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近年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单位不断提高着对晶振指标要求,尤其是晶振的稳定性。当前,老化补偿、优化已成为晶振行业的研究重点,并在SC切10MHZ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组建,从而简化操作流程,提高优化效果。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综述SC切恒温晶振老化特性补偿方法。
关键词 晶振;老化;补偿方法
为保证恒温晶振正常运行,目前多通过SC切10MHZ改善晶振的补偿算法,不但能清晰、准确的分析相应数据,还能制定针对、有效的方案。简单来讲,就是在微处理器上建立时间轴,并在某时间内进行晶振的补偿处理,便于控制误差,现从以下几点综述。
1 恒温晶振概述
恒温晶振是恒温晶体振荡器的简称,指使用恒温槽维持晶振温度的恒定性,将由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量降至最低。恒温晶振是由振荡器、控制电路共同组成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多使用热敏电阻构成串联的放大器,从而满足控制温度的需求。当前,多将恒温晶振用于这样几个领域:科研和计量,遥感、测量设备、遥测等;消费领域,摄像机、呼叫器、手表、玩具、电视机等;军事和宇航领域,声纳、通讯导航、传感器、雷达等,工业领域,计算机、显示器、电信、传感器、航空等,汽车领域,传感器、引擎控制、GPS应用等。
晶振老化率指在恒定环境下对频率进行测量时,振荡器频率、时间的关系。从恒温晶振的实际应用看,由于时间过长,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老化现象,发生原因和晶体生产中的污染物、结构工艺缺陷、应力等因素相关。晶体中的应力经由一段时间后才稳定,通常使用SC切割法来稳定晶体特性;污染物、气体分子大量沉积在晶体片上,晶体的振荡频率越高,晶体也就越薄,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严重。一般来讲,这种影响需一段时间才能稳定,且这种稳定随着工作状态、温度变化反复,使污染物再次集中于晶体表面。另外,晶振运行过程中还要避免和腐蚀性物品、污染物的长时间接触,以免加快晶振的老化速度[1]。
2 SC切恒温晶振老化特性补偿原理和方法
2.1 补偿原理
晶振所出现的老化现象,多在晶振振荡器随着工作时间变化下产生。虽然晶振老化绝对值比较小,但对于精度要求相对较高的场合,这种变化是不被允许的。晶振老化多随着时间的变化特性,并据此建立数学模型,借助该方法进行有效的补偿。数学模型建立后,通过软件运算,来得出补偿脉宽的调制幅度。经由单片机将其输出,并在电路补偿后输出电压,作用于电路中,从而减少老化对晶振的影响。和温度方法相似,老化特性补偿也通过前期的试验,得出原始的输出值,以此估算晶振的老化曲线。常规做法为在室温稳定的情况下,测量输出值,每日测量两次,持续1周;根据晶振老化公式,评估晶振的老化值。借助所的公式得知补偿电压值,以日为单位补偿,实现补偿晶振老化的目标。
2.2 补偿方法
(1)老化补偿算法
现阶段,晶振老化补偿模型种类繁多,但大多模型公式过于烦琐,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多数无法实际操作。本文在现有的模型上,从简单、容易实现原则出发,将老化补償中无法确定的因素剥离,并简化老化模型,提出线性老化预测补偿模型。实验检测得出,其模型公式为:长期老化=第一月老化×老化系数,多数实践结果显示,该公式在多数情况下和老化的曲线不拟合,且补偿量也无法抵消晶振的漂移量。但该操作简便,能提高老化特性指标参数,从某种层面上优化特性。
(2)选择振荡电路和元件的选择
当前,振荡电路多采用谐振器,比如HC-49U型、74HCU04芯片等。当温度变化时,谐振器会产生新应力,在非线性耦合情况下频偏,该现象被称之为过冲。当OCXO处于开机状态时,温度将在短时间从室内温度提高至拐点温度,并产生巨大的热过冲,多在数分钟稳定。而SC切随着恒温槽稳定后,就立即恒定下来。该现象说明:和AT晶体相比,SC切晶体的开启特性比较显著,且抗辐射功能也优良。若使用的是AT切石英晶体,不仅无法手动调整温度,还会产生巨大波动。另外,AT切石英晶体的热稳定效果也比较差。
(3)时间轴的建立
通常情况下,恒温晶振重新上电后,对偏移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小。本次设计同样忽视晶振的上电、掉电时间和补偿,而是实施等待时间间隔的方式进行补偿。晶振老化补偿模式激活的第1次上电后,进行微处理器的计时,在满足提前设定的间隔后,实施晶振的补偿处理,并存储补偿次数、补偿量。无论掉电时间多长,重新上电后,微处理器都会自动读取补偿次数和总量,并自动化的输出补偿量。待满足时间间隔后,再次更新储存位置的补偿次数、总量,实施后续的补偿处理。
(4)明确输出步进和补偿分辨率
步进和补偿分辨率和晶振噪声、秒稳关系密切,必须给予科学、合理的设置。当微处理器使用16bit控制PWN输出时,数字范围将处于0-65534之间。这种情况下,可将拉动分辨率设置为3×10-12,明显小于晶振自身的变化。将2年的老化ppb作为例子,待老化补偿模式激活后,每天补偿1次,补偿量为3×10-10,持续600次。针对步进的输出,每步输出3×10-12,持续100步,并将每步消耗时间设定为2.5秒,一次补偿共消耗5分钟。按照该方法来补偿,不会影响晶振的稳定性。
(5)硬件组成
在优化老化补偿方案时,将微处理器引入其中,能简化硬件组成,只需在被补偿的电路中添加一个微处理器即可。各工作由编程软件来实现,系统硬件组成由恒温晶振、微处理器等组成,而微处理器模块则由储存模块、通信模块等组成。其中,通信模块能调试补偿状态、写入初始参数等。老化补偿硬件正常运行后,客户也就无须操作。储存模块多实现数据的储存,待晶振掉电后,再重新读取补偿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设计恒温晶振时,多通过对晶振老化特性数据的收集,来确定晶振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组建对应的老化模型。同时,根据老化模型实施反向的补偿处理,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善晶振老化现状,优化晶振老化指标,满足相应设备对晶振的要求。另外,该方案的参数设置也比较灵活,在大批量的生产、应用中,能调整补偿总量、时间,从而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老化指标,实现补偿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松涛.一种小型超低相噪恒温晶振的设计[J].压电与声光,2015,37(3):420-422,426.
推荐访问: 恒温 老化 综述 补偿 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