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教学大纲根深蒂固的影响之下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至今仍然存在的种种误解,指出了突破课程标准实施瓶颈的多种策略。笔者认为,实施课程标准必须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唯有有如此才能突破课程标准实施的瓶颈。
关键词:课程标准;瓶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2-01
随着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到来,课程标准在被遗忘了4O多年之后终于取代了教学大纲,以解决教学大纲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可见,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而且这一学习结果是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
现有课程标准的内涵比建国前的课程标准和建国后的教学大纲都要丰富,但操作更为自由,它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标准的精神并将其转化到课堂实践中去,需要教师大力拓宽视野,有效运用课程资源。课程改革尽管能够将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但是没有办法带走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教学大纲和考试对教师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
一、当前对课程标准的种种误解
1、错误地追求教学过程的标准化。
2、简单地在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之间寻找对应关系。
3、误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目标理解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甚至课时目标。
4、误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解读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课程标准实施瓶颈的突破策略
(一)合理增加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规定性。我们先来看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区别之一。教学大纲的规定性是比较强的。它把为教学提供依据放在首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划定得相当清晰。小学分年级列出内容要点与要求,中学按知识体系分章节列出内容要点与要求。而课程标准的规定性就弱了很多,它的编排是按照年段设计的,是对学生的累积期望,而且目前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并不十分明确,这就使课程标准的规定性低于教学大纲,显得有些含糊,降低了它作为日常教学依据的作用,使得教师难以“将标准中的语言转化为理想的课堂实践的清晰图景” ,教师只能转向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考试来寻求自己教学的依据。因此,如何将课程标准进一步分解为各年的教学内容的标准,如何定义不同的认知要求,同时又不同于教学大纲,是我们需要审慎思考的。
(二)相关的课程政策和教学政策要与课程标准一致。以美国的科学教育课程为例,其课程标准除了内容标准,还包括教学标准、教师专业进修标准、教育评价标准等等。而我们的课程标准不免显得形单影只。例如,在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建议里,并没有涉及教研部门、学校、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在教师教育评价中也没有提到相应的条款。再比如,我们的教师聘用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和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内容中也都缺少加强课程标准实施的相关条款。
(三)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很多过去所不曾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甚至是教师自己。应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能力和技巧,还需要勇气和毅力,因此在实施课程标准时,教师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通过多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决定了课程标准实施的程度,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3]。作为课程标准实施的主体,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多渠道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加速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譬如,对于历史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
(五)努力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是建立在技术取向、政治取向和文化取向三者统一基础之上的改革。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课程改革的失衡甚至失败。这其中,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文化取向。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想什么和做什么,而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是其赖以成长的文化。任何课程改革,如果不对现有的学校文化进行反思和重建,就都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也是一个要求教师形成新的价值和观念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重建问题。
(六)彻底改革教育评价机制,调动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积极性。教育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以什么为标准评价学校和教师,直接影响着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发展的走向、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才能调动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积极性。要彻底打破唯分数论,建立一套与课程标准精神高度相符、与课程改革完全相合的教育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调动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积极性。只要“考考考,教师的法宝” 阴魂不散,只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阴魂不散,课程改革就不会取得最终成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除教学大纲的消极影响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有必要实施上述策略,以突破课程标准实施瓶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
[2]夏雪梅,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历史考察与现实追问[J].全球教育展望,2006(03):62-66.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
[4]马云鹏,唐丽芳.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4(01):11-14.
[5]魏伯河.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泰安师专学报,1999(04):29-31.
推荐访问: 瓶颈 课程标准 策略 突破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