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免疫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深奥抽象、免疫应答过程复杂等特点,是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学的课程之一。文章以双创教育为背景,将创新创业教育很好地融入教学当中,旨在使免疫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与就业市场相吻合,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免疫学;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免疫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且逐步与理、工、农等学科相互渗透,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等特点,并且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前沿科学,使许多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性,让其能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是该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专业教师角度出发,结合课程特点和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探索在免疫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免疫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且学生往往由于难以理解授课内容而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双创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自由演讲等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免疫学课程又是一门前沿学科,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分享创新成果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通过选择性引入免疫学发展历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或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激发学生解决科研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习惯。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免疫学课程教学的自然融入
1.教学内容增加双创教育
免疫学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涵盖了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病理和免疫学应用的诸多内容,在有限的学时中很难面面俱到。因此,高校首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比如对偏向医学生的免疫学病理板块内容可适当简化,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考核。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在《免疫学》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修改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双创教育的内容,使得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不同的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增加人工制备抗体的学时,详细讲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和过程,并以流感病毒为例引导学生如何制备多克隆抗体,在教学中不仅讲授了知识点,更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体现双创思想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在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提问和“互联网+”等教学方法,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免疫学教学中。如抗体的发现是由于观察到再次感染白喉杆菌动物的血清中存在“杀菌素”。教师通过讲述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的成就及其研究过程,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敏锐的感觉、巧妙的构思、创造性的方法以及严密的逻辑,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启迪,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实践平台营造创新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创新素质教育,在免疫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国家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学校每年举办的创业大赛等。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参与与课程相关的科研基金研究工作,对学生定期开展科研小组讨论会议,并指导论文和专利的撰写与修改工作,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其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能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姚冠新,任泽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2(2):44-45.
[2]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1-29.
推荐访问: 免疫学 融入 课程教学 本科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