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扛起基因工程产业化的一面旗

扛起基因工程产业化的一面旗

时间:2022-05-09 16:55:03 来源:网友投稿

20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进展,就是从分子水平上对基因取得了全面的认识。可以这样说,20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也是人们利用这种知识为人类造福的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当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其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尤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产生的或将要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全球范围内一场没有硝烟的“基因大战”正在悄悄而激烈地进行着。我国的生物工程产业如何打好这场基因战?如何保护、利用、开发自己的基因资源?我国如何在21世纪以基因工程为一重要的支柱产业而立于不败之地?浙江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方面所做的一切,值得人们称颂。

浙江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公司)是一家只有四年创业史的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初识江南公司,是于2004年10月12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在江南公司的展厅前,一块关于该公司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的宣传展板,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展板上豁然记载着公司的骄人业绩:获得了全球惟一的临床诊断基因芯片国家新药证书:作为民营企业,破天荒地主持了三项“863”项目;申请了8项国内和国际专利。光谈这些成绩也许是枯燥的,可是当我们回首百余年来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基因研究热潮;当我们联系我国基因工程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当我们走出国门,看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基因工程领域的捷足先登,我们无不为我国有这么一批时代的弄潮儿而感到自豪,为有这么一批在海外学有所成而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并归国创业的顶尖人才而激动。

基因产业兴 独缺我一份

“基因”一词,100多年来一直是西方人的“专利”。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他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对生物的起源与发展有了合理的解释。1865年,奥地利伟大的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开创了人类对基因研究的先河。1900年,也就是孟德尔逝世后的第16年,孟德尔遗传规律才真正被人们重新发现。此后的100多年里,基因研究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以致于美国国立卫生院院长哈罗德·瓦尔马斯博士说:“20世纪的科学有三大主题:原子弹、计算机和基因。”

1973年,基因工程的“开山鼻祖”科恩发明了“重组DNA技术”,这意味着人类从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新的生物,并把它构建出来。1973年11月,这一伟大的成果在正式发表论文前,他们完成了“重组DNA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自此吹响了生物技术领域因理论的突破而形成实用新技术并申请专利的号角。

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被誉为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决定在15年内投资30亿美元巨资。这个生命科学研究项目提出以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全球第一家将基因研究从学术转入市场的美国的塞莱拉基因组生物技术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投资太大,时下还谈不上赢利,但公司前景诱人,其股票1999年上涨了1439%,因为人们相信,塞莱拉公司不久将从单纯研究基因信息迈向制药行业,其间的市场利润空间不会低于千亿美元。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科学家把基因研究推向了后基因组时代——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基因芯片是指将大量核酸片段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载玻片、尼龙膜等载体上组成密集分子排列,通过与标记样品进行杂交,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及组成。这一技术,在基因结构研究、基因表达研究、疾病诊断、发现新基因及药物筛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国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起步的,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史。其间,前10年的特点是“全面学习,跟踪国外”。后10年,可以说是我国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以基因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技术,都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委(现为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的重点支持,形成了上、中、下游结合,门类繁多的基因工程研究、开发、生产体系,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基因工程科研成果。然而,和美、欧洲诸国相比,我国基因工程产业尚属起步阶段,真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产品仍是凤毛麟角。在已经上市的几种基因工程药物中,基本上都是属于跟踪外国产品研制的。我国所有基因药物的销售额尚不足发达国家一个基因药物的销售额,我国每年用于所有基因药物开发的费用不足发达国家一个基因药物的开发费用。比尔,盖茨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下一个超过他的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那么,基因时代的比尔·盖茨会出自中国吗?

时势造英雄 “江南”破壳出

1999年5月,正当中国紧锣密鼓地筹备加入由美国于1990年发起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前夕,一批浙江湖州籍的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因为同一个志向——致力于发展祖国的基因工程产业而走到了一块。他们有的是在中国高等学府获得过博士学位;有的是留学归国的“江南才子”,他们既有浓厚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又深谙基因工程产业的广阔前景。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举措:成立一家以生物技术为背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管理模式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推动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上水平、上规模的重要一环是资金。这其实也是一个国际性问题。美国加州大学的马丁·科奈教授曾经说过:“生物技术以产业化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一个经济制度——投资制度。”美国的生物技术能够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首先得益于有关部门和机构对其研究开发的巨额投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技术工程能够得到各种有效利用的投资形式,比如风险投资、股票上市及大公司合伙等,以此获得了快速增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本。有人统计,到1998年为止,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取得的风险投资已达500亿美元。没有这样的支撑条件,我们很难想像它们在创新和专利方面会有那么大的优势。

涉足于基因工程产业,资金如何解决?在他们的一番努力之后,一位颇具眼光的投资商加入了他们的阵容。这位投资商说:“我就是要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并同意提供2000万元的注册资金。这笔资金,虽然相对于国外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可对于这批有志青年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了前期的启动资金,他们终于

开始了公司注册和科研规划。

2000年5月18日,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听到这一情况汇报后深受感动。朱丽兰当时好心地说:“向生物技术领域进军,由于投入太大,我们正在向朱镕基总理打报告。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投入风险太大,你们还是慎重考虑吧!”公司的创始人说:“生物技术领域前景很好,投资这个领域就算我为祖国高科技事业做点销路吧。”朱丽兰感动地说:“中国的企业家都像你这样的话,我这个部长就好当了。”并当即表示“一定大力扶持”。

市场定好位 打响攻坚战

作为一家刚成立的民营公司,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初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时任中国生物工程中心主任的刘谦博士闻听浙江湖州办起了高科技生物公司后,起初是震惊,继而是首肯。2000年6月1日,他亲自来到湖州。刘谦此行的目的,一是想实地考察一下,二是来帮助他们确定主攻方向。

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人类基因遗传病。当父母一方携带“地贫”基因时,其子女就有可能成为“地贫”患者。该病最多见于地中海地区、中东各国、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如地中海地区“地贫”携带率有8%~18%;东南亚国家超过10%。全球每年至少有10多万重症“地贫”遗传病婴儿诞生。因此,WHO将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有近2亿人携带此病基因。我国“地贫”携带率为3.6%,总人数超过4000万人,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中海南、云南等省份,“地贫”携带率超过10%,广西为18%~20%,广东为12%~15%。

中、重症“地贫”患者,其自出生至成年,其身体状况很差,中度患者基本上不能承担正常人的工作负担,而重度患者一般很难生存超过20岁。目前,对“地贫”患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保守治疗,即依靠每月一次定期输血维持。同时,患者要每天占用8~10小时注射除铁药——desferal,以排除因长期大量输血而沉积在体内的铁质。这种治疗方法只能维持患者的生命,但不能根治。二是利用骨髓移植或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根治疾病,但能够找到HLA配型相合的供体十分困难,即使有了供体,但高达15万~20万元人民币的移植费用,也使能够接受此种治疗的患者甚少。

运用基因诊断技术进行婚前筛查和孕期诊断,可以大幅度降低“地贫”患者的数量,减轻因抚养和诊治重症“地贫”患者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同时,经过若干代的努力,使民族的人口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刚刚创建的江南公司,正是在刘谦主任的协助下,开始了“地贫”基因芯片的开发。自2001年以来,江南公司诚邀国际、国内著名的学者、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历经3年艰苦努力,于2003年底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出“地中海贫血检测基因芯片”,这是全世界目前惟一一块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的可直接用于临床诊断的基因芯片,江南公司随之成为在生物芯片领域内将产品直接用于临床诊断的知名企业,成为生物芯片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佼佼者。

科学有险阻 只怕有心人

江南公司成立以来,他们在寻求介入高科技产业的最佳切入点后,重点着手做了五件事。

一是为保持企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不但聘请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毕马威”进行商业企划,还由一家知名财务咨询公司担任顾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规范运作的经营管理架构。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公司斥巨资从美国、我国香港,我国内地引进数名长期从事生物芯片研究的留学归国博士和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并且,公司还从国内外高薪聘请多名领域内知名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指导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不仅待遇优厚,而且都持有公司股份。行业内人才流动频繁是普遍现象,但江南公司无论是科技骨干还是高层管理人员,都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积极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经过公司上下团结奋战,江南公司很快就承担了“863”计划项目“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芯片的研究”。如今,江南公司承担3项“863”计划项目,这在全国民营企业里是绝无仅有的。

四是江南公司在经历了3年多的艰苦创业之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公司重组,江南公司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2003年底,江南公司创始人没有陶醉于全国第一块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的基因诊断芯片的喜悦之中,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国际上争取领先地位的目标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江南公司创始人开始了比攻克技术难关更为艰巨的公司重组征程。经过半年的重组,改变了投资人“一股独大”的局面。江南公司从此脱胎换骨,由一个地区性的民营企业,一跃成为跻身于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国际化的基因芯片专业研究、产业化的大公司。

五是广泛开展合作。在国内,他们与中国著名高等学府联姻,积极筹建中国第三个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进行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临床实验。在国外,他们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芯片中心结成联盟,成为中国第一个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芯片中心合作的企业。

江南公司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没有忘记她当时“一定大力扶持”的诺言,于2002年2月15日,在江南公司成立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她专程来到浙江湖州,考察了她牵挂已久的这家民营企业,充分肯定了江南公司投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并特别指出,民营企业投资高科技产业很有希望;2001年2月29日,湖州市人民政府在了解江南生物公司的情况后,破例为这家成立才几个月的民营企业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交《关于要求扶持浙江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基因芯片产业发展的请示》报告。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湖州市人民政府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持江南公司的有效办法:2003年9月12日,海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向国家人口计生委打报告,要求将实施“海南、广西、广东地区的地中海贫血病干预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生育“三大工程”的项目之一;广东省人大通过法律,规定婚检一定要有“地贫”这一项目。可以说,江南公司正是找准了发展路子,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宏观上的正确引导和地方政府在信贷、税收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真正开始走向国际化、产业化的发展

道路。

“江南”好才子 笑看风云淡

江南公司的技术和管理核心,是12位学成归国的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团队。和“江南”团队打交道,总是让人感觉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而在潜移默化中又是一种学习

现年41岁的项春生博士,1996—1998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攻读博士后,现任NIH生物芯片中心主任,资深科学家。作为“第六届高交会”生物技术专题讲座的主讲人,2004年10月14日,他专程从美国赶到深圳,以一场“生物芯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把人们带到了世界科学的最前沿:“基因芯片将带来的革命至少有二方面:一是基因芯片成了一个水平的标志,是将来每个大学中心实验室必须配备的实验工具;二是在临床诊断上,这一技术很快将引起一场诊断检测学的革命。一个芯片可以检测多种疾病,可以有效地指导医生有针对性地开处方。”“自从人类开始进入分子医学时代以来,临床医学诊断经历了第一代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第二代生物化学诊断技术、第三代免疫学诊断技术,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基因诊断技术。江南公司开发的‘地中海贫血检测基因芯片’,正是在第四代技术上开发出的最新产品。”

江南公司现任董事长,是一位留学归国的博士后。2003年9月30日,国家六部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他作为全国留学归国优秀人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记者采访中,从他一再强调“团队作战”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知道他是一位学富五车而又谦虚和蔼的儒商。现在,他作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作为我国基因工程产业的领军人物,除了跟踪基因芯片的学术前沿之外,他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使中国基因工程产业不断做强做大。他说,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情况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一个高潮,那时候上马的大小公司很多。然而,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后,真正站稳脚跟的已经不多了。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公司没有原创性的产品,多数是跟在别人后面跑;二是生物技术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必然造成科研上薄弱,最后能拿到药证的不过才百分之几。因此,造成很多投资商对这个行业开始望而生畏,同时出现了眼下生物技术领域投资过冷的现象。不过他充满信心地说,目前,国内外基因产品市场开始成熟,市场空间很大,加上国家对这个领域的扶持政策,目前正是投资此行业的“黄金时机”。他动情地说:“时不我待!世界高科技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只有抓住机遇才有出路。真诚希望有眼光的投资家能尽快涉足这个行业,为发展民族生物技术产业多出一份力。”

在江南公司的发展规划中,豁然记载着令人激动的公司发展目标:组建公司科学家顾问委员会,并聘请1~2名院士担任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建立符合GMP标准的基因芯片生产车间,形成年产100万片的生产能力;申报国家“生物芯片产业化基地”,争当生物芯片领域的“领头羊”;按照上市公司模式,进行增资扩股改造,使之符合股份公司结构的要求,争取2~3年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获得新药证书的“地中海贫血检测基因芯片”为市场突破口,以中国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等地区为重点,以东南亚国家为目标市场,分三步建立覆盖上述地区的市场营销网络,实现年销售额2亿元,利税2000万元的市场目标……

我们衷心希望江南公司能早日实现他们既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基因工程产业能迅速做强做大,在世界基因工程产业领域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推荐访问: 基因工程 产业化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