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164-01
在我国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很高,中晚期占大多数。国外,近10年来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我国术后生存率为74%,根治手术率为85%。
1 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1.1 大便、隐血的检查 大便隐血是早期结肠癌特征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反间接血凝法(RPHA法)。此法的优点是方便(无需控制饭食)而特异。日本和田红十字会病院经内镜检出早期癌91例,肿瘤直径>11mm,隆起型病变者便前血阳性率高[4]。
1.2 脱落细胞学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结肠黏膜表面细胞进行结肠癌诊断的方法。该方法的准确率可高达80%~90%,对早期结肠癌比其他消化道肿瘤更有诊断价值。标本的获取可通过冲没法、拉网法、内镜法及穿刺法[5]。
1.3 基因诊断 大肠癌为多基因、多步骤遗传性疾病。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基因突变为大肠癌起源的早期事件。而P53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良性腺瘤向恶性转变阶段对早期结肠癌有着阻力[7]。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与早期结肠癌有关的基因检查必然更多地应用于临床。
1.4 内镜 内镜在早期结肠癌的检出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既可以直视下观察,又可以取活检。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
2 结肠癌手术治疗
首次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环节。熟悉掌握结肠解剖及生理特点。围手术期的相应治疗①根治性手术包括广泛整块的切除病变肠段和淋巴引流区域,在支配段肠段血管根部,结扎廓清血管周围的淋巴结,最重要的就是手术对进行期的结肠癌适当扩大清除范围的原则来进行,降低复发的百分比和对原发癌充分切除,切除足够的肠管及其系膜。②结肠癌扩大根治术与淋巴显影技术中淋巴结显影新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作为选择是否行扩大根治术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不能显影则取不显影的淋巴结适检,以便决定是否进行扩大根治术[11]。此种方法能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周围淋巴结及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免疫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2],它们被视为防止肿瘤细胞扩散的“第一道防线”。因而,无淋巴结转移而行大范围淋巴结清扫对患者无益。结肠癌N4淋巴结转移或“跳跃式转移”往往发生在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N2N3)淋巴结转移的基础上。除明显肿大融合的淋巴结外,对轻度肿大或较小的淋巴结,通过术中探查很难判断为转移。因此,大肠癌术中是否行扩大根治术,淋巴结显影方法可视为其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亦可避免一味扩大手术范围的盲目性。
3 综合治疗
3.1 化学治疗 辅助化学治疗的目的在于消灭术后可能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术中静脉灌注5-氟脲嘧啶(5-FU)预防肝转移,术中盆腹腔灌注化疗后可预防或治疗癌细胞种植。腹腔内温热灌注,吡柔吡星(TPHP)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结肠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患者的重视,其疗效肯定,是控制结肠癌术后复发的一种可能方法。
对于复发性癌肿和大部分原来不能切除的癌灶宜采用术前化、放疗再加手术后化疗,可使50%以上能达到根治性切除,切除后3年生存率可达82%,不能切除生存率仅为38%,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3.2 肝转移的治疗 新的抗癌药物的推出,对已经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带来一线希望,虽不能治愈,但延长带瘤生存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仍然是有益的,大约50%的大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肝为惟一转移部位者约占30%。
但有时由于肿瘤过于大,多处转移,左右肝受累,肿瘤靠近大血管等原因,有一些患者的肝转移灶不能切除。以往认为肝转移全身化疗无效,肝动脉插管化疗有效率可达40%,但仍为侵人性治疗。近年来,欧洲作者报告:采用奥沙利伯或开普托与替加氟(5-FU/FA)联合化疗,显示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可使原先不能切除的肝转移16%~38%得到切除,而且5年生存率可与原来能切除者相似。肝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达到40%。
因此肝切除术不但可以延长患者生命,而且也是唯一可提供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最佳的方案。
4 生物治疗(大肠癌)
生物治疗被认为可列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第四种治疗恶性肿瘤新的重要手段。主要有:①干扰素对各种肿瘤具有抗肿瘤作用,白血病和淋巴瘤是最敏感的肿瘤。单独应用干扰素或与化疗联合应用其疗效均极明显,有学者报道与5-Fu联合应用治疗大肠癌可获得较好的效应,尤对以往未经任何治疗的病例,其疗效明显提高,可达64%,故这些报道认为干扰素与5-FU联合应用尤适用于进展期结肠癌。②白细胞介素-2(IL-2)是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地位,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IL-2对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IL-2与化疗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IL-2可能对绝大多数实体瘤有效。
参考文献
[4] 工藤进英,大肠内视镜插入法[M].东京:医学书院,1997.91.
[5] 郑之田.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51.
[7] KojimaM,Konishi F,TsukamotoT,et a1.K-raspointmutationin different typ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in early stages[J].Dis Colon Rectum,1997,40(2):161.
[11] 王元和,陈腾,王育红,等.大肠癌术中淋巴结显影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1993,3(10):105.
[12] 大肠癌病理与预后关系研究协作组.大肠癌区域淋巴结免疫反应的预后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1986,15(8):40.
推荐访问: 综述 临床 诊断 进展 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