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评价及可行性探索

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评价及可行性探索

时间:2022-03-05 08:18:19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FAHP方法对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网络化教学;FAHP;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7-0049-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学在高校的教学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因其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信息量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良好发挥的优势而逐渐受到各高校重视。目前,有些高校根据实际经验选择试点课程推行网络化教学,然而针对某一课程推行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选择哪些课程进行试点也就没有标准。通过对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建立推行网络化教学的评价决策指标体系,并采用FAHP方法进行评价及可行性研究,为各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高校选择网络化教学试点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网络化教学的含义

目前的网络化教学的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借助计算机和高校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认知有重要意义。它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主要组成部分有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等,是一种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

3 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高校中推行网络化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信息量小、教学单一等不足,发挥网络化教学的特点,充分营造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笔者从高校设施设备完善程度、课程特点、学生的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影响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决策的因素。

高校网络化教学基础设备完善程度 网络化教学的前提是需要计算机辅助、学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以及学习资源设备支持,因此,推行网络化教学的设施设备完善程度的关键是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技术支持三个因素的程度。

高校的课程教学特点 教学课程所具有的自由创新、逻辑理论、探究性程度越高则实施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也就越高。因此,高校在推行网络化教学时,要考虑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适不适合网络化教学。

高校学生的自身素质 网络化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较高,因此,对高校学生的特征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学生自主性较高,创造性强,积极性高,那么推行网络化教学就具有实质性的现实意义就越高。

4 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评价及可行性研究

建立高校网络化教学评价的决策指标体系 根据对影响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因素分析,建立高校网络化教学的决策指标体系A,第一层三个指标因素(设施设施完善B1,课程点B2,学生自身素质B3);第二层九个指标因素(资金投入C11、人员配备C12、技术支持C13,自由创新C21、逻辑理论C22、探究性C23,自主性C31、创新性C32、积极性C33)。

基于FAHP的评价决策方法 根据FAHP的基本原理,首先,分层次对下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获得比较矩阵C=(Cij)n×n。对于所有的比较评价矩阵B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比较矩阵。通过比较矩阵计算优先级矢量P,P=(P1,P2,...,Pn),即:

(1)

其次,为了检验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在层次分析法中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根以外的其余特征值根的负平均值,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CI,即用:

CI=λmax-n/n-1 (2)

当随机一致性比CR=CI/RI<0.10时,认为该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调整矩阵元素取值。由此得到各矢量组成评价矩阵:

E=(P1,P2,...,Pn)T (3)

再次,由式(3)为每组元素对其上层某一元素的权重向量,根据此结果,需要计算各个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权重,可以得到n层递阶结构的指标因素层相对于总目标层的合成权重矢量为:

(4)

最后,决策矢量是通过对评价矩阵的各个指标元素进行加权获得,根据式(3)和式(4)计算得到每个课程推行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决策,矢量B:

B=W·E (5)。

5 实例研究

某高校在推行网络化教学时,需要考虑英语、运筹学、马克思主义、国际物流这四门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并确定实施网络化教学的课程。

计算指标体系中的相对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结合式(1)~式(3)建立分层次初始判断矩阵。并运用MATLAB获得权重值,如表1~表4所示。

高校推行网络教学化评价的综合权重 根据验证,四个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3、0、0.01、0.05,都小于0.1,符合一致性要求。因此,进一步根据非相关因素权重为0的原则,由式(4)计算得到各项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综合权重,即:A-C11为0.43,A-C12为0.1,A-C13为0.07,A-C21为0.07,A-C22为0.07,A-C23为0.14,A-C31为0.03,A-C32为0.01,A-C33为0.05。

高校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决策

1)针对各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在高校中选择校领导、教学领导、专业任课教师组成专家组评审团,针对各个专业课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指标体系的九个因素进行评价打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获得评价因素的一组本数据(满分为10分,分数由10到1可行性程度呈递减趋势),四门课程在九个因素的打分分别为:英语(8,9,8,8,8,9,9,7,9);运筹学(7,6,6,7,7,9,7,9,8);马克思主义(7,6,6,4,5,6,5,3,5);国际物流(4,2,3,4,

3,4,4,4,3)。

2)高校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结论。高校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决策模型:

R=B×G (6)

式中,R=(r1,r2,...,rn),为项目n个课程实施网络化决策的综合指标结果向量;B=(B1,B2,...,Bm),为m个风险决策因素指标的权向量;G=(Gij)m×n,为各课程各项指标的无量纲化数据矩阵。rj越大,对应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越大,即优先程度就越高。

根据式(6)计算得出各个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评价综合决策结果,英语课程8.32,运筹学课程7.10,马克思主义课程5.10,国际物流课程3.50。再结合可行性评价标准(7.9分以上为可行性高,4—7.9分为可行性中等,1—3.9分为可行性低),得出该高校可选择英语、运筹学,这两门课程推行网络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6 结束语

利用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评价及可行性决策指标体系,为解决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评价和选择试点网络化教学课程提供参考,对高校推行网络化教学的评价及可行性决策程度提供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建航.高校课程网络化与实践教学融合的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4(12):23-24.

[2]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王玉海.网络化教学的模糊综合评价[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推荐访问: 网络化 可行性 推行 探索 评价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