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结构选型之中。
三、建筑力学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
黄达海在其主编的《概念结构力学》[5]指出,学习概念结构力学应偏向于对结构的直观感觉,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类型与特征;注重培养学生对受力规律和变形趋势的感受能力;能利用结构的约束强弱关系、荷载远近关系、结构主次关系、静定与超静定关系、位移内力关系等,掌握荷载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及荷载的分配机制。
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了如下两种建筑力学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
1结构内力变形分析法
2结构内力刚度分配法
结构内力变形分析法,是根据荷载作用方向和直觉判别结构的变形形态,根据变形形态以及荷载与内力的关系绘制结构的弯矩图形状。
图1是利用结构内力变形分析法进行内力分析的一个例子。其中图1a所示为门式结构在节点B承受向右的水平力FP作用,根据直觉即可判断结构将发生整体向右的侧移,且由于杆件变形的连续性和B、D节点刚性连接,变形后B、D节点连接的梁柱杆件夹角仍为直角。变形后的形态为图1b所示,其中杆AB、DE弯曲变形均为右侧受拉,左侧受压;杆BC为下侧受拉,上侧受压,杆CD为上侧受拉,下侧受压。根据荷载与内力的关系、铰节点A、C、E弯矩为零的条件以及弯矩图绘制在杆件受拉侧的规定,绘制杆件的弯矩图形状如图1c所示。虽然概念分析没有给出弯矩的具体数值,但是给出了杆件弯矩分布规律以及最大弯矩截面的位置,这对于工程结构受力定性分析有实际意义。
结构内力刚度分配法,则是根据内力按刚度分配的原理来确定各个杆件内力大小或者比例关系。杆单元的内力和位移由单元刚度确定,位移一定的情况下,单元刚度越大,承担的外荷载值越大,内力越大。
例如图2a所示的门式刚架,节点B承受向右的水平力FP作用,根据变形分析方法,绘制变形后的形态为图2b所示。由于横梁BC刚度远大于柱的刚度,柱的变形可以简化为端部有侧向位移的两端固接杆且AB、CD杆的侧向位移相等。根据刚度分配法,CD杆的线刚度为AB杆的2倍,因此CD杆的杆端弯矩也应为AB杆的2倍,如图2c所示。通过图2的分析可知,假如AB、CD杆均为方柱,则当CD杆的边长仅为AB杆的12倍时,其弯曲刚度和承担的弯矩就达到AB杆的2倍。因此通过增大截面面积提高承载力,来满足强度要求,有时候反而行不通,因为这时内力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承载力的增长速度。
四、结语
建筑力學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出强化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概念分析方法。概念分析运用概念、原理对结构的受力规律和变形趋势进行定性的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受力性能优良的结构型式。概念分析方法的教学效果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馈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慈勉,尹小明概念设计的意义和工程应用[J].建筑技术,2005(08):626-628
[2]范夕森,赵玉星概念结构力学的探讨[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03):96-98
[3]李会军,李宗利,史姣概念结构力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03):8-10
[4]陈景涛,任韦辉,管亚彬“定性结构力学”的内容体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48-49
[5]黄达海,郭全全概念结构力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赵广示)
推荐访问: 涵义 力学 概念 课程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