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经验,提出的有关物理教学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观点的论述性文章,旨在启发中学物理教师的科学教学观。笔者提倡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和方法融入物理科学理论的教学之中,摒弃题海战术,使中学阶段学生在科学思维态度和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具有正确思维观的新世纪研究型人才做出引导性贡献。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结合
中图分类号: G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82-01
我国科学老前辈,世界知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曾指出:“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物理学对自然现象的合理解释及挖掘联系所发现的基本定律、定理,对哲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指导着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因此,物理教学与哲学思维密不可分,研究物理科学的基础是学好哲学。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教给学生概念,教会学生解题;尤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哲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能力,这对于培养未来的研究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具体谈谈物理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一些具体联系,以启发我们的科学教学观。
一、关于“引力的存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
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中指出:“自然界的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磁铁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物体不直接接触却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是因为它们周围存在一种叫做“场”的物质。场与我们所见到的实物不同,但可以从其表现出的性质证实它的客观存在——它是连续的,能够传递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特殊”物质。天体之间的引力场传递引力作用;磁铁之间的磁场传递磁力作用。在这些部分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学生因长期经验而形成的“能感知的东西才是物质”这种认识偏差,而教会他们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哲学思维方式——客观存在就是物质。
二、关于“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
课本在讲解机械运动时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动理论指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原子物理学又指出:“核外电子在绕核高速旋转的同时,又在自旋”。其实,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电子,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即运动具有绝对性;而静止只是相对于我们所选定的参考系而言,具有相对性。在这些部分的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运动观,同时又要树立正确的相对静止观,因为假定不动的参考系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的前提。
三、关于“能的转化和守恒”,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统一观,联系观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当焦耳和迈尔两个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几乎同时表述出这一定律时,碰撞出马克思思维灵感的火花,从而提出了物质世界统一性和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基本哲学原理。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不能只着重于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而要重视能量守恒定律的伟大意义,指出自然界是普遍联系,有机统一而又守恒的整体,从而使学生对力、热、光、电、磁等各部分物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思维,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关于“地球→太阳→银河系”及“分子→原子→电子”,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和认识无限性的哲学观点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使人类的认识由地球扩展到太阳系,距离的单位也由“米”扩展到“光年”。而太阳系仅为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银河系之外还有河外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不同层次的天体世界组成了宇宙,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远距离为150亿光年。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使人类对大小的认识从“米”扩展到“埃”。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又切开了原子的外壳,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运动模型”,中子、质子的相继发现又揭开了原子核的内幕,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从“千克”进展到“10-30千克”,现代科学又预言质子、中子还可以再分。另外,科学家对粒子衰变的研究使人类对时间的认识从“10-25秒”跨度到“1018秒”。在进行这些知识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宇无边无际,宙无始无终”的无限时空观念,由于时空的无限性,又决定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五、关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
宗教神学提出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由于这一观点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因而蒙昧人类的思想两千多年,以至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遭到讥讽、嘲笑和谩骂,坚持真理的布鲁诺也受到罗马教廷的火刑迫害。后来,开普勒在其导师二十年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四年刻苦的计算,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太阳系第一次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7世纪,牛顿支持光的微粒说,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难分胜负,科学界处于迷惘之中。后来,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探索,19世纪麦克斯韦大胆提出了光的“电磁说”,却难以解释后来发现的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受到普朗克量子论的启发,提出了“光子说”,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才逐渐趋于统——光是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在进行这些部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的曲折性,激发他们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六、物理教学中,无处不体现着辩证法的光辉
例如,关于“研究某些运动时,忽略空气阻力;研究地球公转时,忽略地球自转”,要教给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理想化思维方法;关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钢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要教给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科学思维态度;关于“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成为动力”,要教给学生理解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思维方法;关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以及静摩擦力转化为动摩擦力”,要帮助学生理解“度”的概念以及从量变到质变的思维方法;关于“连接体问题中的先系统分析,再隔离分析”,要教会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辨证思维方法;关于“电阻不受电压、电流的影响,只取决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要帮助学生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着教会学生掌握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虽然学生可以独立地学习这两门课程,但联系起来教学,摒弃题海战术,教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又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好物理是我们的责任。这对于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至关重要。要知道,牛顿在晚年时也不小心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我们的学生如果没有养成正确的哲学思维习惯和方法,又不知会走多少弯路,碰多少次壁。因此,物理教学必须重视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结合,只要我们善于探索,会发现这种结合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杨焕章主编.简明哲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
推荐访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理教学 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