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

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

时间:2022-11-14 15:45: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香۲	8m4m5^T!iT/^6文章编号]1673-0461(2019)11-0025-08

一、引 言

当前,中国现代经济体系面临的问题是制造业体系大而不强。2018年,中美贸易战成了全球的焦点。在整个中美贸易战过程中,“中兴事件”备受关注。遭受制裁使中兴公司陷入瘫痪,8万多员工因此受到冲击。“中兴事件”暴露了中国制造业体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GVC)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利润率低,面临居于链主地位的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及讹诈风险。如何解决当今制造业体系大而不强的问题,是建立中国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关于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

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是国际分工的结果。GVC的空间分化和延伸,体现了生产垂直分离与生产要素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1-2],同时在各参与国(地区)之间也形成了一条基于产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的GVC[3-6]。Kaplinsky和 Morris[7]认为,并不是GVC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GVC上的战略环节才是最重要的环节,才可能产生丰厚的价值。Humphrey和Schmitz等[5]在研究全球价值链下企业升级问题时,提出四种价值链升级路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与链条升级。其中,前面三种实现的是同一条价值链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移动升级,而第四种升级模式却以进入另外一条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为目标。这四种升级方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提升一国某产业在GVC上的分工地位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工地位的测算和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两大方面。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算,主要采取Hausmann等[8]提出的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和Koopman等[9]提出的GVC地位指数等方法。周升起等[10]基于GVC地位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处于低端水平,与世界前列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者对影响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因素进行了探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主要有内、外部两类因素。其中,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金融支持[11]、制度质量[12]、FDI[13]等;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内部技术创新[14]、融资约束[15]、要素禀赋[16]等。但是,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剖析,而没有关注对外部创新生产要素的整合。更确切地说,目前的研究没有考虑产业主动获取外部知识、技术等创新资源对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自Chesbrough提出开放式创新以来,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性。伴随知识形态和技术创新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以及信息、通信和交通技术的日益成熟,企业将获取创新资源的范围拓展至全球,形成了全球创新链(GIC)。以往关于GIC的研究较少,学者对于GIC的定义各有侧重,仍然没有形成明确的界定。同时,关于GIC对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仍停留在理论与案例研究层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完善GIC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的研究对GIC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总体而言,现有关于GIC的研究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企业通过有效地整合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技术等创新资源,可以改善创新生态环境,提高创新效率。

基于此,试图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如何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分工地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将全球价值链(GVC)与全球创新链(GIC)结合,研究了如何以全球创新链为主要动力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分工地位,强调了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性,为诸多生产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的国家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同时,在各国致力于探寻谋求制造业产业发展和升级有效对策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诸如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供了思路。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技术创新能力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

技术能力分为常规的生产能力和创新的技术能力,常规的生产能力指在一定效率和资源输入下生产产品的能力,创新的技术能力被定义为创造、变革或改进产品、过程和生产组织或设备的能力[17]。所以,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两大功能性技术活动(即生产和创新)之上。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定行业来说,与发达国家技术能力水平的差距主要已经不是体现在生产能力的差距上了,而是取决于创新能力。因此,基于技术能力视角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就应该坚持创新观点,把升级过程看作是价值链上产业通过一系列技术积累活动逐步获得技术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获取创新能力是问题的核心。

Koopman等[9]基于全球价值链,从价值增值角度,将出口贸易予以分解,系统研究了附加值贸易框架下一国出口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提出了测算一国某产业在GVC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具体指标——“GVC地位指数”。GVC地位指数反映了一国出口贸易中间接增加值与国外增加值的差距。如果一国总出口中的间接增加值出口比率高于国外增加值出口比率,意味着该国更多地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中间产品,表明該国处于价值链上游环节;反之,就说明该国使用大量来自别国的中间品来生产最终产品,则处于下游环节。根据Koopman等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定义,一国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取决于该产业出口产品所创造的间接国内增加值(IV)(即出口中间品产生的国内增加值中包含多少经直接进口国加工后再出口至第三国所产生的增加值)与国外增加值(FV)的大小,而这又往往是由出口产品中的研发要素与技术含量所决定的。因此,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推荐访问: 全球 分工 价值链 地位 中国制造业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