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评价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11-18 12:00:4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方法 66例颅脑肿瘤患者, 根据患者病灶部位不同, 采取针对性手术入路, 分析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6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 成功率100%, 无死亡病例, 全切除占90.9%;次全切占9.1%, 1例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消失;患者术后,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与术前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病灶部位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 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颅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目前临床常见肿瘤, 约占全身肿瘤的2%[1], 且颅脑肿瘤无特定人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 加上临床无特异性症状, 极易发生误诊、漏诊, 可导致患者错过治疗时机以及治疗不当。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显微外科手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手术安全性、肿瘤切除率及预后质量等优势, 促使临床日渐重视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 为颅脑肿瘤患者寻找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奠定了基础。现作者以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灶不同位置采取不同手术入路, 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颅脑肿瘤患者于2012年6月~ 2013年6月到本院就诊, 确诊为颅脑肿瘤[2];男40例, 女26例;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45.8±2.3)岁;根据病灶位置分类:脑桥小脑角18例, 岩斜区10例, 鞍区9例, 丘脑-基底节7例, 蝶骨脊6例, 颅前窝底5例, 第三脑室前部及侧脑室区3例, 小脑区5例, 小脑幕3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压力及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升高;影像学检查肿瘤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变化;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 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 2 方法 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切除, 全切16例, 次全切2例;岩斜区肿瘤患者行改良乙状窦前入路, 于乙状窦前窦和岩上窦下方弧形切口1.2~1.6 cm硬膜, 于小脑幕、岩骨后进入, 抬起小脑, 排出脑脊液, 见病灶。全切9例, 次全切1例。鞍区肿瘤经传统经额下入路, 抬起额叶, 排出脑脊液, 充分暴露病灶, 全切9例。丘脑-基底节区肿瘤患者于肿瘤侧成弧形皮肤切口, 做4 cm×2 cm骨窗, 电凝切开皮质直径2 cm切口, 牵开脑组织, 暴露病灶。全切6例, 次全切1例。蝶骨脊区肿瘤患者沿额纹、于右侧眉上作直切口5 cm, 3 cm×3 cm骨窗, 抬起额叶, 排出脑脊液, 暴露肿瘤。6例全切。颅前窝底肿瘤患者经右眉上或眉间切口入路, 5例全切。第三脑室前部及侧脑室区肿瘤患者经中线作弧形切口, 于纵裂入路, 经颅骨作4 cm×2 cm骨窗, 牵开脑叶, 显露肿瘤, 或进入侧脑室、第三脑室切除, 全切2例, 次全切1例;小脑区肿瘤患者经枕下旁正中做切口, 于肿瘤侧皮肤作直切口6~8 cm, 行4 cm×2 cm骨窗, 电凝切开小脑皮层, 在显微下分块全部切除肿瘤, 全切4例, 次全切1例。小脑慕肿瘤患者采取经中线或经耳后作6~7 cm弧形切口, 作3 cm×3 cm骨窗, 全切除3例。

1. 3 评价指标 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 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颅脑肿瘤症状是否消失, 记录预后情况。

生活质量[3]:根据WHO制定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核心量表, 以百分制计算, 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本组66例患者手术据成功实施, 成功率100.0%, 无死亡病例, 全切除60例, 占90.9%;次全切6例, 占9.1%。

2. 2 患者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66例患者术前头部不适64例(97.0%), 胃肠道不适63例(95.5%), 视乳头水肿63例(95.5%), 肿瘤压迫52例(78.8%), 内分泌症状54例(81.8%)。术后, 66例患者头部不适2例(3.0%), 胃肠道不适3例(4.5%), 肿瘤压迫0, 内分泌0, 患者术前临床症状与术后临床症状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患者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为(58.7±3.6)分, 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4.1±1.5)分, 术前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不良反应 66例患者术后出现1例感染, 经相应抗感染治疗, 感染消失后, 出院。

3 讨论

颅脑肿瘤是目前临床常见肿瘤, 呈逐渐升高趋势,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其肿瘤会压迫组织,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肿瘤病灶位置、特点及生长速度使患者的临床症状程度也各不相同,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部不适、胃肠道不适、视乳头水肿等, 若肿瘤压迫脑组织, 会使患者出现癫痫、偏瘫等, 并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等症状。手术是治疗颅脑肿瘤的主要方法, 开颅手术是治疗颅脑肿瘤是常规方法, 但手术切口大, 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 使临床日渐重视新的手术方法。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 显微外科手术在颅脑肿瘤的治疗中起到显著效果, 在显微镜下可减少术中过度牵拉周围脑组织, 清晰辨认重要的微血管和神经, 有效摘除肿瘤, 以免损伤其他脑组织。同时根据患者病灶位置不同, 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本组研究中, 本组66例患者手术据成功实施, 成功率100%, 无死亡病例, 全切除占90.9%;次全切占9.1%, 1例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消失;患者术后,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可有效治疗脑肿瘤, 切除肿瘤, 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价值确切, 需术者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 针对患者实际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手术入路, 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晖, 朱明亮, 闫国防.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河北医药, 2013, 35(22):3407-3408.

[2]马如钧, 张伟, 刘永, 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9):38-39.

[3]文建平, 陈冬萍, 李卫峰, 等.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 7-9.

[收稿日期:2014-09-22]

推荐访问: 颅脑 显微 肿瘤 外科手术 评价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