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国两会新闻报道具有特殊意义,也是考验媒体策划能力的关键考题。作为国家电台专业财经频率,中央电台经济之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立足平台优势,策划了特别访谈节目《企业家说》。邀请两会代表委员中的知名企业家,以直播对话的方式,与全国听众沟通交流,探索中国经济转型之路。在策划的内容上突出了时空、人物、落点“三要素”,在策划形式上则将国家电台的宣传特点,与当下的热点问题、重要趋势相结合。
关键词:两会报道 访谈节目 企业家 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趋势加快、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媒体对新闻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每年两会的报道,一向是各媒体年度比拼的重点。在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媒体在时效性、新闻呈现形式上的表现旗鼓相当。如何以独到的策划角度、精准的报道定位及富有特色的节目形式报道两会,成为在媒体蓝海中突出重围、凸显亮点的关键所在。
作为国家主流财经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频率,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立足大局观和大视野,在延续以往“新闻动态+重点策划+互动议政”基本报道框架的基础上,对“重点策划”部分进行了重点着墨,开辟了《企业家说》专题访谈节目,邀请代表委员中16位中国顶级企业领袖,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亮点一:大牌嘉宾表现抢眼
《企业家说》从3月3日首播,到3月17日结束,共邀请了16位中国顶级企业领军人物参与直播,其中副部级企业家三位。所选取的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及知名企业家。如: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娃哈哈董事局主席宗庆后、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孙勤等。
这些商界大佬,或是中国首富,或是央企老总,或是在本行业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选择接受媒体专访时,也十分挑剔。所以说,能够邀请到这些顶级的企业家,对于栏目本身来说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亮点二:主持人、评论员分工明确,节目张弛有度
主持人的境界可以分为三类,即最简单的提问采访,准备充分的面对面访谈,第三类则是无论对方有多么高端,访谈都能够达到平等交流、激情碰撞。
《企业家说》主持人与评论员很好地找到了切入口,追寻着“最高境界”,并结合对话进展随机应变、步步为营,不断“撩拨”受访企业家的神经,争取让受访者始终保持高度的兴奋与坦率。如:3月6日19:00《企业家说》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与主持人、评论员的一段对话:
主持人:有一个微博网友现在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李彦宏先生,您怎么没有微博?真的没有吗?还是说永远不发言?”
李彦宏:我是有微博账户的,我是潜水的,我从来不发言。之所以不发言是因为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被关注的人。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经济之声,我十年才来第二趟。我不希望把很多精力放在自己做媒体公关方面,我希望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我的业务、技术、产品上。
评论员:提前预告你要来,我自己的微博也转了一下。果然也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发来问题,我看了一下很有意思。这里头分成男性女性两种,基本上男性关注的都是百度,女性关注的都是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字);男性关注的是企业、是行业的发展,女性关注的是能不能见见李彦宏本人。
【李彦宏笑声
主持人:我看过一个报道,说李彦宏本人一天百度好几次“李彦宏”这个名字,真有这事吗?
李彦宏:对,我也看到网上有人说我自恋,我承认我自恋。(笑声)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有这个习惯,因为我是做搜索引擎的,某种意义上讲,我能够知道人们思想里头最深层的东西是什么,每天有数亿人用关键词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想法。
主持人:相信“用关键词搜索自己名字”的行为不仅仅是李彦宏委员个人所拥有的,它会有一个很大的群体……
主持人、评论员在不失礼貌的情况下,挖出了企业家最有价值的观点。这主要得益于主持人与评论员全面的知识、机敏的反应、默契的配合。一期优秀的直播访谈节目,一大关键是要始终保持节奏明快而又不失欢声笑语的轻松气氛。
亮点三:节目影响力十足
代表委员在话筒前侃侃而谈的同时,其谈话内容在中国广播网上进行了同步直播,包括新浪在内的数百家中外媒体进行了实时转载。而经济之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实时摘播企业家们的核心观点,更是在短时间内被转载数千次,许多媒体是守着经济之声在线收听,二次挖掘观点。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说》专访百度公司CEO李彦宏这期,李彦宏在节目中关于百度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通过经济之声平台的传播,甚至影响到了百度公司的当日股价。
亮点四:时间紧、任务重,“85后”团队挑大梁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内容不是信手安排、随意组合的,而是需要经过科学策划,使内容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的策划效果。《企业家说》从意向的提出,到具体负责人及编辑的确定,最后到栏目内容的策划落实,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财经节目中心调配了骨干力量予以支持配合。由“85后”年轻编辑组成的团队,从策划、联络、采制、撰稿到接待等一系列流程上的高效务实,使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年轻编辑独挑大梁,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单兵作战能力,也在统筹协调方面获得快速成长。
本文从中央电台经济之声2013年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企业家说》栏目的构思、策划、报道及传播效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提供有益参考。
一、打破访谈节目常态,创新节目形式,注重特色
全国两会持续十多天,如果想给处于信息海洋包围之中的受众以新鲜感,就必须从报道手法、内容等各方面不断创新。我们要求《企业家说》的策划要做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脉络清晰可循:在把握了时空因素的基础上,用鲜明的人物来丰富事件,并找到最佳落点,将所有资源串起来,清晰呈现。
1.时空合一、以人为本,洞悉经济发展
根据新闻的“三要素”:何时、何地、何人,新闻报道的策划也必须考虑这三大要素。《企业家说》策划案在拟定、修改的过程中,首要的立足点,就是时空的概念。即整个栏目的所有内容,必须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这样的出发点,也为整个栏目的开阔性与大局观奠定了基础。
(1)以时间为轴的专访人物选取
在栏目前期策划中就明确提出:不能只以就单一人物的单一事件,作为节目的主体内容。而要以人为切入口,从公司入手,着眼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而描绘出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在对受访人物的选取上,主创团队选取了生于不同年代、历经不同时代的企业家。
比如“40后”“50后”企业家,从计划经济时代起步,创业的历程正好与改革开放的节奏是一致的。这样的代表人物,栏目选取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海信董事长周厚健、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等。
“60后”“70后”企业家创业的主要阶段,正好处于信息时代开始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代的企业家,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及更为灵活适应市场的能力,从他们身上,能明显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栏目选取了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吉利集团李书福、均瑶集团王均金等,这使节目内容的展现,既回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又引导人们反思,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2)多维度的专访节目环节设计
好的新闻策划,应该具备灵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及多媒体合作的形式,不拘泥于自身传播方式,不局限于自身固有栏目的框架限制。《企业家说》就准确把握了这一点:既有自己的独家策划,也有与各方合作的智慧结晶。
例如:在邀请受访企业家时,充分利用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记者站的资源。通过地方记者站的推荐,得到了来自基层听众的反馈:老百姓最想听谁说,最想了解哪个企业,最关心的行业问题有哪些?这些内容的汇集,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考虑,访谈内容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有血有肉、人文关怀,让访谈人物的形象在电波里“活”起来
时空概念让《企业家说》栏目找到了最佳切入点。访谈内容的设计,则让受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特别是以政治意义为主的全国两会主旋律报道,对人物报道的精雕细琢,能使“生硬”的两会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1)以人物访谈为抓手,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企业家说》以受访人物所在的企业、行业发展为主线,用人物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作为响应,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全国两会关注的医疗改革、食品安全、自主创新、教育改革、环境治理等内容,充分体现在了以人物为切入口的每期节目中。企业家们作为代表委员,也对公众关切的问题,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2)告别访谈套话、空话,提问专业犀利,直击要害
以往的多数人物专访节目,提问环节的内容大多设计得比较宏观、宽泛。对人物的提问,也因为太多地顾忌受访人的感受而显得过于客套,空话太多。《企业家说》栏目,颠覆了访谈节目的惯性,力求从社会热点事件切入话题;对受访人提出的问题,专业犀利、直击要害。
比如:在访谈吉利集团李书福时,主持人直接发问:“您在本次两会上,建议放开出租车运营牌照,这是否与您刚刚收购了伦敦出租汽车公司有关?吉利是否打算借此进军出租车市场?”
又如:针对全国两会期间媒体关注的“中石化化工污水经过处理,可以养鱼和饮用”一事,主持人一针见血地提问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这是真的吗?是否意味着中石化旗下企业,不存在污染问题?”一问一答之间,避免了空话套话,直击问题关键。节目冲突性增强,可听性大幅上升。
(3)刚柔并济、贴近百姓,企业家也是“平凡人”
人物是访谈节目的核心。以往的财经人物专访节目,总体感觉相对偏“硬”,关于企业发展的话题过多,成就、数字过多,有的甚至有做广告的嫌疑。其实,人物本身在人生经历不同阶段的细微感受,也是受众的关注点。《企业家说》栏目,在策划和采编过程中,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知名企业家也是平凡人,要从感性的细微之处,挖掘出能打动人心的内容。
《企业家说》栏目的一大亮点,就是在节目中选取了受访企业家在自身重要历史节点的原始音响。编辑团队为此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从海量的往期人物报道中,搜寻一切可能打动受访人、打动受众的人物音响,在节目中播出。这一做法,既增强了整个节目的纵深感,又拉近了企业家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等,也使新闻内容更为丰富立体,为枯燥的财经访谈节目增添了趣味性。
二、广播媒体的特点与社会热点趋势结合——访谈节目时效性的新尝试
1.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
作为国家级财经媒体,中央电台经济之声秉承客观理性、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态度,追求风格新锐大气。因此,在进行2013年全国两会新闻策划及报道时,节目的呈现形式,也会与普通社会化媒体追求的草根、细碎、花边有明显不同,而是更注重体现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的协调统一。
基于这一点,《企业家说》栏目以“高端访谈”为定位,邀请中国顶级企业家,以面对面专访的形式,体现热点提案议案,记录中国经济改革的点滴进程。节目中特别设立的“消费者提问”与“员工有话说”环节,使来自最基层的声音,直达核心人物。而企业家对这些提问的回答,也是在直播间里即时进行的,没有任何事前准备。消费者的尖锐提问、企业家的当场回答,直播间内外的实时互动,与百姓关注两会的热烈氛围紧紧结合在一起。
2.多媒体联动,扩大传播效果
作为广播媒体的节目,《企业家说》并没有局限于广播传播的本身,而是统一考虑了网络传播、微博传播等的特点。《企业家说》栏目提前谋划,与中国广播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联动,三位一体地立体呈现节目内容。其中,中国广播网在首页特别开辟了《企业家说》专题页面,里面会有每一位受访企业家的简介,以及节目内容的梗概,还特别设有网友留言板块,方便大家对企业家进行提问。腾讯微博则是在直播过程中,通过在直播间设立“微博墙”,使受访企业家与网友实现实时互动。节目播出后,文字实录、摘要快讯、微博节选等第一手新闻,在中广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腾讯微博等媒体上,得到较高的关注及充分传播。
三、《企业家说》对今后新闻报道策划的启示
1.找到有价值的“落点”,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全国两会报道的新闻资源基本上是各家媒体共有的,任何一家媒体很难做到“独家”。大家都在信息的时效性和全面性方面下足了功夫。这样一来,要想单纯从内容上来一较高低,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策划“出新”就显得更为重要。新闻信息浩如烟海,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找到能“为我所用”的特殊“落点”,让手中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以别人没有的形式“落地”呈现出来,这就做到了“差异化”。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是放大传播效果的不二选择
传统媒体的报道,向来以稳、深、精为主要特点,而新媒体的优势则是媒体联动与整合能力。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传统媒体,没必要固步自封,通过简单的链接,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的联动整合。新媒体丰富的网络资源,都能为传统媒体的报道所用。其中最关键的是:网络媒体各栏目、各频道间的实时互动——针对一个话题的内部联动,会有助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形成一个组织性更强的整体。另外,网络媒体在一个页面内实现音频、视频、文字的同时传播,并与受众互动相结合,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资源,达到最优的策划效果。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两会报道《企业家说》
专题组负责人)
(本文编辑:吕晓虹)
推荐访问: 精彩纷呈 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