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市工作的“揭幕战”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调研隆重开启。今年以来,市人大财经委按照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对大调研工作的统一部署,在常委会肖贵玉副主任带领下,结合“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围绕打响上海制造、购物品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先后深入到政府部门、重点区域、主要行业、典型企业和居民社区,采取走访、暗访、座谈和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深入基层、实事求是、真实深准的大调研活动。
擦亮上海制造品牌 推进制造转型升级
过去几年,上海制造业占GDP比重曾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一度令人十分担忧。去年以来,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50条等一系列制度供给下,上海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制造业开始触底反弹。为找准阻碍上海制造进一步转型升级的症结所在,财经委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
“四个天花板”难突破
3月28日,财经委专程走访市经信委,听取“制造业娘家人”的意见。调研中,市经信委有关负责同志开诚布公直陈上海制造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指出上海制造业的明星不多、独角兽不多、隐形冠军不多、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园区不多。这四个不多,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土地指标、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规划、人才引进的“四个天花板”是其中的重要掣肘因素。
调研组提出,制度供给是突破瓶颈制约的重要保障,市人大将加强制度供给,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提供法治保障;发展制造业要调动各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向前冲”,结合自身特点推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为着眼点,站位要高,视野要广,要紧紧围绕产业、产品、产能,以及效益、效率、效能来推进工作。
基础化工产业项目落地难
3月5日,财经委赴金山区调研上海石化的碳纤维项目。调研中,企业的同志反映制造业项目落地难、市场推广难等问题。
调研组表示,会把这些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并推动解决。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以“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为抓手,结合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的评估做深、做实调研,为打响“上海制造”的品牌提供决策参考。

加快推进基础通信设施建设保护立法
3月19日,财经委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开展调研,了解本市基础通信设施建设情况。调研中,市通管局提出通信基础设施保护难、基站和电缆屡遭破坏等问题,希望加快推进立法。企业的同志提出,要加强科普宣传力度,让老百姓了解基站建设标准和辐射水平,减轻老百姓顾虑;通信公司要在硬件共享上做出表率,避免基站等硬件设施重复建设;要充分考虑基站建设被占用方的权利,明确补偿标准。
调研组提出,已经充分认识到本市基础通信设施建设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将加强立法调研,加快推进立法项目由预备转正式的进程,为本市营商环境配套提供更好的法制供给。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财经委将进一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扎实开展好完成好这项大调研工作,为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水平的发展作出贡献。
推荐访问: 推进 环境 制造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