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2-11-17 18: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64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药物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结果 人体9个系统遭受ADR影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比例更高,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发生更多。结论 了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引发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由于头孢菌素在临床在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选取64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患者,分析其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能力,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64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9.2±3.6)岁。患者相关疾病有呼吸系统35例,泌尿系统疾病12例,外伤10例,肠道疾病5例,其他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Excel软件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应用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法,分别观察评估患者病情、给药方式、发生ADR药品类型、ADR临床表现等方面。

2 结果

64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成严重病例2例(3.1%),一般病例62例(96.9%),未发现新ADR病例。按照给药途径分析,大部分因果关系评估具有肯定或很可能(如表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ADR种类如表2所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ADR涉及系统最主要的为皮肤损害(如表3)。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其种类多,广谱,抗菌活性强,过敏反应低,细菌清除率高,毒副作用轻,性质稳定。经研究可知,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率较高,然后为第1、2、4代头孢菌素,此情况与我院大量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相关性,此药物广谱性高,抗菌效果强,对G-菌具有更为明显效果,相比较第1、2代头孢菌素强,其耐药性更低,而且对绿脓杆菌存在明显抗菌活性,但在G+菌治疗中其效果要降低[1-2]。不良反应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几率较高,一般认为大部分药疹是因药物而出现的过敏反应,所应用的抗感染药物一部分为半抗原,而有的自身属于全抗原,极易导致全身性过敏样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时往往难以累及肝胆系统,一般认为是因未检测到期相应生化项目。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实施生化项目检测,以便能够发现不良反应,缓解不良反应症状。皮肤反应因为自身特点,使得临床表现症状难以与其他病变混淆,使得临床医生极易进行观察诊断,所以其诊断率相比较其他疾病明显上升。在临床中引发不良反应因素较多,给药方式也是其中一种,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由于浓度、药物配伍、滴注速度、配制溶液放置时间等造成差异性从而引发不良反应率较高,因此操作过程中需尽量根据规范操作。药物应用剂量和频率对于不良反应具有直接相关性[3]。由于细菌耐药性越来越高,导致临床抗感染治疗时药物应用剂量被明显加大,医师未对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进行仔细考虑,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医务人员需严格掌握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更需提高ADR监测力度,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程志英,史保权,王莉.头孢曲松钠致胆囊结石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4):373-375.

[2]李雅玲,李富华,李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83.

[3]张士洋,程军,陈志武.35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4):516-518.

编辑/王敏

推荐访问: 头孢 抗菌 不良反应 药物 药品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