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十年,关于我国少数特色村寨建设的研究众多,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村寨建设规划与保护、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公共环境、云平台方向进行研究,总的来看这些研究促进了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发展,但研究的结论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仍然存在,有必要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寨建设采取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寨建设
2009年,我国国家民委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试点工作,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从此正式拉开序幕。民族村寨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由各地民委推荐,经专家评审并报国家民委委务会议批准,决定命,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等340个村寨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川。截止到2017年3月24日,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总数为1057个,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四川、湖北、内蒙古、福建八个省份,少数民族村寨个数在43个以,上,贵州占20.15%、云南占14.57%、广西占9.18%、湖南占5.49%、四川占5.20%、湖北占4.64%、内蒙古占4.07%、福建占3.97%。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的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旅游经济活动也逐渐增多。但是民族村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出现失调。民族村寨的建设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章试图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研究现状,并详细分析其中各个研究分析结果,将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地区提供村寨建设的理论基础。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研究主要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与立法建设、文化建设、旅游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公共环境建设、云平台建设。
一、关于村寨建设规划与保护建设
刘志宏,李忠国(2015),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规划进行了分析,指出城镇化进程中所伴随的旅游开发、新村寨建设、村民人口的流失等因素影响了特色村寨的保护和规划建设,要通过建设有时代功能的宜居村寨、有原始生态机理的自然村寨、有历史记忆的古村寨、有民族特色的文明村寨等策略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保护和合理规划2。从博弈论的角度,向政,沈莉(2016)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政府要加强领导,完善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合理规划,典型示范引路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是少数地区发展的特色之一,是品牌建设的灵魂。传统少数民族村寨中建筑的特色与其配套设施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智慧,是通过时间检验的,要对其进行保留。
二、文化保护与旅游建设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灵魂,文化景观的开发、保护都很重要。文化遗产的建档保存、文化政策的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体育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边境体育文化还是境内体育文化都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具有重要的意义。余贞凯,陶发祥(2016),以瑞丽市景颇族村寨为例,对跨境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要支持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间。肖琼(2009)指出村寨旅游环境问题是由旅游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旅游环境的公产物品特性引起的,在民族村寨旅游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路径选择上考虑建立村民自觉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强政府的主导和规制作用、建立旅游利益相关的协调监管机制[9。任友(2018)以贵州石阡楼上千年古寨为例,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分析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要突出民族村寨品牌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旅游资源优势组合,打造区域内的闭合生态旅游圈;保护与开发并重,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社区参与力度,注重模式创新问。曾懿,胡侠义(2018)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指出要创造一幅美丽的农业景观、营建一座传统的村落和建筑、传承一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一下慢悠的鄉村田园生活、了解一段传统的乡村生产方式、品尝一次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农产品。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公共环境卫生建设
我国吸收北美媒介生态学派把"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理论成果,21世纪初期以来中国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媒介生态理论。邱昊(2015),从媒介生态视野下分析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文明建设,从媒介与文化、媒介与社会、媒介与自然、媒介与人积极引导现代文明建设理念并在现实层面加以投射8。李杰,苏丹丹,李忠斌(2018)从生态资本的角度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了研究,指出生态环境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作用、生态资本运营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作用。提出要强化生态资本意识、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明晰生态资源产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资本投资水平间。张健(2011)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村寨公共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以云南省瑞丽市班岭村为例,选取了生活生产用水、各种垃圾的处理、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主管部门的作用,充分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和局部利益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村寨为基础,建立保护水源林地、推进“养一沼一种”循环模式、加大宣传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加大农村基础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与智力支持和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来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
四、云平台建设
全球社会的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信息化对于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是一个机遇。王晓哲(2015)将网站建设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从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为国家进一步推动相关单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网站成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载体,为少数村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叫。王凌云,周长敏(2017)基于云平台的基础上研究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智慧旅游的平台建设,探讨了云平台建设在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中的应用。
五、结语
近十年丰富的研究文獻表明,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有很多方面是未涉及到的,从研究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可以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结合起来。从体验经济学或经济人类学角度对少数民族村寨建设进行研究等。研究方法也还有发展的空间,比如对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现状进行定量的评估,我国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投入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起到多大的效果,作用是否明显,这些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关于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民委发[2014]190号.
[2]刘志宏,李钟国.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规划建设研究——以广西少数民族村寨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5(09):31-34.
[3]向政,沈莉。博弈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03):37-40.
[4]余贞凯,陶发祥.跨境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的建设现状调查——以瑞丽市景颇族村寨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3):98-103.
[5]肖琼.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及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研究,2009(04):183-186.
[6]任友.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28-30.
[7]曾懿,胡侠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以石门县大河洲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0):50-51.
[8]邱昊.媒介生态视野下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学术探索,2015(10):137-141.
[9]李杰,苏丹丹,李忠斌.生态资本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用机理与政策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7):145-148.
[10]张健.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村寨公共环境卫生问题研究——以云南省瑞丽市班岭村为例[J].民族论坛,2011(22):42-46.
[1]王晓哲.网站建设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5(18):159-162.
[12]王凌云,周长敏.基于云平台的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7,35(03):146-147.
推荐访问: 村寨 近十年 综述 民族特色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