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D型人格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D型人格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时间:2022-04-13 10:02:2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检验D型人格量表(中文版)在冠心病人和健康对照中的信效度。方法:对77例冠心病人和在普通人群中随机抽取的69例健康对照进行D型人格量表测查,其中20例冠心病人和22例健康人2-4周后重测。结果:因素分析证实该量表具有2个维度的特质,即负性情感(NA)和社交抑制(SI); 2个共同因素共解释了47.48%的方差变异,各条目在相应维度上的因素负荷在0.335-0.824之间。NA维度和SI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32 和0.720;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和0.808,P<0.001。结论:D型人格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格研究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D型人格量表;心理测量学;信度;效度;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G449.6、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5-00329-04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ype D Personality Scale in Chinese

BAI Jun-Yun,ZHAO Xing-Rong, XU Xiu-Feng

Geriatrics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650032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 (DS14) in a Chinese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a random sample of healthy controls, and 20 patients with CHD and 22 healthy persons were retested by DS14.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as given to 77 patients with CHD, and to 69 healthy controls selected randomly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Factor analysis of the DS14 yielded two dominant traits, with 47.48% variance was explained by the two factors; all of the Negative Affectivity (NA) and Social Inhibition (SI) items loaded between 0.335 to 0.824 on their corresponding factor.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NA and SI subscales were 0.832 and 0.720, respectively.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NA and SI subscales 0.794 and 0.808.Conclusion: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 has goo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D.

【Key Words】 Type D personality scale- 14 (DS14);psychometric studies; reliability; validity;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和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疾病,人格特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1996年荷兰学者Denollet在对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研究中提出D型人格(Type D personality)这一新的概念[1]。近10年里,多个研究证实,具有D型人格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甚至在经过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之后,D型人格仍然是死亡和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2,3]

D型人格,也称为忧伤的人格(Distressed personality), 是指经常体验忧虑、烦躁、易怒、悲观等负性情绪,同时在社会交往中抑制自己表达这些负性情绪的倾向,它包含2个维度的特质,即负性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 NA)和社交抑制(social inhibition, SI)。Denollet 强调NA 和SI这两种心理特质必须同时存在,才使得冠心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生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大增加,而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影响[2,4]

DS14量表作为评估NA、SI和D型人格的标准测量工具,具有简短、操作性强、很少增加病人负担等特点,特别适合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中作为筛选工具[5]。在比利时、荷兰、丹麦、德国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研究中,证明它同样适用于这些国家的心脏病人[2]。然而,这一人格结构是否适合于中国人群?本研究考查了DS14量表中文版在冠心病人中的信效度,为其今后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照WHO 1979年提出的命名和诊断标准[6],冠心病组来自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正常对照组按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进行匹配后,从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冠心病组77例,男性55例(71.4%),女性22例(28.6 %);年龄35-78岁,平均64±9岁;受教育年限1-15年,平均11 ±4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正常对照组69例,男性39例(56.6%),女性30例(43.5 %);年龄40-77岁,平均61±9岁;受教育年限1-15年,平均11±4年。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无统计性差异(P>0.05)(见表1)。入组标准: ⑴ 冠心病组:能够阅读或理解量表内容;有或无心绞痛发作史,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 心电图检查有典型的ST-T缺血性改变,② 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③ 陈旧性心肌梗死;④冠状动脉造影阳性; ⑤心肌核素提示心肌缺血; ⑥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稳定;⑦排除精神疾病史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以及肿瘤患者。⑵正常对照组: 能够阅读或理解量表内容,无严重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脑器质性疾病史的健康人。

1.2 量表的翻译和回译及预试 采用Denollet编制的DS14量表[5], 由2名专业研究人员各完成一中译本,再分别由2名美籍华人教师回译,经比较讨论产生初稿。初稿经2名英语教师评价翻译质量,1名高资历精通英文的精神科专家审校,产生修改稿。在普通人群中选择10例进行预试,再作改动后形成终稿。DS-14自评量表,共14个条目, 2个维度即负性情感和社交抑制,其中7个条目评定负性情感,7个条目评定社交抑制。采用Likert 量表5级评分法记分,从0分(完全不符合)到4分(完全符合)。其中第1、3条目为反向记分题。D型人格的确定标准为NA≧10,同时SI≧10。

1.3 实施办法 DS14量表为自评式,由2名研究人员完成146个样本的施测过程。随机抽取22名健康人及20名冠心病人(共计42人)在首次评定后2- 4周进行第二次评定。计算Pearson积差相关检测重测信度。每次施测前由研究者用统一的指导语对量表进行简单说明,然后由受评者独立填写问卷。答完卷后立即收回。

1.4 统计方法 采用主成分因素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

2结果

2.1 结构效度 KMO-Bartlett 检验,KMO值=0.860, 且χ2值=712.362, 自由度为91,P=0.000,说明变量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7]。根据DS-14量表的理论设想有2个维度,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最大变异正交转轴法)进行因素分析,并限定提取2个共同因素。结果显示:第1个共同因素涵括了第2、4、5、7、9、12、13条目,第2个共同因素涵括了第1、3、6、8、10、11、14条目,2个共同因素各自涵括的7个条目正好与原问卷的理论框架吻合[3]。2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391和3.256,分别解释了24.22% 和23.26%的方差变异,共解释了47.48%的总变异量,除了第3条目外,其余各个条目的因素负荷均>0.4(见表2)。

2.2 信度分析 DS14总量表、NA维度和SI维度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794和0.808,P<0.001。 DS14总量表、NA维度和SI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38、0.832 和0.720。

2.3 区分效度

以NA≧10和SI≧10作为界定D型人格的截断分值,在146例总样本中,有31例D型人格,115例非D型人格。比较D与非D型人格在DS总分、NA和SI维度以及各条目上得分差异,发现两组在DS总分、NA和SI维度得分以及大部分条目上均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只有第3条目不能区分D和非D型人格(P=0.680)(见表3)。

2.4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DS14评分及D 型人格的分布情况

在冠心病组中,DS总分和NA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SI方面,两组无明显区别(见表4)。在全部146例研究对象中,有31人为D 型人格,占21.2%, 在冠心病组(N=77)中占26%(20/77),正常组(N=69)中占15.9%(11/69),χ2 =2.190,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DS14量表评分的性别差异

表5显示男性SI评分高于女性,而NA及DS总分无性别差异。

3讨 论

D型人格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亚类,是NA和SI的整合,NA和SI虽然不能覆盖个体在人格差异上的全部内容,但是这两个特质能够代表普通人群和心脏病人中的主要人格维度[5]。D型人格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使用D型人格量表或DS14作为危险分层,可以识别那些心理危险因素聚集和将来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病人[2]

本研究通过对146例冠心病人和健康人进行DS14量表的测查,证实该量表具有与原量表的理论构想相吻合的两个维度的结构效度,绝大部分条目的因素负荷均大于0.4;总量表、NA和SI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重测相关系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说明该量表在内部一致性和时间上的稳定性均较好[7]。另外,以NA≧10和SI≧10作为分界值,大部分条目均能将D与非D型人格很好地区分开来,提示其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人格研究的测量工具。

第3条目“我常常与陌生人交谈” 鉴别度差,因素负荷<0.4,并且不能区分D和非D型人格,在146例样本中有71.9%的被测者选择“完全不符合”或“不符合”,提示大部分人不会“常常与陌生人交谈”,应对第3条目进行修订。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有关。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社会关系是按照亲疏远近的差序原则来建构的。在这种关系中,离亲缘核心越近的人,越容易被信任,而离亲缘核心越远的话,人际关系越疏淡,中国人一般不信任一个不认识的人[8]。加之,社会转型对中国人信任行为的影响,因此,大多数中国人一般不会“常常与陌生人交谈”。也就是说,用“我常常与陌生人交谈”作为反向计分题来评估“社交抑制”是否合适,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D型人格中的NA维度中包含着烦躁不安、担忧和易怒等负性情绪[5]。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组的DS总分和NA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季卫东[9]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冠心病患者体验了更多的负性情绪。本研究显示男性与女性的N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而Denollet[5]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NA评分高于男性。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也可能存在着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型人格中SI维度中包含着在社会交往中的拘谨、沉默寡言等[5]。内向的个体,表面上平静,实际上他们通过过多地控制自我表达来回避人际间的冲突[10]。项退结 [11]在《中国人的性格》中指出,“中国人比较内向、抑制、羞怯、不善社交”;“中国人对周遭的人之认可与否极其敏感,极怕失面子,可能由于太敏感,中国人习惯于控制自己的冲动,而与其他人保持距离”。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与正常组SI维度得分都比较高(平均10分左右),而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是否与中国人的这些民族个性有关,尚待深入探讨。

D型人格虽然不是冠心病的病因学方面的危险因素[12],但本研究和Denollet在比利时的研究[5]结果均显示,在SI评分上,男性明显高于女性。SI与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关,并且降低了心率变异,不利于心脏病人的康复,与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5]。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发病率上男性多于女性[6],这是否与SI有关,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发现D 型人格者在冠心病组占比例为26%,与比利时(28%)和丹麦 (25%)的结果相似;正常组中所占比例为15.9%,较比利时(19%)和丹麦(24%)的结果低一些;本研究D 型人格在两组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与Pedersen在丹麦的调查结果相似, 而与Denollet在比利时的研究相比有所不同[5,12]。这些结果和差异可能是由于:(1)D型人格本身是正常人的人格特点,而不是精神病理学的,所以它在健康人和冠心病人中的比例大致相同[12];(2)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3)由于该研究结果得自于较小的样本量,应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D型人格在普通人群和冠心病人中的分布规律。

本研究尚存诸多不足之处:①样本量较小;② NA与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10]。本研究结果也提示,冠心病组在负性情感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是缺乏DS14量表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比较,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Denollet J, Sys SU, Stroobant N,et al. Personality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ancet,1996,347:417-421.

2 Pedersen SS, Denollet J. Type D personality, cardiac events, and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 a review.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03,10:241-248.

3 Pedersen SS, Lemos PA, van Vooren PR. Type D personality predicts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bare metal stent or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a Rapamycin-Eluting Stent Evaluation At Rotterdam Cardiology Hospital (REAEARCH) registry sub-study. J Am coll Cardiol, 2004,44:997-1001.

4 Denollet J, Pedersen SS,Ong AT, et al. Social inhibition modulates the effect of negative emotions on cardiac prognosi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he grug-eluting stent era. Eur Heart J,2006, 27(2):171-177.

5 Denollet J. DS14:Standard Asessment of Negative Affectivity,Social Inhibition, and Type D Personality. Psychosomatic Med,2005,67:89-97.

6 叶任高.主编. 内科学. 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297.

7 吴明隆.编著. 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1-113.

8 王雪飞,王筠榕,冯奕斌.中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比较研究. 美中教育评论,2006,3(1):63-67.

9 季卫东,成俊辉,胡宪章,等. 冠心病抑郁情绪和D型个性关系的研究 .华西医学,2005,20(1): 65-66.

10 Denollet J. Type D personality:A potential risk factor defined. J Psychosom Res, 2000, 49: 255-266.

11 项退结.中国国民性研究及若干方法问题.见:李亦园,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423-438.

12 Pedersen SS, Denollet J. Validity of the Type D personality construct in Danish post-MI patients and heathy controls. J Psychosom Res, 2004, 57:265-272.

责任编辑:石川

2006-05-16收稿,2006-09-21修回

推荐访问: 人格 量表 检验 信效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