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在教学中渗透防病意识,提高学生防病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防病意识,提高学生防病能力

时间:2022-11-18 18: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不仅应系统地学习各科知识,更应该注重提高自身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防御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防病意识,帮助学生有效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渗透 防病意识 身体素质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笔者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生只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等知识,掌握了免疫学的基础知识,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在课内积极渗透防病意识,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病能力,使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尽量避免发生免疫性疾病。以下是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渗透防病意识,提高学生防病能力的几点措施。

一、有遗传倾向疾病的控制

据统计,有许多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肝癌家庭成员HBV总感染率(70.0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8.10%)(P<0.05),其子女的HBsAg、抗HBc和HBV总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对于家庭成员中有肝癌的学生应将其作为重点人群进行重点防治,不仅有助于控制HBV的传播和乙肝流行,而且对于肝癌的一级预防也有积极意义。对于这些人群,应及早全程接种乙肝疫苗,随后检测抗HBs以确定免疫效果。在肝炎病毒部分,教师及时渗透相关知识,同时教育学生做好物品的消毒隔离,不接触不洁的血制品、器械、物品,有效防止此类疾病发生。

二、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不断产生,依赖于食物中提供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果营养缺乏,则会造成身体抵抗力的全面下降。营养不良是免疫缺陷最常见的原因。蛋白质和热量营养不足对免疫影响最大,不但可使胸腺萎缩,胸腺功能降低,T细胞减少,抗体产生减少,也可使吞噬细胞杀菌能力下降,补体合成不足,VB、VC、VA、VE和泛酸、叶酸及某些矿物质缺乏,均可降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所以,在抗感染免疫部分,我们及时渗透防病意识,教育学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协调,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五谷杂粮、动物肝脏、鱼等,不挑食,不偏食,规律就餐,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三、坚持不懈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体育锻炼能有效地调节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尤其可提高免疫功能。那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群身体耐受各种变化的能力普遍较强,他们不易患因天气骤变而引发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为此,我们带动和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措施,坚持不懈,防病健身。

四、保持健康心态和乐观情绪,提高抗病能力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学生中发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人群日益增多,如厌学、忧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偏执、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使学生产生许多负面情绪,消极悲观、缺乏自信,长期下去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功能也会随之降低,易患各种疾病。所以,作为医学教师,我们在抗感染免疫的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渗透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思维品质、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性的文体活动能消除心理紧张状态和压抑感,对防止焦虑、忧郁、失眠等有明显效果,更能顺畅人际间的交往,纠正孤僻的心理,促进健康的体魄,形成良性循环。

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龋齿是现在学生中的高发病,龋齿还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全面的口腔保健应列为学生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很多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甲肝等均为病从口入,是由饮食不卫生引起的。所以要在相关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教育学生饭前便后洗手,用完钱以后洗手,注意水龙头的清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做好餐具的消毒,防止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教育学生平时不随地吐痰,做好教室及宿舍地面、空气的清洁及消毒,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六、注意日常生活中易过敏物质,预防免疫性疾病发生

在生活中存在许多物质,它们对正常人无害,却可以成为有些人的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如空气中的花粉颗粒、室内真菌孢子、蟑螂及螨的蛋白、猫狗唾液及皮屑等作为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食物如牛奶、鸡蛋、蟹、虾、贝壳、鱼、食品添加剂、苹果等有时可成为某些人的变应原,引起荨麻疹、腹痛、腹泻等;某些化妆品、染发水、金属饰品、化纤衣物等作为变应原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所以我们在课上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皮试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判断变应原,发现变应原后立即停止与其再次接触,尽量避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推荐访问: 防病 在教 提高学生 渗透 学中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