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经验并对其总结,发现只有加强思维模式的培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另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能够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 临床教学 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医学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革,那么如何培养合格的临床人才、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就成为目前教学的重点。而心血管疾病作为内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往往存在着病种多、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因此医学生就要掌握大量知识,但结果是学生常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所以如何改善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所以我们不断创新、探索新的临床教学模式,现总结分析如下:
1.培养医学生关于心血管正确的思维模式
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循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因为循证思维是临床思维的基础(循证思维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人体的整体性,并且不断产生问题进而不断创新),而创新思维又是帮助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前进的助推器。
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我们意识到循证思维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主张给医学生树立此种思维模式,按照循证医学所要求的[1]“慎重、准确、公正地根据当前所掌握的有力证据,并结合临床经验,判断患者的价值和意愿,从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诊疗方案”的原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方面,我们常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兴趣、利用现有的工具去查阅资料、理解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去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对任何疾病的认识与理解都需要经过不断探索、前进和上升的一个阶段),学会在心血管疾病中能够辨清真相、总结分析心血管各种疾病的异同,真正地透过表面的知识来掌握疾病的本质,从而使医学生在心血管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形成自己的一套临床思维模式。
2.强化医学生心血管相关基础知识
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等,而每种疾病都有其自身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和转归等,所以对于疾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并且对该病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所以我们常要求学生理解、分析、总结、掌握、应用、再理解、在分析、再总结,在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强化。另外我们还教育医学生在学习心血管内科时不仅要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知识,还要掌握其心脏生理病理改变,例如为了更好的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就要学习心动周期的变化、心肌动作电位和离子通道等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医学生理解疾病,进而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另外由于诸如心肌动作电位、离子通道变化等知识较为枯燥、理解起来也较为费力,如果再加上老师的讲解缺乏生动等,往往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为了减少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加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我们则利用现代化工具(诸如多媒体教学等)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比如讲解心律失常时就常先讲解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和表示意义等),然后再讲解动作电位和心电图和离子通道的相关基础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够对以往的知识加以复习和巩固。
3.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所以我们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中,不断穿插实践课程(如心血管病史的采集和体格的检查等)。例如对于患者主诉胸痛时,我们常引导学生要在病史采集上注意胸痛部位(如胸骨后)、性质(刺痛、闷痛)、程度(压榨性等)、诱因(感冒等)以及伴随症状等,从而让学生对胸痛不仅有文字上的认识,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上对疾病有所认识,进而加深对该病种的理解程度。而在体格检查上,对于医学生来说心脏听诊是个难点、但也是个重点。由于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心脏杂音较为抽象、所以学生往往缺乏一种更加感性的认识,因此为了弥补其不足,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听、多理解,例如对于二尖瓣舒张期和收缩期的杂音,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要掌握杂音的部位、传导方向、强弱等,在此期间要讲解杂音的发生机制,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其理解与掌握;最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让其听取不同杂音(包括不典型的和一些特殊的)增加难度,使学生们能够去伪存真,达到更加熟练的地步。
4.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于心血管内科教学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因此常影响到教学质量,不仅学生理解起来费力、心血管内科老师讲起来也较为吃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工具常因[2]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一目了然、信息量大等优势受到师生的欢迎。所以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常将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疾病的治疗与预后等知识综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同时在课件中穿插图片、动画,配以音频和视频来讲课,例如二尖瓣狭窄,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一颗跳动的梨形心,由于瓣膜受损时,血液动力学发生了变化,所以此时就可以配上心脏杂音和血流情况,同时也可加上其他相关内容(如二尖瓣面容、心电图结果等),这样就可以去除简单枯燥的味道,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5.总结
总而言之,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常给临床教学工作增加难度,但是作为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在学习心血管内科时一定要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前提是知识的牢固掌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文琪,张南征.医学生内科实习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4):329-330.
[2]耿世友.多媒体语言室的管理与维护[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18(2):55-56.
推荐访问: 心血管 内科 临床 教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