森林”不再模糊,而是清晰的,此时的“森林”也不再是“树木”的简单叠加。

化学用语仍然是职专生学习化学的难点之一,为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我采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分类总结知识点、强化训练等方法,分散难点、突破重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消解学生的学习畏惧,使之愉快地学习,并逐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学生反映说:这种方法既轻松又愉快,愿意学习化学。

二、化繁为简,提高思维效益

“现在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帖耳的劳动者”,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渗透创新性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创新就要培养理性思维,就是要突出化学思想,简化思维过程,化繁为简,提高思维效益。

课堂上,我注意化难为易,关注所讲内容的密度和难度。如果二者太小,不能使大脑功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若二者太大,学生尽了最大努力还跟不上,听不懂,他们也就不会再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如,在讲“铁的性质”这一内容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我先启发学生考虑铁生锈的各种情况(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而干燥的或涂了油的铁制品也会生锈等),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铁与空气中的氧化合;

2.铁生锈是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3.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帮助学生判断,得出正确结论,我们模拟铁生锈的条件,做了三个对照实验:

1.将铁钉放在干燥试管里,并塞紧试管口;

2.将煮沸除去空气的水倒入试管浸没铁钉,水面覆盖植物油以隔绝空气,并塞紧试管口;

3.将洁净的铁钉浸入盛水的试管里,一段浸没于水中,一段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的铁锈蚀最快,从而得出结论:空气和水同时起作用是铁锈蚀的原因。这样既验证了结论,又启发了学生如何创造简单易行的实验条件,去验证自己的结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于动手、动脑、用心的学习习惯。

三、化抽象为具体,激活学习乐趣

化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些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创造了条件。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须要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主动为课程内容服务,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

如,在讲授“化学变化实质”这一内容时,设计一个Flash动画,画面动态地演示了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水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使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化学变化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立体空间感,也直观明了地理解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四、化标准为实用,强化实践能力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在具体化学教学活动中,针对职业中专学校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对课堂教学形式、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其教学将取得神奇效果,达到“低起点与高实用”的目的。

1.实验化教学法:“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1)教师要重视教材的各个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2)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3)以实验解疑难。通过化学实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完“乙醇的化学性质”时,为了巩固“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为乙醛”的知识,可以边演示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变色反应方程式;再将灼热的铜丝伸到酒精灯的焰心中,拿出后变色,反应方程式。若只让学生写出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那就是机械记忆,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起不到较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把灼热的铜丝放到酒精灯的焰心中,这样就灵活多了。只有知道焰心是刚蒸发的酒精蒸汽,就会圆满地解答此题。又如,在讲钠的性质时,可让学生通过与水反应的实验提出问题:①钠是浮还是沉,体现什么性质?②为什么变成小球?③为什么会四处游动,还发出哧哧的响声?④为什么水溶液变成红色?

通过化学试验,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维,使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变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生活化教学法: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时时围绕着生活而进行,让化学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充分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教学理念,把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科学特点出发,多角度去留心生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能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和习惯,逐渐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不再是抽象的记忆而是生活的享受。我曾准备了一件沾染了水果汁的衣服,上课时用醋浸泡一会儿后搓掉,轻松去掉恼人的水果汁。此外,引导学生理解低碳生活,了解新居的污染来源和处理方法,畅谈如何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实现低碳生活。为什么人不可一日无盐,为什么我们平时要食用加碘食盐?原来碘能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而甲状腺能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促进三大供热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病,为了消灭缺碘病,国家推行普及补碘盐。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联系生活,用生活的经历去理解化学知识,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和解析生活现象,真正体现化学和生活为一体的真谛,让化学回归生活。

3.观摩化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未来工作岗位的认知和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经常在专业指导教师和实训处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到企业、公司、工厂现场参观、观摩及听取经验。学生面对正在运作的大型机器、数控车床、复杂生产流程及热烈生产场面时,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不停地提出各自心中的疑问和想法,我们不失时机、不厌其烦地跟大家详细地讲解,耐心地回答每一个提问。通过观摩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厂,激发学生学习实用知识、技能的热情,架起学生与企业互相沟通的平台。

“低起点与高实用”的化学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极大提高,在推动我校文化学科教学革新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职业中专学校)

推荐访问: 教学法 中职 起点 化学 实用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