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在校汉族大学生1985—2009年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动态变化

在校汉族大学生1985—2009年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动态变化

时间:2022-03-27 09:51:51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_|m4iFN8iiM;߭vMvӽ4m8vMN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工作,旨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预防各种突发性重大疾病。为了研究汉族在校大学生体质的发展情况,本课题以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1985—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学生体质进行跟踪测试和分析,将该研究与全国汉族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学生的体质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在黑龙江省内抽取哈尔滨市7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科大学);牡丹江1所大学(牡丹江大学);佳木斯1所大学(佳木斯大学);大庆1所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收集这具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1985—2009年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张冰先生,和黑龙江省各所大学体育教学部相关领导,了解体质健康监测的具体实施情况。

1.2.2 数据采集通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采集黑龙江省12所大学1985—2009年具有年代代表性的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能够基本反映人体体质基础状况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3类指标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其中包括: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2)身体机能:肺活量。3)身体素质:速度(50m跑);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力量(握力);耐力(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柔韧性(立位体前屈)。

1.2.4 数理统计法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维尔维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采集结果黑龙江省12所大学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各年代、各年级段各项指标综合情况。1985年大一至大四学生为1985当年入学的1985级学生入校后,直至毕业时每一年的体质变化形态,1985级大学生代表着1980年代大学生整体情况,1995年和2005年都是当年人校学生的4年体质变化形态,相应代表着90年代和2000年新世纪后(表1-表3)。

2.2 基本情况分析1985—2009年黑龙江省12所高校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发展的基本状况检验(表4-表6,图1)。

2.2.1 身体形态发展水平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20年间学生的身高和胸围变化不大,但是体重是明显增大。反映出生活条件提高了,饮食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到了2005年入校后的大学生,男学生的体重有上升的趋势,女生的体重是逐渐下降的。此现象反映出现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男生由于缺少运动,沉迷于网络游戏,饮食结构中摄入量明显大于输出量,导致体重逐渐加大,而女学生为了追寻“苗条”,而刻意的去减肥,导致体重下降很快。

从身体形态发育的维尔维克指数上看,男生90年代比80年代指数数值有所提高,2000年后明显提高,女生总体变化不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男生在后10年体重持续增长,而身高和胸围变化不大所致。女生由于前10年身高停滞发展、体重略微上升、胸围有所下降,造成指数数值浮动很小。

2.2.2 身体机能发展水平分析20多年来黑龙江省男、女学生的整体肺功能发展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反映在后10年。从单一指标(肺活量)看,前10年男生的发展基本上呈停滞状态,女生略有下降。后10年男女学生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综合指标(肺活量指数)看,由于20年来男生的体重呈持续增长趋势,而肺活量明显下降,造成整体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后10年的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前10年的水平,女生后10年体重变化不大,而肺活量急剧下降,同样造成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

2.2.3 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分析20多年来黑龙江省男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发展状况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大部分素质指标前10年大于后10年。后10年的大学生各项指标下降了一个层次,身体素质明显下降。2000年后大学生多数指标都低于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肥胖群体、超“苗条”群体、疾病群体、弱体质群体不断的增加,在整体比例中占据很大比重,导致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握力、耐力跑、立位体前屈等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很大,是影响2000年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主要因素。

从总体来看,20年间的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与全国汉族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相比,形态发育水平呈先提高后下降的状态,营养状况持续改善,肺功能水平和体能素质的部分指标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社会因素代表80年代特点的85届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错,但当时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械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调研的数据能够看出,学生从入学后,各项指数都相应的不断提高,反映出当时在黑龙江省各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效果良好,学生也自觉的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但学生到大四阶段有所下降多数原因是因为就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等等因素所导致。到了90年代,黑龙江省各高校的体育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馆、体操馆等场地设施陆续建成规模,这样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课程种类得到增多,并且训练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外加高校的食堂的伙食得到很大改善,进而代表90年代的95届学生各项身体素质都比85届学生提高许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到了2000年新世纪后,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的体育卫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例如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地的加入和学校食堂数量、菜品种类的增多,使得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但是2000年后入学的学生多为80后的独生子女高峰群体,家长的溺爱、大量饮食垃圾食品和自身的惰性等因素,使得代表2000年代的05届学生身体素质与之前2个年代相比整体下降一个层次。肥胖群体、超“苗条”群体、疾病群体、弱体质群体等占据很高比例,影响了整体水平。

3.1.2 教育因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表明全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直接原因与目前学生的学习负担量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和卫生保健意识等诸多因素有关。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表明全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出现上升拐点,柔韧性出现好转,耐力素质出现止“跌”。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指标数值处于下降或不变的状态,说明黑龙江省各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没有取得成效。黑龙江省各高校坚决贯彻两个《条例》、实施两个《标准》、完善体质、健康检测的基础上,体育卫生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以进一步改善、提高、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心,坚持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点,以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为主体,配以丰富的各种体育活动,将体育卫生、保健融合在一体。

3.1.3 自我意识因素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主要是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工作在施加社会学因素的基础上而注重教育学因素的结果,这种教育学因素的某些方面包括体育教学中的素质锻炼、身体素质考评和达标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效果和体育成绩,这种成绩又直接影响整体学业的评估。在这种非主观意识指导下的体育锻炼,虽然造成了某些方面的积极效果,但是也产生了其它方面的不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主观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锻炼身体,是我们现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全国六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来看,随着学生健康水平的不断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标准的演变。一方面使其得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另一方面要求《标准》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来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锻炼标准》、《合格标准》和《健康标准》的制定实施,是要适应一定时期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水平需要的,标准的制定要以对学生健康产生一定促进作用为目的,从而达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全民优化体制的战略目标。

3.2 建议1)各高校应严格加强体育课程的种类和进度安排,起到督促和加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2)注意高校食堂的膳食搭配,提高对高校食堂饮食卫生的监督。3)黑龙江省各高校间要定期进行全省性、全市性的大学生饮食水平、食堂卫生状况的检查评估工作,确保大学生的饮食健康需要。4)国家卫生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校内大学生卫生条件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学生寝室、教学楼、食堂等公共环境的卫生条件的监测,减少流行病的发生,保证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推荐访问: 汉族 在校 身体素质 形态 身体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