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思考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思考

时间:2022-11-17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针对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希望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满足蒸蒸日上的燃气事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燃气输配;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6-0098-03

Teaching Reform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for Gas//ZHU Caixi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 of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for Gas course teaching,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reform, hope that throug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that the society need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gas industry be on the upgrade of the need.

Key words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for gas;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燃气事业的迅速发展,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等大型燃气工程的实施,对燃气输配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提出新的要求,而燃气输配课程作为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是培养相关燃气人才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目前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不足,很难培养出真正的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因此对于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也应该随着实际需要而进行改革,以利于配合燃气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1 燃气输配课程的特点及任务

燃气输配课程是一门注重应用和实践的课程,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气、沼气、人工燃气等气体,深入细致的地阐述了燃气的分类及其性质、城市燃气需用量及供需平衡、燃气的长距离输送系统、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燃气管网的水利计算、燃气管网的水利工况、燃气管网的技术经济计算、燃气的压力调节及计量、燃气的压送、燃气的储存、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供应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燃气的基本性质和城市配气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燃气系统的常用设备和一般工艺流程,以利于学生进行燃气输配系统中各种设备的选型计算及各种场、站的设计,从而达到承担城市配气系统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的目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随燃气科学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同时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1]。否则,高校培养出来的只能是考试考高分的“学霸”,而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浪费人才。

2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及重点与现实情况相脱轨 燃气输配课程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发展性。学习这门课程就是要在将来的工作中用上它,能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校一直沿用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老教材,课程大纲也是一直沿用之前的旧版本,完全忽略了燃气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不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更知识重点,导致学生把燃气输配课程的书本内容学得精通无比,考试时分数高得吓死人,但是进入社会后面对燃气系统时却手足无措,完全不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企业需要进行再次培养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这无疑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旧式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记,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适应力强,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对于旧式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知识,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中国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在现实中用得到。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不断加深,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对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到实际应用总是摸不着头脑。同时,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过度追求理想情况,片面追求公式化的学习方法,往往某个公式总是会在某些因素不变或者不考虑某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总是假设气体的流动速度是稳定不变的或者假设温度不变来分析解决问题,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复杂多变的,直接套用公式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特别是城市燃气管网多埋于地下,经过人口密集区,施工与检验、检修难度较大,对于地理条件的考虑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温度、湿度、土壤成分等细微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燃气系统的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完成知识到成果的华丽转变,是现在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影响教学质量 每个教师每学期都会有教学进度的要求,但是随着课时的减少,教学内容并没有相应减少。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不仅增加了每个课时的上课内容,同时取消了应有的课堂练习和课堂互动,长时间高强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往往导致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不仅很累,而且还没有接受到知识,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就越发不想学习。客观上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接受更多的知识,主观上学生又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在这种矛盾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可见一斑。

师资水平不够以及设备落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负责教授知识的,但是很多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后不能及时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能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更新自己头脑中储存的关于燃气输配课程的知识,甚至有时候不能回答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一些让他疑惑不解的地方,那培养燃气输配方面的人才也就无从谈起了。

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燃气输配课程,经常进行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学校提供的试验设备落后,甚至是有损坏,学生无法完成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无法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那么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还会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灾难。

3 课程改革的方向

正是由于燃气输送在教学时存在以上所说的那些问题,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影响社会人才的供求平衡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

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大纲,与时俱进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文件,它反映出该课程的课程重点。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大纲,从实际出发,有选择性地突出重点,以利于人才的培养;同时可以自编教材,根据本学校的需要和教学条件来编撰新的燃气输配课程,既要完成课程重点知识的传输,又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分析。

改变教学方式,结合新的教学工具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将上课的内容制成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准确、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现燃气输配的课程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讲解更多的知识,还能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复杂的燃气系统,可以通过三维软件和投影仪很直观地展现出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师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丰富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已经让学生不厌其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燃气输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让学生变成老师。要一改以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提前指定学生来讲解某一节课,给予充分的时间来准备,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当“老师”,为其他学生讲解课程,而教师则是从旁指导和补充。这样一来,课堂就会完全变成学生的天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让机械式的灌输式课堂变成“讨论会”。在课堂上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适当给予他们自由去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教师只需要维持秩序,解答疑难以及提供一个让大家参与讨论的话题即可。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性的讲解,纠正错误的理解。

3)教师讲课要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不能一说什么就是“肯定”“一定”等字眼,也不能对学生偶尔灵光一现的“荒唐”想法进行全盘否定,要留有余地,不能将学生的想象力完全抹杀。随着燃气事业的发展,燃气管网的复杂性也越来越不可预测,所以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一味地强调教师和书本的权威,那么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需知“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4)课后的思考题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过程,也是利用知识的过程,一个或几个好的课后习题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师布置课后习题时需要再三思量,既不能过分增加课后习题的数量,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最后只是敷衍了事;也不能过于简单,要恰如其分,最好是能够将课堂上的重点内容都浓缩到那么有限的几个思考题中。

不可盲目为赶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果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是非常不可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增加课时,如果确实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增加课时,那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侧重重点内容。宁可不传授一些次要知识,也要把主要知识向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主要知识。其次,课堂练习不能删除,课堂练习不仅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为教师对讲解的效果提供判断依据,以利于教师对教学计划的安排。

改革考核制度 考试是现在中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找出自己薄弱环节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教育界最主要的考核制度之一。但是,就目前而言,学生上课学习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在社会实践中用上,而是为了考试,为了拿高分。现在的考试内容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高分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能力,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考试考得好,年年拿奖学金,但是在社会上却很难立足,这个矛盾点的关键就在于高校的考核制度上。

由于现在的教学制度使得学生要想安全毕业就必须参加考试,要想“风光”一点儿毕业还要考高分,所以在考核内容和形式上入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有必要。

首先,在考试内容上要充分联系上实际,单纯地考核公式和概念或者出一些偏题难题都是不可取的,那样选出来的只能是“考试机器”。

其次,“一纸定乾坤”的考核制度也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燃气输配这门课程来说,单纯的笔试已经不能考核出真正的人才,所以要引入新的考核方式,比如:引入企业元素,将学生放入企业中通过实习来进行评价;或者由企业出题,直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考核是为了找出学生的优势和弱势,同时针对他们的弱势提供有效的改进方式,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考核的成绩,单纯地为了考核而考核。

加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资金 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分配专门的时间和专门的指导教师来进行专门的实验。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实验是锻炼和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唯一方法。燃气输配实验的内容主要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以后的设计、施工等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根据课程实验教学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开放性实验。比如,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燃气成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给定的条件进行实验测试,而实验条件的选择则不在实验范围内。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燃气成分分析条件的选择为题目,进行开放性实验,这样学生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燃气成分的理解就更深刻[2]。

与此同时,学校提供高水平的设备仪器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减少了由于仪器问题引起的误差和错误,而且能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学校要加大对设备的资金投入,适时采购先进的教学仪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核,适时安排培训课程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教师也要通过学习以利于更好地教育学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科技飞速发展,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用淘汰的知识和理念来教育学生,那么教出来的学生质量显而易见。所以,学校或者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核力度,为教师安排相应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

4 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改革,改是目的,创新是改革的思维模式。在对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打破常规,结合当前的新的科技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燃气输配行业提供优质的人才。

5 结语

改革创新一直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有专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燃气输配课程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应本着适应高校发展规律,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工程实际能力(技能)的培养,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就业面[3],缓解就业压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新文.关于《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12):75-77.

[2]谭洪艳,王婷婷,周卫红,等.《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46.

[3]王许涛.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2-93.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燃气 思考 课程 创新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