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缺陷;原因分析;护理管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6-0763-02
中图分类号:R 473.6文献标识码:B
手术是一项需要医生、麻醉师以及手术室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复杂工作,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无论哪一环节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手术的成功,重者病人致残,甚至致死。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现将37起护理缺陷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2月~2008年3月共施行手术4522例,其中普外科手术1399例,骨科手术481例,妇科手术665例,脑外科手术184例,心胸外科手术319例,泌尿外科手术156例,肿瘤外科手术197例,整形外科手术91例,血管外科手术231例,五官科手术799例。发生护理缺陷37起,其中接错病人13例,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8例,器械准备不全6例,清点有误4例,术中仪器使用不当4例,手术病人护送不当1例,用药有误1例。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严格来讲各种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无明显的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格 不重视手术室通知单的书写,不填写或填写项目不全、手术时间不准确、手术名称不确定等。本组接错病人13例,多因为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护士疏于核对而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用药有误1例,为执行口头医嘱有误引起。
2.不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术前及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器械护士凭记忆清点,巡回护士不认真核对,器械物品未清点完毕手术医生已开始手术,手术台上物品摆放混乱,并随意向台下丢弃等均可导致物品清点遗漏、有误;本组发生器械清点有误4例,属器械护士思想上不够重视所致。
3.缺乏责任心 工作经历短的年轻护士专科护理知识不扎实,应急能力差,忙乱中易出差错,难以适应手术需要[1],可表现为:护送患者途中发生管道和引流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X线片、CT片、衣裤等用物遗失等;高频电刀的负极铅板放置位置不正确,高频电刀内电线裸露等均可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本组发生手术病人护送不当1例,为术后患者X线片遗失。
4.医护间缺少沟通 由于各科手术医师手术时特殊习惯及其他配合要求不同,而医护间未进行有效沟通,造成术前物品准备不足或过多,如有的医生习惯用吸收缝线,有的
习惯用不吸收缝线;个别护士贪图方便把所有的一次性用物递上手术台,结果医生未用,造成浪费。本组发生器械准备不全6例,为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适。既有主观懒惰因素,也与缺少沟通有很大的关系。
5.专业技术因素 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新调入或轮科护士对工作环境不熟悉、专科知识薄弱、不熟悉手术解剖层次和器械名称。本组术中仪器使用不当4例,是由于对骨科新的医疗器械不了解,配合跟不上手术的进展,传递不及时所致使。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8例,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与护士专科知识薄弱,并且与平时疏于与手术医师交流学习有关。
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协调运行、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健全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如接送病人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强化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清点制度:术中三人三有数、二不交接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要求每位护士对手术的种类所需使用的器械数量心中有数,对器械的性能心中有数,对手术前、中、后的清点数量心中有数。器械、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2.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指南,严格按照操作常规工作也是护士保护自己的有力依据,是解决纠纷的准则。因此,护士必须遵循各种操作规程,特别是安全查对制度。由于手术中执行口头医嘱较多,因此用药前要认真核对,及时记录,术中输血应2人核对后方可输入,血袋保留24 h后丢弃。术中物品的清点查对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强调手术中所需物品要一次性备齐,于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及手术医生共同仔细清点,并注意器械的完好性,做好记录,术中增加的敷料、器械等要严格记录,防止物品遗漏。
3.加强责任心 防止患者损伤、防止摔伤患者,定期检查平车车轮、锁扣;进出电梯门时要保护患者头部及肢体;升降台的螺丝要拧紧拧牢;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回病房时,应由麻醉师护送。防止术中压伤患者,固定手术体位时,即要求显露良好的手术野,又要不使肢体及神经过度牵拉受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需独立电源,电极板应置于患者肌肉丰厚处紧贴患者皮肤,患者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金属部位接触,防止灼伤患者。上气压止血带时患者肢体要包好衬垫,注意压力,工作时间不超过1 h。
4.加强医护沟通和业务学习 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特殊科室,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来自于各个科室,且人数众多,各科室各类人员之间的协作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人员情绪和团队士气,最终会影响到手术患者。因此,加强与手术医师联系沟通,了解手术室工作特性,自觉遵守手术室制度,主动配合手术室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参与疑难、复杂、新手术的讨论会,做好手术前的物品准备,以满足医生手术要求,确保护理安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参加学术交流会,要求护士每人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同时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让护士懂得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5.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制订相应措施如三到位[2]: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从而达到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具体责任到位。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使之护理安全警钟长鸣。
总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制订合理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是防范缺陷的重要关键。其次培养护士专业技术素质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防范缺陷的重要保证。建立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有可能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严正峰. 浅谈护理人为缺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37-4438.
[2]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5.
(收稿日期:2008-11-18 编辑:梁明佩)
推荐访问: 手术室 对策 缺陷 护理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