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对“空气调节”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对“空气调节”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时间:2022-11-18 0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空气调节”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综合入手,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关键词:空气调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越来越关注自己所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而且也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的品质。因此,空调装置系统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的数量、规模和水平日益提高,而这又相应地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的“质”和“量”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者的我们,必须积极地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全面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此,本文结合作者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空气调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1 课程的安排

“空气调节”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空调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跟上本学科工程应用的发展,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若能安排实践环节,将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

“空气调节”这门课一般是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上,而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习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而毕业实习则在大四的下学期。因此,在上“空气调节”这门课时,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将会下降。因此,我个人认为,“空气调节”应该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授课,这样既可以和生产实习结合起来,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课程学习效果;又可以和“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紧密联系,使这两门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最主要的不仅是向学生讲述课程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发展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技巧,发展他们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上、专业上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技巧[1]。

对于“空气调节”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导致课堂互动性差,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当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倡学生参与式教学,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今,各个学科的工程应用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是发展也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的发展。教材可以很好的解决“基础”这个问题,但是,对发展却无能无力,因为它不可能随着动态的工程技术发展做出及时的更新。因此,首先,教师应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并把经过检验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有关发展趋势溶入教学内容,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教学内容系统的、成熟的一面,也要适当引入一些新的科学研究内容,使学生看到其不成熟和未知的一面,从而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2]。第三,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明确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主体,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为学生这个主体而存在的。第四,采用多媒体教学。“空气调节”这门专业课,与工程实际联系的比较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空调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施工工艺等,有助于他们掌握“空气调节”这门专业课。

3 实践教学的设想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科研能力初步训练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的科研与实践活动。我们应该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既要考虑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与配合,也要兼顾科技发展的需要;既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空气调节”这门课程时,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两部分。

生产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提高思想,扩大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理性与感性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3]。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典型空调系统等,到实习中去寻找对应的实物,并通过实践加以认证。另一方面,在现场给学生指定实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理论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第一次涉及到的工程实际技术的核心的素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本专业本科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的“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时间一般为2周。由于时间短,所以题目一般比较小,学生没有发挥的余地,尤其是方案没有可选择性。在做设计时,每一步做什么基本上都是一定的,没有别的选择,基本上按着规定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这是为什么。大家做完课程设计后都差不多,学生的兴趣不大,无法杜绝相互抄袭和应付现象。因此,课程设计的主要收获是把课堂上讲过的负荷计算方法去实践一遍,再了解一下设计说明书的写作流程。由此来看,传统的这种课程设计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没有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在大三的下学期,可以将空调与制冷的课程设计合并,组成一个较大的课题。通过这个较大课题的设计,学生可以对制冷系统在整个空调系统中的运行性能也有一定的把握,初步建立起暖通空调系统整体的综合概念。通过此课程设计,学生学会了如何入手运用基础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如何入手完成一个他从未干过的工作,如何掌握设计方法,如何利用各种工具书和规范标准,如何利用图纸准确表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如何考虑方案的优缺点,如何与他人协作等[4]。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开展教学计划外的科研实践活动。在授课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使他们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一些新成果、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所在地的空调系统及运行情况,对空调系统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与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他们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总之,笔者认为“空气调节”教学改革应该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综合入手,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益民.略谈“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2002,3(3):93-95.

[2] 刘燕春.热能动力(暖通)专业教学改革点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18(2):117.

[3] 刘桦,王素玉,杨俊茹.新视觉下的生产实习教学育人[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54(1):87-89.

[4] 朱颖心.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制冷与空调,2002,2(4):7-11.

添加作者简介郑文亨,男,1976年7月生,工学博士,讲师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设想 调节 空气 课程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