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学里的地位和作用

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学里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5-10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何谓行为科学呢?一种广义的观点认为行为科学,是包括一切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科学。它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采用试验和观察的方法。公认的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其他与研究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

关键词:行为;教育;激励方式

行为科学由来已久,在我国也早有实践。中国有句俗语“一本万利”,一本怎能获万利?这其中的关键就在行为是否有科学的导向和投入。行为科学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科学成就引进管理领域。行为科学认为:生产不仅受物理因素、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制约,在管理中不能只考虑物质和技术因素,还必须重视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一、教育管理工作要理解人,鼓舞人,引导人,行为科学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较深入地掌握这方面的规律

教育管理工作面对的是人类不断变化的思想,因而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果就必须掌握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规律,认识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因果关系。这方面行为科学的需要理论对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较深入的研究,因而特别值得吸取。有的学者认为,需要理论是管理工作的依据,不了解人的需要,管理工作便无从谈起,这很有道理。

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也曾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他们曾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三个层次。行为科学认为,所谓人的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的生物机体本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并认为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而当目标达到,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在新的内在本能和外部环境刺激下,又产生新的需要。心理学中的新行为主义学派曾采用公式“S-O-R”来揭示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反应,其中“S”表示外界的刺激,“O”是中介变因即头脑中发生的心理反映活动,“R”是外部行为活动的表现。公式说明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外界的刺激和内力的驱动。表明由需要引起动机,由动机支配行为是人们行为表现的一条客观规律。因而这正是教育管理工作中了解教师、引导教师,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有力依据。

二、教育管理工作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深化了这方面的认识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因为行为科学是“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行为科学认为,激励主要是通过满足群众合理需要,设置适当目标和运用强化原理及时反馈这样的途径展开的,了解和掌握行为科学这一原理,对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以提高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任务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行为科学对激励问题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公式。一个是“工作绩效=能力×激励(积极性)”。这个公式说明,一个人的工作成效、成果,取决于他的工作能力高低和积极性的强弱。第二个公式是“激励水平=期望值×效价”。这个公式表明,人的积极性取决于其主观对达标的可能性和价值性的认识。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自然应当从设定适当奋斗目标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两个基本方面入手,在这两个基本方面下功夫。

设定目标是鼓舞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实践中,已具体化为一整套目标管理的理论模式和方法,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从教育管理工作角度讲,激励理论认为目标设定要恰当,过高令人望而生畏,过低使人认为轻而易举,都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

在激励方式上,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联系与区别,对教育管理工作也是很有启发的。一般认为,外在激励方式主要包括福利、晋升、授衔、表扬、嘉奖、认可等;内在激励方式则主要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外在激励效果较明显但不持久,而内在激励则所需时间较长,但效果较高和能持久。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要着力于建构一种奖励激励制度和机制,促使内在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相互转化,并且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人、培养人,重视内在的激励,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避免只满足于对眼前中心工作的宣传和应付日常事务之中。

推荐访问: 管理学 地位 作用 科学 教育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