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猪丹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04-14 10:29:5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猪丹毒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人畜共患。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必须提前制订并落实防治措施,否则一旦发病,将会对猪健康及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极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猪丹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川症状、诊断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猪丹毒病;流行特点;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25-104-2

猪丹毒病是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特点。目前,该病在集约化养猪场中较为少见,但仍未能完全控制。

1 流行特点

根据近年来对猪丹毒病的流行性调查显示,此种疾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病种为4~6月龄的架子猪和母猪,低于3月龄或者3年龄及以上的猪较少感染。猪丹毒病的病原体为猪丹毒杆菌,此种病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能够在常温的猪舍存活数月,如果是弱碱环境,则能够存活1 a以上。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7—9月高发,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该病是肉品卫生检验中常见的猪三大传染病之一,属于人畜共患病,多通过新鲜伤口感染人,称为“类病毒”[1]。

2 临床病症

猪丹毒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3种: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2.1 急性型

急性型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急性型病猪的体温会突然升高,远远超过正常值,且在短时间内一直保持高温状态,由此导致病猪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没有食欲,只能趴卧。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黏液。猪颈、背等皮肤上会有紫红斑,且分布无规律。小猪后期下痢。病猪常于三四天内死亡,病死率在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2.2 亚急性型

这种类型也被称为疹块型,病情较轻,前一两天病猪皮肤上会出现疹块,这些疹块形状、颜色、大小没有规律,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数日后病猪自行康复。但是,也有一些病猪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最终导致死亡。

2.3 慢性型

常见病症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对于皮肤坏死型,病猪皮肤不会完好无损,会呈现坏死现状,这里主要指皮肤出现肿胀、变色等特征,最终这些坏皮肤会脱离病猪身体,出现这些症状的部位不会再长毛发。对于慢性心内膜炎型,听病猪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速、亢进,心律不齐,呼吸急促。这种病症会使病猪无法正常呼吸,严重情况下,心脏会陷入麻痹状态,直接导致病猪死亡。对于慢性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较膝、髋关节最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病猪四肢无力,关节变形,无法行走。

3 诊断要点

猪丹毒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初步诊断。主要通过体温变化、皮肤表征变化以及解剖结果来判断。通过测量发现病猪体温升高至41 ℃,身上出现斑块或疹块[2]。解剖病猪会发现其脾肾颜色异常,心脏和关节也有异常。二是细菌学诊断。急性型用耳静脉血、肾、脾为病料,亚急性型用疹块部的渗出物为病料,慢性型用新瓣膜赘生物和患关节液为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仍不能确诊时再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实验。三是对比分析。猪丹毒病与猪瘟、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的病症有相似之处,因此,要根据各种表征特点,判断病症类型。如果病猪身上出现的血色在指压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化,解剖后的肾脏和脾脏形状不会发生变化,病猪器官边缘有梗死灶,则证明该种疾病非猪丹毒病,而是猪瘟。如果病猪淋巴结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但不会有血迹流出,则证明病症为皮炎肾病综合症。初步诊断能够找出疾病方向,细菌学诊断能够进一步确诊,而对比分析则能够减少误诊率。

4 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

4.1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疫苗接種是预防猪病毒、保证猪健康的基础保障,针对病猪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疫病,养猪户需要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使疫苗起到预防控制作用。一般仔猪在60日龄前后进行第1次免疫接种,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在常发地区或猪场,3月龄时进行二免。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在春秋季,此时养猪户要将猪运输到相关的防疫站进行疫苗接种[3]。种公、母猪每年春秋进行2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1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或猪三联苗免疫1次,以降低猪丹毒病的发生概率。配种后20 d以内的母猪、妊娠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不能接种。

4.2 加强饲养管理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因此,为预防猪丹毒病的发生,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猪户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打扫猪舍,使猪舍内的粪便、尿液等得到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病毒滋生[4]。无论是猪圈还是养猪场的其他场所都要进行定期消毒,使猪场不会有滋生病毒的可能。而且猪饮食用的器具也要做好消毒处理[5]。总之,要为猪只创造一个清洁无菌的环境。在猪场中,养猪户可以规划猪活动场所,增强猪的身体抵抗力。另外,养猪户可以对每个猪舍的养殖数量进行控制,并对猪舍内部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条件等进行控制,避免高温高湿,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在饮食方面,除了要保证饮食洁净外,还要保证猪饲料的营养全面、充足。

4.3 加强治疗

4.3.1 药物治疗。一旦病猪确诊为猪丹毒病,养猪户要配合医疗人员,对病猪进行紧急治疗。治疗之前,要将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开来,针对病猪采取药物治疗方式,针对健康猪要进行定时观察,看其是否存在隐形病毒,是否有病毒暴发的征兆[6]。对于患病猪,通常病重猪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万IU/(kg·bw),每天2次,持续注射3~5 d。同时,全群按照15 mg/(kg·bw)拌料喂服阿莫西林,持续治疗3~5 d。具体用药时,医疗人员要遵守规定将药剂注射到病猪皮下静脉中。另外,不同年龄猪的注射量不同,医疗人员要做好区分,使仔猪、成年猪、5~10月龄猪注射适宜的药剂。注射药剂之后,要随之服用药剂,药剂主要为葛根、雄黄及连翘等,要合理控制用药量和药材质量,以保证药剂药效。这些药材以粉末状添加到猪饲料或饮用水中,病猪要连续服用2 d,每天2剂,提高病猪痊愈的可能性。

4.3.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法主要采取白针和血针2种针,医疗人员要找准穴位[7]。针对猪丹毒病,医疗人员一般会将血印穴、天门穴及山根穴等作为针灸对象。在针灸过程中,医疗人员还要对病猪的表征及身体等进行检查和观察,看其是否有康复迹象,看针灸是否有效。如果无效,还要采取其他措施。

5 结语

在猪丹毒病防治过程中,养猪户(场)要遵从相关原则,完全落实各种防治措施,使猪丹毒病不会有大发生的机会,如此群猪才会茁壮生长,养殖户(场)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侯志英.猪丹毒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8(5):16.

[2]孙乔圣.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探究[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5):53-54.

[3]赵荣林.浅析猪丹毒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3):61-62.

[4]杭小剑,曹文华,陈秀芳.中小规模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12):82.

[5]张登明,张清.中小型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2015(9):56.

[6]杭小剑,徐文虎.中小规模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8):193.

[7]冯秋莲.猪丹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6(9):92.

推荐访问: 诊断 防治 猪丹毒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