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室内热环境和通风需求问题探讨

室内热环境和通风需求问题探讨

时间:2022-05-17 15: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室内环境的问题探讨是许多学科间关联性很强的探索领域,其领域中包含暖通空调, 材料科学, 室内空气化学, 生理医学, 能源科学及建筑学等诸多学科。从当今的研究来看, 就是在经济较发达国家,许多领域的研究也都刚刚起步,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 众多技术需要进行研究,我国对室内室内热环境和通风问题需要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但如能抓住当前的机遇尽快超越发达国家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并且,对室内环境的探讨不仅可以为我国造就一批优秀的科研队伍,并且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对此已有过许多这方面的探讨。本文主要介绍室内热环境和通风需求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室内 热环境 通风 需求

一、室内环境面临的问题

几十年来,室内环境的问题成为令全球瞩目的重要课题。究其原因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第一,从七十年代能源危机的缘故,出于节能方面的需要,密封性产生了决定性提高,致使建筑物的通风量普遍降低,进而使室内的新风量产生严重不足。第二,人造材料(包括装修材料和家具)的大规模运所用释放出大量化学污染物质(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VOC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对室内环境产生的很大程度的影响。第三,伴随着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样就促使了人们生活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室内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人们对于改变室内环境需求的矛盾日益加深。在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一生之中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时间是在室内渡过的。因此, 室内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辩证的关系。

室内环境的问题探讨是许多学科间关联性很强的探索领域,其领域中包含暖通空调,材料科学,室内空气化学,生理医学,能源科学及建筑学等诸多学科。从当今的研究来看,就是在经济较发达国家,许多领域的研究也都刚刚起步,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众多技术需要进行研究,我国对室内室内热环境和通风问题需要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但如能抓住当前的机遇尽快超越发达国家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并且,对室内环境的探讨不仅可以为我国造就一批优秀的科研队伍,并且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对此已有过许多这方面的探讨。本文主要介绍室内热环境和通风需求方面的研究。

二、室内环境的研究问题

到目前为止室内环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生存,健康,舒适,工效,在这四个层面上,显然生存对于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而工效对于生命并不重要的。然而,对于环境的要求来说满足生存的环境条件是最容易实现的,而实现高效率的工作则会对环境提出最苛刻的要求。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对于室内环境来说满足生存的要求已不是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面三个层面上,即:健康,舒适和工效。目前对于室内热环境在健康和舒适层面上的研究已都比较成熟,而在室内空气品质方面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健康的层面上,对于非工业现场的室内环境来说,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任何一个上都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是室内污染物的含盖面太广且污染物的浓度太低以致于现有仪器无法测量或勉强达到仪器的测量下限。同时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常是慢性的不容易在实验室中观察。目前在舒适和工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欧。

三、室内热环境与舒适度及工效的问题

室内热环境对舒适度的影响在上个世纪70年代Fanger建立了著名的热舒适方程以后告一段落。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还在继续, 但室内热舒适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肯定的答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室内热环境与室内空气品质也密切相关。即便在热舒适的范围内,提高室内空气的温湿度会降低室内空气的品质。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空气的温湿度直接影响人们对吸入空气的可接受度。原因是人们呼吸道中的热感受器需要得到吸入空气的冷却。如果吸入空气的温湿度过高, 则呼吸道中的热感受器得不到足够冷却,其结果使人感到空气不新鲜而不可接受。是人们对空气的平均不满意率与空气温湿度的关系曲线。研究进一步发现,空气的可接受度与空气的焓值呈线性相关。其原因是空气对呼吸道的冷却过程是一个全热交换的过程。因此冷却的程度取决于空气的焓值,揭示了空气温湿度对空气可接受度的影响机理。

另一方面,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对于建筑装修材料的污染散发也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因材料而异,一般来讲材料的污染散发随空气温湿度的上升而升高。两种涂料散发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总量随温湿度变化的实测数据。在热舒适范围内,空气的温湿度对工效影响的研究甚少。从目前的研究数据已知提高空气的温湿度容易使人产生疲劳而降低工作效率。由此可知保证空气品质的最佳热环境范围比热舒适的要求更苛刻。

四、新风量 舒适度及工效的影响

通风是用新鲜的室外空气来稀释或置换被污染的室内空气。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措施。当通风量小于10升/秒·人时,增加通风量会显著改善室内空气的品质。当通风量大于10升/秒·人时,继续提高通风量则对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有限。于是许多通风标准都将最大通风量定在10升/秒·人。其实10升/秒?·人的通风量不足以解决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的。显然,现行通风标准中规定的10升/秒·人的通风量不足以满足人们健康。舒适和高效的要求。通风是空调系统中最耗能的一部分。因为室外空气经热湿处理后在室内过上一遍即排出室外。

近年来,欧洲在通风领域的一些顶尖科学家对近30年来在全世界发表的与通风有关的论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经过研究发现通风量与病态建筑综合症,呼吸道炎症,哮喘,过敏症,短期病休及工作效率有很大关系。专家一致的观点认为25升/秒·人的通风量能有效减少这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工作效率。专家们同时发现空调及通风系统的设计及维护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室内空气的品质。

目前,有关通风量与工效关系的研究仍在探索中。因为工作效率的实测非常困难,这方面的研究只是零星可见。最近,丹麦的一项现场实测的研究结果发现更新过滤器并同时提高通风量可提高实际工作效率10% 。由于发达国家通风能耗的支出只占工资总支出的3-4%,因而,通风的回报率仍是相当可观的。

参考文献

1、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员主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2、陆耀主编《HVAC暖通空调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

推荐访问: 内热 通风 探讨 需求 环境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