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已持续数年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虽然近年来版本不断翻新,内容不断增补,主体思路和知识系统却多年来一脉相承,改变不大。所以,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应尝试在原有的传统教材的基础之上逐步适量引用课外材料的方式来丰富英语教学。本文主要探索听力教学中适当引进课外材料辅助《大学英语》听力教材的尝试。
一、引言
丰富的听说材料包括优秀诗歌与散文诵读、欧美金曲、英文原版影视对白、名人演说片段、新闻报道节选等。在期末考试临近时还可以增加四、六级试题模拟测验,从而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听力教学中有条理地引入各种课外听说材料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所引内容要精挑细选,要有代表性,不能盲目使用;引用材料时掌握好度与量的关系,要适量,不易过多,否则会影响正规教学进度,或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新奇,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引用课外材料要有条理,在课堂上将其穿插于主体教材之间,掌握适中的教学节奏,不紧不慢,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引用课外材料丰富教学的途径
课外材料的来源范围很广,只要细心,随处可得。不同类型的材料与主体教材的穿插方式和穿插时间也不尽相同。在上课之后、正式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听力材料可以选取短小优美的英美诗歌及散文赏析作为热身运动,既可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使其很快进入英语听说模仿状态,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氛围。笔者曾选取诸如《A Red 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Memory》(记忆)、《A Blooming Tree》(一棵开花的树)、《If You Forget Me》(如果你忘了我)、《Lake of Autumn》(秋之湖)等诗文作品。笔者还曾经引用过英译的唐诗宋词,如《A Right Mooring by Maple Bridge》(枫桥夜泊)。学生们一边欣赏优美的英文诗句,一边体会这绝佳的中西文化结合。这不但是听力练习,而且又是一节名著翻译赏析课,可谓一举两得。
每堂课赏析过诗文后,进入正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在下课前留出十至二十分钟的时间,再做一些课外材料听说练习。这时的材料为泛听材料,包括英文电影原版录音对白、英语新闻报道节选、名人演讲片段欣赏等。
首先,就英文原版电影来说,教师可以选取人物明确、语速适中、吐字清楚的片段,语句最好简短浅白,多口语,且风趣幽默,令人听后易懂又回味无穷。笔者选取过《Jane Eyre》(简·爱)、《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Rain Man》(雨人)等很多部情节各异的英语原版影视作品,尤其是如《Mulan》(花木兰)、《The Lion King》(狮子王)、《Toys》)(玩具总动员)等动画电影的片段是最受欢迎的。
在欣赏影视作品录音时,教师还可以把英汉对照的脚本发给学生供参照。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原文,更有助于理解故事情节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中英对照方法更适用于选取名人演讲材料的时候使用。演讲题材包罗万象,涉及面广,知识面宽,词汇量也较大,不过演讲者发音宏亮,吐字清晰,口音还带有来自世界各处的地方音如美式、英式、澳式、中式英语等,很适合作为泛听材料介绍给学生。在欣赏之余,教师还可对此材料做以简短评论,或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模仿表演,使听说训练兼顾,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调动学习英语兴趣与积极性。
其他材料例如BBC、VOA中的新闻报道,国内电台电视台制作的英语节目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泛听材料。在所选的课外资料中,最受学生喜欢的当属英文歌曲了。广大年轻的大学生对欧美流行歌曲,尤其是举世闻名的格莱美大奖获奖歌曲爱不释手。这部分内容可以在课间时,用来放松头脑,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捕获动人的歌词。哪怕只是个别的句子和单词,学生也饶有兴趣。当然,选取的欧美歌曲不一定只局限于流行的新歌,那些脍炙人口、几十年经久不衰、令人百听不厌的经典老歌也是最佳选择,如《Blowin" in the Wind》(在雨中飘摇)、《Green Fields》(绿野)。笔者选歌的原则是重点留意歌者是否吐字清楚,发音纯正,最好是歌词易懂、节奏舒缓、旋律为人所熟知的老歌或新曲,学生可以模仿跟唱,如《Right Waiting Here》(等候于此)、《The Sounds of Silence》(寂寞之声);当然节奏明快、语句押韵、容易学唱的歌曲也可以选用,如《Lemon Tree》(柠檬树)、《Rhythm of the Rain》(雨中旋律)。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极具西方气息和宗教特色的歌曲,如圣诞歌谣,其中最典型的是《Silent Night》(平安夜),既可以作为歌曲欣赏学唱,又可以作为诗歌来诵读,其语句浅显,韵味十足,欣赏之余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圣诞节的风俗,让学生领略异国节日气氛和深厚的西方宗教文化内涵。
三、结论
在正规的听力教学中辅以短小精悍的课外听说材料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收获。要想使用好这一方法,就要求所选的材料既在质上达到要求,又要求在量上不宜过多,充分激发学生上英文听力课的热情,锻炼孜孜求学的意志与耐力。把课外材料与《大学英语》听力内容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素质的教学目的。
推荐访问: 浅谈 英语听力 教学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