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不同于教师专业,各科教师有属于这一学科必须的专业素养,而校长作为办学者,也应具备作为学校管理者身份的专业素养。校长要对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晰专业发展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努力做到专业理念高位引领,管理行为落实到位。
锻炼专业眼光,培养把握大局的系统能力
校长要有教育的理想、宽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要将愿景、文化与优质学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校长需要在管理实践中,通过自主的学习、思考,形成原创的、持续的、符合自己所管理学校的历史、文化、气质的管理主张与管理行为。
让学校文化产生凝聚力
在我担任校长期间,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经历了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事件——60年校庆和移址新建。08与09两年,我带领全体教师寻访地域文化,梳理学校历史,修订三风一训,整理编印了《校史纪念册》,撰写了《成如》和《三乐》等学校文化手册。“三乐”教育逐步丰满、厚实。最终,学校将朴素的地域文化旧“三乐”——助人为乐、苦中作乐、知足常乐,发展为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新“三乐”——健康快乐、寓教于乐、乐此不疲,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之后,借助新校建设,得以把理念及其衍生出来的诸多口号变成师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物品。除了在校园环境中呈现学校文化的精髓之外,还将学校教学、活动、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与学校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校本课程。在积极践行“三乐”教育这一文化主张的过程中,校长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提升了总结学校精神的勇气,历练了打造学校文化的能力。
让发展愿景催生行动力
校长义不容辞地是学校蓝图的规划者。校长要规划学校的发展愿景,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高瞻远瞩地设计、领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当了校长之后,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脑子里也满是思考。思考杂事是一回事,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则是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十二五”“十三五”怎么规划?学校怎么高速运转?教育的发展动向,课程改革如何进行?都要时时把握,时时思量。更重要的是,要把蓝图变为愿景,靠的是人,蓝图是理想的模板,愿景则充满全体教师的工作激情与向往。只有做好激发人的工作,才能将学校发展的蓝图变为凝聚人心与斗志的愿景,才能夯实可能实现蓝图的基石。
强化专业意识,形成重构制度的执行能力
在建设优质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制度、结构、规则与学校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优化内部管理、重构学校制度是校长领航一所学校,提档升级一所学校必不可少的技术。
要有制度的设计力
校长要有整体设计学校规章制度的能力。《学校章程》是统领一所学校的“宪法”,尤为重要。要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章程》的制定与完善,让办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根据教育教学发展情况,教师和学生发展状态,不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有人性、有法度的衡量尺子。
我两次组织管理团队的成员编写两本《知行》管理手册,一本是汇编老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本则结合新校高效运作的需求,删选前一本内容,新增内容,出台了实用性更强的《知行》管理手册。前后两次的编撰过程,都是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落实、执行过程。
通过教代会的小组提案形式,搜集教师认为需要改进的问题,梳理成“教师教育教学日常规范”和“教师个人行为规范”,既取之于教师的日常行为,又规整了教师的日常行为,指向明确,行文真切,充满了力度与温度。
要有制度的执行力
作为校长,要沉得下性子落实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比如,后勤管理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我提出并亲自带领后勤干部落实“安全管理精细化,资产管理信息化,物资管理仓储化,图书管理专业化”这“四化”管理要求,精心策划后勤管理新模式,注重保障和精致,努力在后勤管理建设上提档升级。
要有制度的创新力
校长还要有不断优化制度的敏锐视角和概括能力,经常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改组、放大适合本校的规章制度,形成健康富有活力的再生制度。比如,创新了“5S”卫生管理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提升为“5S”管理法则,将“归位、归类、清洁、清理、修养”的五词概念,从卫生清洁角度扩展到对现场管理和对个人行为管理,形成了富有特色与成效的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管理与效益管理的过程中,创新了“流程图管理模式”,强化细节安排,提高了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协同配合,减少了会议,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制度价值。
落实专业行动,提升聚焦改革的行动能力
校长的专业素养更体现在行动的力量上。在学校核心工作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上,校长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可是,有的校长认为自己是从事学校管理的,每天忙忙碌碌在行政事务中已经身心俱疲,给自己做做减法吧,于是就把学校核心工作给逐步减掉了。殊不知,校长是聚生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校长把精力集中在领导课程教学和引领教师发展上,教师团队才会迸发无限活力,在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实验上突飞猛进。
例如,2013年,当学校将建设“智慧学校”作为“十三五”打造现代化小学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时,我就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向教师进行生动的宣讲,组建由骨干教师组成的项目组,提供各种平台,让教师在尝试过程中认可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創造机会让教师有成功的感受,愿意把提升信息素养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不仅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云教育课程馆,包括未来教室、云体验中心、云教室,集中了目前国内最好的数字化教育设备。而且我和项目组老师一起研讨每一节课,推敲每一个技术环节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一个数据来说明,全国一师一优课评比,学校有3节语文课1节数学课被评为部优,我执教的《识字8》也获得了部优。可以说,校长的专业行动力发挥了巨大的辐射示范作用。
鼓舞专业勇气,形成整合资源的协调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姚虎雄曾经提到,校长要进行改革必须依托“体制支持、技术支持以及舆论支持”,这多方的支持其实就是学校教育周边力量的聚合。把体制支持作为前提条件,密切关注专家、信息技术等软硬件的专业力量,更关注家长、社区、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巨大作用。
要把宣传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校长要引导学校宣传工作为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和特色建设服务,积极营造正能量的舆论氛围,生发更强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又有新媒体与时俱进的头脑与魄力,重点打造微信平台,发挥微信宣传、服务的便捷功能,使教育品牌深植民心,彰显学校名片的品牌力量。
校长对新闻舆情这一新形势下的新事物也要有敏锐的嗅觉,主动建立防控机制,制定实时联动机制,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借助社会的有生力量,密切信息沟通,多层次、全方位地关注舆情动向。
要把家长工作做得深入人心
学校是不是优质,认可度最终在百姓口碑中。校长要有为家庭教育服务的意识,做好千百学生的家长工作,利用这一有生力量,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也要有新方法与新手段。除了惯常使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还要指导学校创新培育手段。比如,思考如何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社团、家长义教、家长义导、家长义工、家长义督等举措逐年推出并坚持创新。科学规划“家庭教育课程”,尝试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家长开展序列化的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使家庭教育符合儿童阶段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教育的新要求。
校长开放办学的视野与胸襟,最终能够促使社会资源最大限度为学校服务。一名优秀的校长,可以成就一所优秀的学校,校长要以《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为新的起点,努力提升自己的校长业务修养,成为专业的学校管理者。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 素养 试论 校长 能力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