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等。
2 中职英语课堂观察案例
本案例是由教师A在计算机应用(1)班(二年级)进行英语语法课—— 定语从句教学。英语教师A,教龄14年,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
第一阶段:课堂观察前的会议。
教师A首先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简单说明,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等,使观察者对本节课有大致的了解。教师A也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做了介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比较愿意开口讲英语,但不愿深入思考,遇到语法难点或者句型分析比较、总结语法规则的时候学生就显得很被动。
第二阶段:课堂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准确有效,课前教师B、C准备了课堂观察量表(见表1、表2所示),分别从教师课堂提问和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的角度出发进行观察,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辅助参考。
表1是教师B根据观察点和观察目的制作的观察量表,记录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类型,学生回答的方式和内容。通过对表1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将有利于观察者对课堂提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表2是教师C用来统计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等级量表。观察者在教学现场进行观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深度在程度上的差异做出评估,确定不同等级。通过等级评价,便于分析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课后评议。
第一,课后教师A。首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实际创设真实情境,挖掘他们自身的学习资源,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环节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活动,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热情。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第二,其他两位教师也就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了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B认为:(1)教师A课堂提问形式多样,有Yes-No问题,也有Wh-问题,大致分为事实性问题、选择性问题、思考性问题以及生成性问题。但是从记录量表中可以看到,74%的问题都属于事实性或选择性问题。问题的层次较多集中在认知、理解、应用方面,对于思考性的问题,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较少,所以导致封闭型问题比开放性问题多;(2)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提问后3~4秒学生就回答问题了,有的甚至不超过3秒。从中反映出要么教师的提问没有很大的思考价值,要么就是教师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余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被动接受着他人的答案;(3)从学生的回答记录来分析,学生回答的表达性错误较多,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不足,如主谓一致、常用句型、时态语态的问题等,对于本节课知识性的回答错误次之,总体感觉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定语从句的构成。
教师C认为:(1)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整堂课中参与度较高,这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分不开,尤其是教师A善于设置情境,如用定语从句对名人进行描述,对熟悉的人和环境进行描述等活动,让学生觉得语法学习和语言应用和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2)教师A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寻人启示、Guess where is it”等,同时通过竞赛、表演、展示等小组合作,吸引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在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中还有部分学生比较被动,尤其当他们脱离了教师的目光注视范围的时候,会和同桌说话、发呆走神。
本次课堂观察,所有参与教师就以下方面达成一致:(1)教师课堂提问是所有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每个教师都应该注重话语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关注学生学习,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考虑以下方面:该活动操练或学习的内容是否与目标相一致;在操练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否投入活动之中;操练或学习活动的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
3 结语
课堂观察是收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行为信息的最实用、最全面的研究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在中职英语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能有效改善中职英语课教学效果,提升英语专业课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仕清.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1).
[2] 李云吾,吴绮虹.有效:课堂观察的价值追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18-22.
[3] 涂艳国,主编.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4] 王文.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8.
推荐访问: 英语 中职 课堂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