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5-16 14: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老年人跌倒造成身心健康受损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越发引起关注。本文对影响国内外老年人跌倒的环境、生理、病理、心理和药物等因素以及老年人跌倒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进行综述,根据老年人跌倒的诱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老年人跌倒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5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45-02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跌倒不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并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美国,由于跌倒致死已成为70岁以上老人死亡的第6位原因,每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亿美元[1]。在英国,跌倒是75岁以上老年人受损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澳大利亚,跌倒所致的社会经济损失约为每年0.86亿澳元。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人的首位伤害因素[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高。2012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并且在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1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在医学领域针对跌倒有专业性的定义:“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含双脚),因失去平衡而意外触及地面或低于平面的物体”或者“无意识地倒在地面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等原因”。从定义来看,老年人跌倒多是意外所致,其实导致老年人跌倒包含许多危险因素,只有了解掌握这些危险因素,才能积极制定老年人群预防保健措施,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是环境、生理、病理、心理和药物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跌倒的可能性越大。

1.1环境因素如室内光线不足,老年人走路看不清容易被障碍物绊倒;地面光滑潮湿,老年人容易滑倒;家具及卫生设施过高或过低,老年人使用不便;助行器使用不惯,又没有扶手装备等都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有51%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3]。

1.2生理因素整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各方面都出现退化,主要表现在:①老年人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从而表现出反应迟钝,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在快速转换体位过程中失去平衡,发生意外的绊倒、滑倒。②由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听力的减弱,触觉的下降等感觉信息的传入异常,导致跌倒风险急剧增加。③有调查显示老年人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腿脚无力。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跌倒与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尤其是股四头肌力量下降)而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从而使老年人出现腿脚无力,容易跌倒[4]。④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跌倒,同时也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髋部骨折。女性、白人、亚洲人以及低体重、长期活动较少的人群,出现骨质疏松的概率较高。此外,女性跌倒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要高于男性。

1.3病理因素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群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研究表明,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风险越大。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痴呆,脊椎病,小脑疾病,外周神经病和抑郁症,均能直接导致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其中痴呆已被证实是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导致的认知能力降低、步态异常,直接影响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5]。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从而诱发心绞痛、头晕、黑噱、晕厥,进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节律紊乱是晕厥和跌倒的最常见以及最有害的病因之一。另外其它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往往导致老年人行走能力降低,间歇出现跛行,并且常因难以适应环境改变(地面不平,有障碍物等)以致跌倒。

1.4社会心理因素老年人工作惯了,由于突然退休在家,无所事事,活动范围相应缩小,社会地位以及家庭经济收益也发生改变,容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烦躁、自卑、多疑、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子女成家立业,不能陪伴身旁,甚至引发悲观、恐惧等各种异常心态,从而使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增加。此外,老年人容易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不愿意麻烦别人,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容易造成跌倒。研究发现,老年人跌倒的自我认知欠缺,52.3%跌倒过的老年人和72.4%未跌倒过的老年人均认为自己不容易跌倒[6]。

1.5药物因素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积蓄和不良反应。有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会使老年人出现头昏眼花、视力模糊、震颤、睡意等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利尿剂、奎尼丁等药物可干扰前庭正常功能,增加跌倒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都会得不止一种病,而研究结果显示服用大量不同种类的药物会发生药物联合作用,使老年人跌倒发生的风险更大。

2老年人跌倒后并发症

据国内的1项调查发现,意外伤害居老年人死因第5位,其中意外跌落居意外伤害死因中的第2位,因此跌倒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导致老人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据l项72例老人骨折原因的报道,全部骨折均为外伤所致,其中自己跌倒致骨折有52例,占72%。此外,Commodore报道,老年人跌倒致伤率高于其他年龄组,5%-6%的老年人跌倒会发生严重的非致命性损伤,而据Sattin的报道此发生率高达10%。他们均将严重非致命性损伤定义为股骨骨折、其他类型的骨折、关节错位、头部损伤、严重的撕裂伤和其他软组织损伤。股骨骨折多是合并于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前脱位可合并股骨头上方的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可并发股骨头内下方的骨折或头上部的骨折,有时也可见到股骨头粉碎骨折。其属于严重的跌倒损伤。虽然骨折本身不一定威胁老人的生命,但老人在受伤后活动能力下降并常期卧床,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一般骨折者为高。

另外,由于跌倒导致轻伤的占50%-70%,导致骨折的占20%-30%,如上所述,因跌倒造成重伤的比例并不大。但对跌倒受伤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由此而下降;再者,由跌倒派生出的问题不只是身体素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降低,经历过跌倒的老年人有跌倒恐惧心理及由恐惧心理引起的活动限制与抑郁等精神心理的问题。Van Haastregt等研究发现,严重跌倒恐惧的老年人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而抑郁的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跌倒,同时老年人因为害怕再次跌倒也可降低其活动能力、灵活性及独立性,这种对自身平衡能力信心的下降反过来又会促使活动功能下降与自我行动能力受限使跌倒的危险增加。日常活动能力和水平的下降则可导致体力衰退,独立生活能力减退和与社会接触减少,进而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即使跌倒导致轻度受伤也不能轻视。

3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

分别针对老年人发生跌倒的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药物因素,提出预见性联合干预,可帮助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3.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居家环境、住院环境或养老机构都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室内要采光适当,选用防滑地砖,走廊及厕所、浴室安装墙壁扶手,扶手高度与老人要不持平,长度约50厘米,浴室及厕所加装防滑垫、冲凉座椅等,家具简单稳固,储物柜高度适宜,柜中分隔层间距应按老人放置物品的习惯和使用的频率设计,避免使用太深太厚的沙发,配备拐杖,卧室摆设固定简单,床的高度适宜,空调的吹风口尽量远离老年人经常坐的位置或床的位置,阳台照明灯开光安装在室内靠近门口处,朝阳的阳台尽量少放杂物,并在一个空闲角落放置休闲椅和小桌,以方便老年人晒太阳和休息。

在室外,公共设施的建设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注意老年人活动区域的扶手栏杆,灯光设计,安装电灯按钮,在斜坡和台阶处有明显清晰的阶梯改变及扶手标志,在户外和院子里有明显的层次改变标志。尤其是道路的防滑性能要强,人行道平摊,减少室外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影响。

3.2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跌倒知识通过院内和社区健康宣教向老年人讲解预防跌倒的知识,告诉老年人应避免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险行为,提示其生活起居应缓慢改变体位,穿合适的鞋子、衣裤,夜间最好在床边放置便器,避免去卫生间,必要时找人陪同。此外,应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如在老年人活动时给予适时适当的辅助,做好服药后的监管等,共同创造安全的环境。

3.3适宜的运动及合理的饮食鼓励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坚持参加规律的、个体化的体育锻炼,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目的,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平衡操等都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此外,老年人应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每天坚持喝牛奶、吃鱼类等可通过补钙增强骨质,对预防跌倒有较好效果。

3.4开展心理护理,有效的家庭支持陪伴或看护对预防跌倒有重要意义。尽量别让老年人独居,独居的老年人其跌倒的危险性高。对有跌倒史、患痴呆或抑郁症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24小时都要有人陪护,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护士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克服不服老、爱面子的心里,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其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并选择正确、适宜的活动。此外,护士要与家属沟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与理解,使其愿意主动求助于他人。

部分老年人因为曾经跌倒或险些跌倒而对进行某种运动失去信心,对于类似不良心理状态,护士或家属要耐心地给予支持,并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自信心,鼓励其在正确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减少生活依赖性。

3.5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对需要服药治疗疾病的老年患者,给药前护士应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把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其家属作详细的解释,并按医嘱正确给药,密切观察。对可能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要核对并确认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的合用。

4结语

老年人跌倒后不仅影响其身体素质和日常生活能力,而且由此引发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问题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高发生率、高疾病负担和可预防性使得开展其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针对导致老年人跌倒的环境、生理、病理、心理和药物等多方面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不仅对家庭对社会也将产生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Gates S,Fisher JD,Cooke MW,et al.Multifactorial assessment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ng falls and injuries among older people in community and emergency care setting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BMJ,2008,19(1):130-133.

[2]张玉,陈蔚.老年跌倒研究概况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5):929-931

[3]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跤问题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25.

[4]马敬东,刘筱娴.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2):70-74.

[5]于普林,覃朝晖,吴迪等.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4):305-308.

[6]范清秋,赵华,封秀琴.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11):875-876.

推荐访问: 预防措施 并发症 跌倒 老年人 危险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