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的时候一眼看到专业列表中的“微电子”三个字,不明就里的我顾名思义地以为微电子讲的是微观粒子方面的事情。那时对现代物理极感兴趣的我没有做深入调查便痛快地填了这个志愿,等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才了解到,原来微电子要学的内容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
那么,你是否了解微电子学真正的含义?再进一步,面对专业列表中无数带有“电子”两个字的专业,你是否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你会不会也有“顾名思义”所带来的误解与疑问?本期的院系就将为你讲解“信息科学技术”方面的一大项——电子类专业。
电子类“亲如一家”
在国内,像北大、复旦、南开等很多大学都有一个招生大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里面光计算机专业就可以招来上百甚至几百学生。相形而言,其他带“电子”字眼的专业招生规模就小多了。但你可能有所不知,严格来说,计算机和电子类各专业的具体方向并不相同,而且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它们之间“隔行如隔山”。
以我所在的南开大学信科院来说,当时共有六个系(后来又有增加),计算机、自动化从大一开始上高数这类大课时便在一起,而我们的微电子则与电子、电信、通信在一起上大课。第一学期的课程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第二学期就忽然感到了差异:我们四个系要上物理(一),力学、电学两门课程单上,期末考试则综合在一起才算是完成了物理学分(坑爹啊有木有),而计算机和自动化则不用学那么“没人性”的课程——物理从高中到大学的跨越,不像从初中到高中那样只是深化一下的重复,而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高中几乎不会把微积分用在物理上,但大学的物理从一开始就要用到高数思维,需要快速适应。
也就是从那时起,计算机和自动化越来越偏重于智能方面,比如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而我们这些不是带电就是带信的系,则越来越走近物理,连相关数学科目也和前者有所不同。以我的眼光来看,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后者的课程,无论是物理还是数学(如数理方程),都相对要难一些,语言则相对容易掌握(反正大家都要学C++,汇编语言的学习也只是先后之分而已)。不过,大二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则是所有信息学院的学生都要学习的真正与自己专业开始挂钩的基础课程,绝对的基础。
这里不妨多说一下这两门课程,如果做个比喻的话,模拟电路是“现实主义”,而数字电路则是“理想主义”。模拟电路更务实,需要计算真正的量;而数字电路更像是玩“游戏”,注重于算法的设计。所以数字电路相对简单一些,实验也更加好做,因为只要思路清楚,电线插头接对地方,很容易做出结果;而模拟电路的实验则多数要靠示波器的“帮忙”(对我来说示波器总是起到帮倒忙的作用)。
大二可以说是进一步分化专业方向的一年,计算机和自动化仍然向着智能方向迈进,向着计算机应用靠拢,而电子类专业则一边要继续苦逼地学习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三门综合到一块才完成的物理(二),一边要跟各种电路和电子器件打交道。
到了大三、大四,不要说电子类和计算机不同,就是电子类几个专业内部,也开始了专业定向学习。这时,出乎我的意料,微电子是与通信划在一起,电子则与电信在一起。除了概率论、固体物理、量子力学、verilog语言、计算机理论、信号与系统这些还有一定交叉的课程,我们的微电子还有一门“绝技”,一门无论是题目里的数字还是计算出来的数字都堪称天文数字的课程,一门基本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而是靠人为设定理论、公式的课程,那就是半导体物理。什么,你觉得可以混过去?对不起,你想做一个合格的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吗?或者你想再进一步深造学习微电子吗?那么请一定学好半导体物理,因为它是各高校考研中专业考试的重要内容。
这里插播一个花絮,也不知是我们半导体物理教材的用胶不好,还是我们过于刻苦,抑或兼而有之,到了期末的时候,几乎每个人的这本教材都散了架,迎风能飘出好多页……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每个系都会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我就听说电子专业的一门数学选修课有很多人听不懂。
学习方面的情况大致如此,其他方面,八卦一下,信息学院里男女生的比例体现了理科的一般水平。比如四五十人的一个系,差不多有十来个女生,其他都是男生,比例小于1/3而大于1/4。但和文科生不同,直到大四,这十来个女生中也只有少数几个有BF。也许现在要开放一些,但我觉得应该和以前没有太大变化,因为课程压得很紧,每天自习室、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实在少有多余的空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以外的方面。而且理科MM,你懂的……
那么你说,为什么这个大学要上得如此辛苦?那些课程不求明白只求考试通过混下来行不行?对此我可以很痛快地回答:不行。大学的课程绝不是混一混就能过去的,至少理科不能混。混的结果,比如我们系大一第二学期末,一个男生因挂科超过15学分而被劝退,大二又一个男生因挂科累积超15学分被劝退。其他系也都有被劝退的人。至于考试前,老师是会划范围的,可即使如此,对题目内容也要理解才行,不理解就凭死记硬背,很有可能背不出来。
另外,我毕业的时候微电子还算是理科,不晓得现在有没有变化,一般来讲电子类专业大多数是工科。
总之,电子类专业这么多年来始终都比较热,招生人数也比较多。但是否适合学习电子类专业,因人而异。建议在填报志愿之前,先具体查询一下,再确定自己的志愿会更好。
电子类专业小百科
各高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具体专业设置有所不同,专业数量或多或少,有的会有合并或细化。而像清华、天大这样的理工见长的院校电子类专业设置更加有所不同。总之,大体上为分以下几个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 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与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综合技能,掌握信息提取、处理与显示技术,及相关材料、器件的研制和应用技能,能够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信息显示技术与系统、信息传输技术、图象处理、光电子学等。
推荐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 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电子系统设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胜任在通信、微波、网络、信息检测与控制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工作。主要课程有信号与信息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等。
推荐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微电子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微电子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及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在微电子学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晶体管原理等。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
通信工程(通信)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外语和数理的基础,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能力,能够从事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通信、宽带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信号与系统等。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信息安全 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与大型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专门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大型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工程开发与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理论与法律法规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光电子技术科学 信息科学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融合了光学、光学工程、电子学技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是信息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推荐院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
推荐访问: 微观世界 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