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北京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现状及对策建议

北京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5-15 19: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频发问题,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社区支持农业引入我国。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发展“社区支持农业”较早的北京地区的研究,探求CSA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并且就该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CSA);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模式是上世纪70年代在瑞士、日本等地发展起来的,是国外有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生产者承诺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消费者则预付全部产品费用,并与生产者共同分担生产中的减产风险。

随着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过度应用,食品安全问题也在近几年喧嚣尘上。如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等等。这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而CSA模式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崇尚自然,崇尚健康的理念,因而一进入中国就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北京的“小毛驴市民农园”,该农园目前虽然规模不大,却为CSA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推进的势头。

一、CSA模式与现代农业的区别分析

1、在生产规模与方式上的区别。现代普通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在人们日益膨胀的需求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之下发展而来的,因而其规模通常很大,常常需要有机械化的设备来进行大面积农业活动,我们可以用规模化、工业化、单一化等词语来描述它。现代农业的高产,不仅满足了当地需求,更能满足更广大区域人群的需求,甚至满足部分工业需求。而CSA受限于区域,不能实现跨区域作业,它提倡的是一种接近原始耕作的模式,资源消耗低,资源优化配置比例更高,CSA通常拥有的是小范围的土地,实行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依据社区人民生活需求实行有计划地生产,相比现代农业大规模单一作物,它的作物种类复杂,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称之为有机农产品,其数量很少只能够满足社区支持农业中消费者的需求,产出率较现代普通农业低。

2、人际关系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不同。普通农业注重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互助,农民只是耕地上的劳动者,他们协力完成农产品的耕种、管理、收获然后对于这些农产品的去向知之甚少。大部分的农产品通过运营商层层的控制和销售。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互动仅限于生产层面。只有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和消费者的关系不大,这种关系比较的简单是单方面的低频度的。而社区支持农业所倡导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各生产者之间、各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帮助,这种关系是多方面的也是高频度的,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双方信息的传达更为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市场价格混乱和信任缺失等隐患。并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所得到的有效信息会被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达成双方的满意。

3、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方面。普通现代农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为了具备高产能,需要化工产业的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产业在农业应用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生产者一味地追求高产出,于是在耕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化工肥料、农药、生物改良剂、抗生素、疫苗等的使用,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资源污染、生物变异等。而社区支持农业在这方面有严格要求,它严格排斥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农业生产的任何环节,所以它是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的。

二、北京CSA模式发展现状

1、代表性农场及其发展特点

我国引进“社区支持农业”后首先在北京安家落户。其中“小毛驴农园”是北京第一个也是标志性的“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占地230亩,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它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也是国际知名社区互助农业的示范农场和国际参与式保障体系(PGS)实践基地。

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生产方式上采用自然农耕技术。尊重自然的多样性,因地制宜,遵循种植、养殖结合的原理,用最原始最具亲和力的方式从大自然中获取健康的食物。在文化上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传承,及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融合。在经营模式上采取社区支持农业的经营理念。为会员提供蔬菜配送和菜地租种服务。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希望重建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

“小毛驴市民农园”开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配送份额”制,让会员定期收到有机蔬菜,另一种是“劳动份额”劳动获取份额,会员们都要通过劳动,每周都要去自己所在的农场里劳动,种植蔬菜,拔草施肥。收获的时候就可以得到劳动的果实。一片30多平米的小菜园如果搭配的得当,每周能为一个家庭提供10到15斤新鲜蔬菜。在这个农场农户们就像“绣花”一样的种田。在这里农药和化学肥料都不能用。所以一旦植物出现严重虫害,农民们也只有看着植物自生自灭甚至颗粒无收,同时也会通知会员来了解情况,共同承担风险。

2、北京社区支持农业体系中的消费者的收入能力分析

国际相关研究表明,中产阶级与绿色环保事业的相关度极高。可以说环保运动是中产阶级的社会运动。中等收入者的绿色消费理念与都市农业的文化理念相符合,更容易接受“社区支持农业”的文化理念。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是我国目前意义上的中产阶层。它既与国际上的概念相接轨,又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这些人相对富有,并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从收入方面讲他们的收入远高于我国人均GDP。对小毛驴的会员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显示:会员中家庭月收入方面中高收入家庭居多,其中5001-10000元之间37位,占25.87%;10001-15000元之间30位,占20.98%;15001-20000元之间24位,占16.78%;高于20000元的共计47位,占总体样本的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大概49.65%的会员收入在每月15000元以上。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CSA模式下蔬菜的成本仍然很高,能够接受其价格和风险的也只能是中产及其以上人士。

三、促进“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对策

1.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扶植力度,打破我国农业生产重量不重质的传统定式,可从政策扶植和技术扶持两方面入手。

如何打破我国农业生产重量不重质的传统定式,可从政策扶植和技术扶持两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应主导推广有机蔬菜的种植范围和品种,从而扩大受众群体,主要有三种方式:对种植有机蔬菜的农户给予一定数量补贴以鼓励种植;尽快完善我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程序,降低认证成本,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为有机蔬菜的种植提供便利;建立针对依托CSA模式运行的相关组织的法规,完善有机蔬菜的交易市场,规范CSA模式的推广秩序。其次,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应注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引进研究及创新,及时为种植有机蔬菜的农户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通过这两方面的完善将大大促进我国有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从而推动CSA模式的推广。

2.整合分散的生产者,促进CSA模式产业化发展。

农民合作社牵头组织是在我国最理想的经营模式,农民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由农民合作社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纽带,一方面可以免去外来企业或机构的参与,减少管理成本,从而降低销售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天然具有的凝聚力可以更容易获得农民的信任,从而可以积累生产资源,扩大生产规模。

通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以“社区支持农业”为运营根基的专门组织,使其充当农户与消费者双方唯一的中介。此类组织应建立起规范专业的沟通渠道,实现产品定价标准化,从而可大大降低农户与消费者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此类组织可在农产品种子产品包装、运输等有机蔬菜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将农户购买原材料运输产品过程中握有的分散议价权集中在一起,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可聘请专人向组织内部的农户教授有机蔬菜种植的前沿技术,以提高种植效率。此类组织在不断扩大完善的过程中可逐渐实现有机蔬菜的集约化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3.用劳动换取份额等方式逐步形成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亟需解决的是信任问题。在我国发展的初期可以采取签订保障条款的方式给消费者承诺农产品的份额和产出适当减少消费者所承担的风险。今后随着模式的逐渐成熟,可以向消费者宣传有机农产品期货的理念,在农产品尚未种植的时候预付购买的资金就能够保证一整年的稳定供给,不用担心农产品种植季过去后由于资源稀缺引起的价格上涨。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消费者还可以亲身参与种植,这不但亲近了自然,增长了知识,还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农产品的份额。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逐渐认同了自己和农民同样是参与者。互相形成了长效的信任模式就能够达到一个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伟,我国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及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2(9)

[2]张红,王绪龙,“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用论析[J],理论学刊,2013(4)

[3]田翠平,常化营,我国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

作者简介:

白冰月,女,河南新乡人,许昌学院管理学院2010级经济学专业学生;

吴迪,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推荐访问: 北京 对策 现状及 模式 建议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