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各个国家经济竞争的一个核心部分。大学生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也出台了许多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好政策。而创新创业工作深入推进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综述立足国内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文献资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文献情况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综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关于创新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有阐述。十九大召开后全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持续高涨,但是从实际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查看和整理相关文献,从学术届对创新创业概念、现状、以及如何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途径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1.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业能力是一个人活团队从事创业所具有的能力,具体包括开拓创新、组织沟通、风险承担等方面。而这两个“能力”是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大学生创新力包含了创造性思维、想象力等,创业能力包括了计划、涉及实践能力等多个层次的内容。因此,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既具具备创业实践能力又具备创新潜能的综合型能力。
2.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2. 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降低就业市场的饱和度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刘俊贤从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发展,就业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全面发展目标实现四个角度阐述了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对大学生提高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意识到只有将知识和经济相结合才是当下创新型经济的主流。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高校除了设置学生的专业课程,还需要设立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发展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这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措施。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建设,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戴鑫发现了创新创业成功者的六类胜任力特征:知识方面,具有全面的专业性知识和创新创业经历的经验性知识;技能方面,拥有发掘商机、资源统筹、团队建设、项目创新与商业计划等综合技能;社会角色方面,具有责任感、敬业、务实、合作等社会角色特征;自我概念方面,反映出自信、独立等特征;动机方面,展示出生存、成就、权力、利他等需求;特质方面,具有好奇、独立思考、意志坚定、吃苦耐劳等创业特质。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分别对上述特征产生一定的作用。陈华锋也在 《大学生创业路经研究中》提到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桎梏、高校队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和国家政策和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3.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1从家庭环境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主动性
刘树安提到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家庭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文化氛围、和谐程度、家庭成員的素质等是有很大关联的。家庭环境氛围好,同意创业是创业者创业的首要支撑。 家庭在创业者创业初期给予的经济帮助,精神支持是大学生创业结果成功与否的关键。从家庭来看,给予创业者资金与社会经验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家庭成员对创业者的态度也应该更为积极。那些对创业持反对态度的家庭来说,如何获得长辈的理解和支持,仍然是创业者做出创业行为的首要障碍。戴鑫也认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对创新创业动机的形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3.2创造校园创新创业环境
马永斌认为要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主导,使学生的掌握创业理论,同时突出以实践为导向的重点;其次,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将理论融合到实践当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比赛等形式的活动。郝杰提出注入企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引入企业资源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发展校外实践教育平台、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聘请相关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共同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补充符合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3.3从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杨一琼中认为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持续重视社会就业,降低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限制;还要提供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在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有学者提出在政策引导方面,要提高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指导;积极推广创业宣传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政府构建系统化的政策引导链;健全创业项目,提升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和政府创业扶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述,从以上的文献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渗透。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创业能力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许多学者的关注,在这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下大学生有很好的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但是我国的创新创业热潮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关注,虽然有一些优秀的成果,但是创新创业的根基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环境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推荐访问: 综述 文献 能力 创新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